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北方系青铜器的研究通过学者们的不懈努力,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已经逐渐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宁夏地处黄土高原的西北,这里的青铜文化,以北方系青铜器为大宗,凸显出了宁夏在北方系青铜文化中的独特地位。宁夏的考古工业已近90载,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对这些资料作以整理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便是本文写作的初衷。本文以《宁夏出土北方系青铜器综合研究》为题,全文分为六个部分,对宁夏地区出土的北方系青铜器及其相关问题作了系统梳理和探讨。第一章,绪论。介绍了本文研究的时空范围、宁夏的自然地理环境及历史沿革、宁夏地区青铜器出土概况、研究现状、考古学文化的命名问题以及本文的研究理论、方法与目的。第二章,宁夏出土北方系青铜器的类型学分析。我们依据器物的不同用途分为青铜容器、车马器、兵器、工具、装饰品五个大类。在每大类中,按照形制的不同分为型和亚型;每型之下发展的不同阶段,分成若干式。藉此了解宁夏铜器墓葬器物组合的发展演变关系,梳理出宁夏出土北方系青铜器的特点。第三章,宁夏出土北方系青铜器的特点、分期与分区域研究。在类型学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宁夏青铜器的特点,以“北方系”青铜器为大宗、器形器类丰富、出土地域集中、时间跨度长、区域特色浓厚等特点。我们又根据器物的发展变化以及集中出现的时段分为四个时期,前三时期主要是就春秋中期至战国晚期这段时间而言,第三期又有早、晚段的差别。第四期是就汉代的匈奴遗存而言,持续时间从西汉中晚期至东汉早期这段时间。通过分区,我们区别出了不同的器物群,银川以南、宁夏中部、宁夏南部三个区域,并分析了区域间文化的脉络。第四章,宁夏北方系青铜文化与周边文化的关系及衰落原因探讨。在与周边文化的关系的研究上我们从与中原地区、内蒙古地区(桃红巴拉文化)、甘肃东部地区(庆阳地区、天水永登地区)三个区域方面作了对比研究,寻找文化间传承及流变的关系。在北方系青铜文化衰落原因的探讨上,我们从铁器的发展、铜器自身的原因、游牧民族被中原文化融合同化、气候因素四个方面作了尝试性的探讨。第五章,宁夏北方系青铜文化墓葬的形制葬俗、族属及流向探讨。宁夏地区的青铜文化墓葬形制、葬俗不同区域有着差别,墓葬形制以竖穴土坑墓和土洞墓为主,葬俗主要表现在殉牲习俗以及陪葬器物的种类及摆放位置等方面。在对族属及流向探讨时,我们在前人的研就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检索史料、通过地望推测银南地区可能为朐衍戎居地,宁夏南部地区的青铜文化为义渠戎和乌氏戎所共同创造,义渠戎一直居于主导地位。宁夏中部地区属降汉的匈奴民族文化。第六章,宁夏北方草原游牧文化经济形态的转变。我们从三个方面作了尝试,通过对新石器中晚期宁夏地区的经济形态的分析,我们了解了这一时段银南、宁夏中部地区形成了以牧业为主的细石器文化,宁夏南部地区则表现出以马家窑、齐家文化为代表的农主牧副、兼营蓄养和狩猎的定居农耕业文化。在经历新石器时代晚期之后,由于气候的干冷化、人口压力等原因,从事单纯的农业生产已变得困难。这之后在文化上出现了缺环,直到春秋中期,银南地区和宁南地区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是游牧化程度较高的游牧人群,他们是以从事马、牛、羊为主的游牧经济生活。在春秋战国之后,宁夏地区的北方系青铜文化又是一个大的缺环,直至西汉中晚期至东汉早期这段时间,出现了匈奴民族的遗存,但此时,虽然出土遗物上部分与杨郎文化有着承袭关系,但是这些降汉的匈奴人群业已部分被同化,以蓄养牛、羊为主和汉民族交换获取生活所需。在关于宁夏北方草原游牧文化经济形态转变的原因的分析方面,我们从气候的变化、环境的变迁,草原畜牧的种类及驯养技术的发展,马的驯养和御马器的出现,长城的建立四个方面作了尝试性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