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基催化剂上二氧化碳加氢转化理论计算研究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4594034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氧化碳(CO2)向高附加值化学品,尤其是高碳烃类物质的催化转化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目前实验上二氧化碳制烃类反应主要采用铁基催化剂,但催化剂的活性中心组成结构及反应机理尚不明确。理论计算研究在阐明催化剂活性中心组成、结构以及反应机理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研究铁基催化剂不同活性铁物种上二氧化碳加氢的反应机理,阐明二氧化碳和氢气吸附活化的活性中心结构及其与吸附物种间的电子相互作用,揭示二氧化碳加氢制烃的关键中间体和反应路径,进而探明影响产物选择性的关键因素。通过研究活性中心结构/电子效应—反应途径—活性/选择性之间的相关性,并结合微动力学模型分析,揭示活性中心表面通过控制特定的反应通道,促进二氧化碳高选择性向烃类产物转化的关键因素,为催化剂的设计合成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通过构建铁的不同晶面模型,研究金属晶面对二氧化碳和氢气吸附活化的影响。不同铁晶面向二氧化碳和氢转移的电荷越多,二氧化碳和氢原子的吸附能越大,表明小分子的吸附主要是通过催化剂向二氧化碳和氢传递电子产生的相互作用引起。氢原子表面覆盖度对二氧化碳的吸附能影响显著,当氢原子的表面覆盖度较低时,二氧化碳的吸附能基本不变,氢原子的表面覆盖度较高时,二氧化碳的吸附能较低,因此合适的表面碳氢比对于二氧化碳吸附具有重要影响。铁的不同晶面对二氧化碳解离和加氢能垒的影响也表现出不同特点。通过调控催化剂晶面的定向合成,可以有效改变二氧化碳加氢反应路径,进而调节二氧化碳加氢反应产物的选择性。
  通过设计不同晶面上不同过渡金属掺杂比例的铁催化剂模型,研究过渡金属掺杂对二氧化碳和氢气吸附活化的影响。过渡金属掺杂可以调节铁基催化剂表面的活性位点构型与电子结构,进而影响二氧化碳分子和氢原子的吸附,改变二氧化碳初始活化转化路径,调控反应产物的相对选择性。不同过渡金属掺杂对二氧化碳吸附和加氢的影响表现不同。过渡金属对二氧化碳吸附稳定性的影响大于对氢原子吸附稳定性的影响。此外特定比例的Cu和Pd掺杂可以降低二氧化碳加氢生成HCOO*中间体的反应能垒,调控二氧化碳初始加氢活化反应路径。不同晶面上过渡金属掺杂对二氧化碳的吸附和加氢具有差异。适当比例的Cu掺杂Fe(100)晶面可以降低碳-碳耦合能垒,Cu掺杂可以促进C2烃类的形成,提高C2烃产物的选择性。理论计算的结果与实验结果相吻合。
  通过构建θ-Fe3C催化剂模型,系统研究了θ-Fe3C(031)晶面上二氧化碳加氢生成甲烷、乙烯、乙烷以及一氧化碳的完整反应路径。结合态密度(Density of State,DOS)、差分电荷密度以及电子局域化函数(Electron Localization Function,ELF)等电子结构分析手段,证明二氧化碳在θ-Fe3C(031)催化剂表面上倾向于直接解离,形成CO*中间体,由于CO*进一步转化的能垒较高,其倾向于脱附形成一氧化碳而非进一步转化为烃类。结合微动力学模型,证明θ-Fe3C(031)晶面上表面H*物种覆盖度较高,可以有效抑制催化剂的进一步氧化,表明催化剂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一氧化碳的相对选择性最高,也印证了反应能垒的数据。
  通过构建x-Fe5C2催化剂模型,系统研究了x-FesC2(510)晶面上二氧化碳加氢生成甲烷、乙烯、乙烷以及一氧化碳的反应路径。采用晶体轨道哈密顿量分析(Crystal Orbital Hamiltonian Population Analysis,COHP)、差分电荷密度等分析手段,确定了生成烃类物质的优势反应路径为二氧化碳加氢生成HCOO*中间体,不断解离生成CH*物种,进一步加氢或者经碳-碳耦合生成甲烷和乙烯、乙烷。结合微观动力学模型证明了二氧化碳加氢反应的动力学控制步骤和关键产物的相对选择性。在二氧化碳加氢过程中,O*物种在碳化物表面聚集,可以氧化碳化铁催化剂。通过构建氧化铁/碳化铁界面或者引入钾助剂,可以有效降低O*物种加氢的反应能垒,促进O*物种的移除,提高催化剂的抗氧化能力,为高碳烃类的合成提供更多活性位点,提高高碳烃类的选择性。
其他文献
