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食管癌是我国高发的恶性肿瘤之一,罹患率仅次于肺癌、肝癌、胃癌,而位居第四位。食管癌发病机制仍不明确,缺乏准确有效的早期诊断方法是造成食管癌高死亡率的主要原因。目前手术切除仍是治疗食管癌的主要手段。但患者预后不良,5年生存率仅为10%左右。因此深入了解食管癌发生、发展和侵袭的机制,制订预测、早期诊断和早期阻断的有效措施,对于降低患者死亡率、延长生存时间均有重要的意义。食管癌癌变过程涉及多种癌基因的激活与抑癌基因的失活,其中包括RUNX3,一种新近发现的抑癌基因。RUNX3隶属于RUNX家族,该家族包括RUNX1、RUNX2、RUNX3共3个基因,都与人类的疾病密切相关。其中RUNX3是该家族中长度最小的一个,主要参与了胚胎发育过程中的细胞基因表达调控。对诸多肿瘤的研究可见,RUNX3表达失调伴随着肿瘤细胞的去分化,极性消失,浸润能力增强以及淋巴结转移率增高,且预示患者预后不良。这提示,RUNX3表达失调可作为肿瘤恶性程度以及患者预后预测的生物标志物和早期诊断的重要候选分子指标。但RUNX3与食管癌的相关性研究并不多见。本课题以癌旁相对正常食管上皮、癌前病变组织、食管癌标本为研究对象,通过高通量组织芯片技术,制作石蜡组织微阵列,运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方法,检测RUNX3在上述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和分布特点,分析该基因的表达与食管癌各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探求RUNX3在食管癌不同病变组织中表达的生物学意义,以期为食管癌的早期诊断、预后评价和基因治疗指标的筛选等提供有价值的实验依据。材料与方法食管癌癌旁、癌前与癌组织均选自鞍山市肿瘤医院1999~2008未经化放疗的诊断明确的食管癌手术切除标本。本研究采用石蜡组织微阵列技术,运用免疫组织化学(IHC)方法,对RUNX3在食管粘膜非癌组织、癌前组织、食管癌中的表达情况和分布特点进行检测,分析该基因的表达与食管癌侵袭与转移的关系。实验数据采用SPSS11.0软件包,应用Kruskal-Wallis和Mamm Whitney的检验方法,对各因子在不同病变胃组织中的分布进行统计学差异分析。结果1.9例食管癌旁相对正常组织中,RUNX3高表达为(7/9,77.8%);30/38例癌前病变RUNX3高表达,占78.9%;高表达样本在食管癌明显减少为35例,占42.2.%, RUNX3表达减弱甚至消失者增多,为57.8%(48/83)。68例鳞癌组织中,42(61.8%)例为显著下调,26(38.2%)例基本不变,腺癌中表达下调为(6/15,40%)。统计学分析显示,从癌旁相对正常组织、癌前损伤到食管癌,RUNX3蛋白的染色率逐渐下调,即随食管癌病变从正常到癌的演进过程中,RUNX3的表达显著减少或消失(p=0.000)。组间比较可见,食管癌组同癌旁正常组和癌前病变组相比较,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43,p=0.000),在食管癌不同组织病理分型之间,该蛋白的下调率在鳞癌较高,两者无统计学差异(p=0.297)。在食管癌癌旁正常组和癌前病变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939)。2.食管癌RUNX3表达未见性别、年龄、分化程度、不变大小的差异(p=0.800/0.166/0.448/0.070)。3.食管癌RUNX3表达淋巴结转移组显著低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00);T3,4在明显低于T1,2组(p=0.002);Ⅲ-Ⅳ期患者该蛋白表达低于Ⅰ-Ⅱ期,但差异不显著(p=0.087)。结论1.RUNX3基因表达是食管癌发生、发展、演进过程中重要的分子事件,其表达在癌旁相对正常食管粘膜组织、癌前病变、食管癌组织中呈现逐渐下调的趋势。2.RUNX3基因表达未见年龄、性别、分化程度和病变大小的差异,但其下调率在淋巴结转移组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在T3,4组中显著高于T1,2组;在Ⅲ-Ⅳ期食管癌中显著高于Ⅰ-Ⅱ期,这说明该基因的表达与食管癌细胞进展相关,可以作为判断食管癌病变程度以及预测肿瘤浸润趋势的潜在的分子指标,具有重要的肿瘤诊断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