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课题就古医籍中和现代共有谷物品种的养生理论相关条文进行辨析收集、归纳整理,探讨谷物养生理论的发展源流、中医理论基础、性味功效、配伍及谷物养生应用等其它应用的特点和规律,以明确谷物养生的概念、理论基础、原则和应用领域等,个性化指导谷物养生。目的:(1)梳理谷物养生文献的历代发展源流;(2)总结谷物的性味功效特点,探讨谷物养生的原则、方法技术和应用等;(3)分析谷物养生的文献特点和现代价值,古今为用,趋利避害,丰富中医养生理论和方法技术,为大众养生提供可靠的切实指导意义。意义:本课题通过梳理谷物养生文献的历代发展源流,探讨谷物的性味功效,归纳谷物养生的原则和应用特点与规律。根据食物性味各有侧重的中医药理论,深入挖掘研究我国丰富的谷物农作物资源,结合中医基础理论,发挥中医药特色,三因制宜施谷、辨病施谷,为实施健康中国行动和推广中医治未病工作,制定符合我国现状的居民饮食养生指导,大力普及中医养生知识,促进中医养生理论和方法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是建设健康中国,提升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的必然要求。研究对象:本课题所选谷物种类,均依据《中国食物成分表》标准版为蓝本,《中国食物成分表》标准版与所选古籍中共有的谷物为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对象。参考《中华本草》查阅谷物名称的别名,依据各个谷物的正名及别名在所选古籍中进行检索、查询,将古籍中含有谷物的性味、主治功能、宜忌等相关信息进行摘录。本课题所选谷物15种,分别为:粳米、陈仓米、稷米、黍米、粱米(青粱米、白粱米、赤粱米)、秫米、糯米、大麦、小麦、薏苡仁、玉米、荞麦、燕麦。研究方法:采用文献研究方法,通过对59部有相关内容的古籍进行收集、整理、归纳分析,对古籍中所记载的关于谷物的文献条文进行摘录,对其所收集谷物的来源、别名、性味、归经、主治功效、宜忌、养生应用等内容进行归纳,利用Excel表格汇总,探讨谷物养生理论的根源及历代发展状况,论述谷物养生的中医理论基础,以提供理论支持,谷物养生原则与应用以及谷物养生文献的特点和现代价值等内容,按照相关古文文献资料为主,现代研究成果为辅进行总结和思考。结论:(1)通过谷物养生理论文献梳理,原始社会时期到春秋战国时期处于萌芽阶段,再到《内经》中明确提出“五谷为养”的思想,标志着谷物养生理论的诞生。隋唐之后,诸多医家、养生家不断补充谷物的性味,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将谷物应用到饮食、医药、生活等各个方面,使食、养、医融为一体,充分发挥了传统的中医药特色优势,三因制宜施谷、辨病施谷,以预防疾病,为现代人们提高生命质量,为中医药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2)通过谷物与中药、中医理论关系的概述,理论来源于实践,五行学说、精气神学说、脾胃学说是谷物养生的理论基础,也是谷物养生应用的前提条件,进一步证明了谷物养生与中医理论相伴而行,更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3)谷物大多性甘平,专入脾胃,对无病之人可维持健康状态,对欲病或已病或康复状态之人可纠正人体阴阳之盛衰,调和脏腑,使机体处于“阴平阳秘”、“形神皆俱”的状态;谷物配伍、烹饪方法等相宜则有益人的身体健康;反之,也提出了谷物有所忌,如食谷有节、病中所忌、病后调理所忌、食材所忌、中药所忌等谷物养生的原则,为后世医家和百姓提供了参考价值;(4)遵循顺时、顺地为养,根据个人体质情况的差异做出针对性地施谷,即三因制宜施谷,是中医的特色优势,也是谷物养生的重要手段;熟悉并掌握谷物所忌之药材、疾病等,然后做出相应谷物的服食,即辨病施谷;(5)谷物最初的应用是为了生存和繁衍,人们为了追求口感然后加工成其他食品,再到可以扶正固本,提高身体素质,维持健康状态,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再发,以及被医家和养生家纳入方药中作药饵或保健品,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成为了天然的化妆品和绿色、健康的日用品原料,其应用领域十分广泛,有待于深入挖掘和开发利用;(6)谷物养生理论的特点注重“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将食、医、养三者融为一体;注重个体差异,三因制宜施谷,辨病施谷;注重治未病,提高生命质量;以延年益寿、维护健康、预防疾病为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