随着旅游扶贫、乡村振兴等战略的深入实施,大力发展少数民族村寨旅游日益成为民族地区经济增长、居民脱贫致富、民族文化传承保护的重要途径。与其它旅游资源相比,少数民族村寨特色突出、游客吸引力强,其旅游发展速度快,但同时利益诉求多样、局部利益关系失衡,由此引发的利益冲突逐渐成为少数民族村寨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显著制约因素,亟待解决。通过对国内外民族旅游、旅游利益相关者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整理,本文发现现有成果基本
学位
过渡金属配合物催化的C-H胺化反应因其较高原子经济性在构筑C-N键的研究领域受到高度关注。然而,发展具有选择性、原料廉价易得、温和条件下即可发生的催化过程仍具有挑战性,因此,深入理解相关反应机理具有重要意义。鉴于仅通过现有实验手段难以从分子层面阐明相关反应机制,本论文主要通过密度泛函理论探讨了一系列过渡金属配合物催化C-H胺化的反应机理,主要结果如下:  (1)铑配合物催化芳基C(sp2)-H胺化
学位
化石燃料的过度消耗不仅会带来能源危机,而且其燃烧产生的CO2气体在大气中日益增长也会引发环境问题。太阳能驱动CO2还原为化学品被认为是一个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比较有前景的途径。高效的光催化剂的设计与合成是实现太阳能转化CO2的关键。石墨相氮化碳(g-C3N4)由于具有无毒、价格低廉、高稳定性、可见光响应以及较强的氧化还原能力等优点在光催化领域被广泛关注。本论文设计制备了高活性和高稳定性的g-C3N4
学位
本研究探讨了蒙古国与其亚洲45个贸易伙伴国的贸易便利化与出口之间的关系。为此,我们选择了 2001年-2017年期间蒙古及其伙伴国的面板数据作为样本。为了评估贸易便利化与出口的关系,本文采用计量经济学主成分析(PCA)和因素分析(FA)利用不同变量构建贸易便利化指标,即成本、通关效率、运输和时间指标,另外还包括其他变量:如入海、共同边界、关税、经济规模和人口。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贸易便利化对蒙古国
学位
高分子合成方法学的不断发展,为科学研究以及实际应用搭建了坚实基础。而目前对合成高分子中序列结构的调控尚缺乏深入研究,因此发展调控聚合物序列结构的新方法,揭示序列结构与性能间构效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1,1-二苯基乙烯(DPE)衍生物在活性阴离子聚合中只能共聚合而不能自聚合,通过调整其取代基电子效应,加入极性调节剂,可向聚合物中“定性、定量、定位”地引入功能性基团。深入揭示活性
学位
当前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蓬勃发展,并加速向制造业渗透,制造业领域将迎来一场智能化革命,进而引发新一轮的工业革命。美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纷纷出台应对新工业革命和智能制造的发展战略。我国也迎来新工业革命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历史交汇期,由此提出以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推动产业技术变革和优化升级,进而建设制造强国的发展目标。因此,研究智能制造这一主导新工业革命发展的新型制造模
学位
氢氧根交换膜燃料电池(Hydroxide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s,HEMFCs)近几年备受关注。然而,阳极碱性氢氧化反应(Hydrogen Oxidation Reaction,HOR)速率缓慢,需要使用大量的铂基电催化剂提高反应速率,制约了HEMFCs的发展。研究高性能、低成本的碱性HOR电催化剂是目前研究的一个热点。本论文围绕部分和完全替代铂,研究了四种碱性H
学位
静电纺纤维膜由于具备比表面积大、孔隙率高和材料来源丰富等优点,可以克服传统聚烯烃隔膜在孔隙率、电解液润湿性和热稳定性等方面的不足,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新型锂离子电池隔膜的研究。但静电纺纤维膜是由随机取向的聚合物纤维简单堆叠而成,它的力学性能主要依赖于纤维之间有限的粘结作用,因而较之熔融挤出、拉伸而成的商业聚烯烃隔膜其力学性能较低,难以满足隔膜卷绕和电池组装过程中对隔膜拉伸强度的要求。因而,有必要通过对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