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文化变迁中的西部民族关系

被引量 : 15次 | 上传用户:jjjjjj86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族是一个社会共同体,将这一共同体联系在一起的核心纽带是文化,正是文化构成了民族的内在特性和外在表现,这使得任何对民族问题的探讨都离不开社会和文化这两大议题,民族关系问题亦不例外。由于“民族”是古老的族类观念在漫长历史中递嬗的结果,反映了整体社会模式扩大后用文化整合社会关系的需要;“关系”是共时性背景下的互动,涉及关系主体的内外结构与个体的行动;这为我们以社会和文化变迁为基础,将历时性和共时性的分析相结合,在结构与行动的双重视野下讨论民族关系提供了合理性。基于以上原因,本研究将民族和民族关系置于历史的进程中,以近现代社会变迁为背景,通过这一变迁引发的国家性质和民族社会内外结构的变化分析,探讨了近现代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西部民族关系的发展、变化。本研究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和文化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伴随着社会、文化结构的变化,中国西部的民族关系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经济、政治、文化各领域的交往全面展开,民族关系开始建立在经济、政治和文化各领域利益密切相连的基础上,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民族关系得以确立。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民族之间的社会、经济、文化差异并未完全消除,民族平等、团结还存在着一些障碍。对于当代中国西部民族关系问题的解决,需要我们在解决社会总问题的框架下,以人与自然的和谐为基础,以人与社会、民族与民族、民族与国家关系的和谐为核心,通过发展经济、保障权益、尊重文化、共享成果、共同繁荣来实现。
其他文献
本文运用1996—2003年中国地区工业面板数据研究了自主研发、国外技术引进和国内技术引进对生产率的影响。在生产函数理论基础上,通过核算自主研发存量和国内外技术引进存量,
1978年以来,以市场化改革为方向的经济转型给中国带来了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本文利用中国各省份市场化进程相对指数,定量考察了市场化改革对全要素生产率和经济增长的贡献。
企业迁移是一个为谋求新的发展空间以更好地满足迁移企业成长需要的决策过程。企业迁移的结果往往是使得某一国家或地区的产业转向另一国家或地区,而从产业转移的微观结构而
户籍制度曾经是我国劳动力流动的巨大障碍,近年对其进行的改革促进了大量永久移民的形成,这是得到公认的。但是,户籍制度改革对短期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则缺乏研究,而这也是城市
本文采用2005年中国老年健康长寿调查数据库(CLHLS)22省调查数据,建立了中国65岁以上老年人群的医疗服务需求模型,实证分析了医疗保障对老人医疗服务需求的影响。本文的主要
和谐税收征纳关系是建立在公平正义和法律规范基础上的一种适应和谐社会要求的征纳双方平等、诚信、高效、有序、相互关怀促进的新型税收征纳关系。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
本文着重探讨货币政策透明性与货币政策有效性之间的关系,目的在于说明货币政策透明制度能够兴起的一个关键因素在于货币政策的透明性有利于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在标准的
我国上市公司存在较为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 ,对此 ,理论界一般将其直接动因归结为股权融资成本偏低。然而 ,本文分析表明 ,融资成本因素并不能完全解释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
财力均等化转移支付是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前提条件,是落后地区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资金保障。均等化转移支付资金通常是按照一般公式分配的。本文首先通过均等化转移支付一般公
本文使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工具研究了1988-2009年间中国各省区人均GDP的空间分布格局与特征,结果显示:一方面,存在着全域范围的正的空间自相关性,并且这种相关性随着时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