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还原聚合包埋乙烯基化脂肪酶及性能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hxuming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乙烯基化和氧化还原聚合两步法包埋脂肪酶,从多方面考察包埋酶的水相和有机相催化性能,并将底物诱导技术与聚合包埋相结合,研究底物诱导对包埋酶催化活性的影响。   包埋脂肪酶的制备:①N-丙烯酰氧基琥珀酰亚胺(NAS)作修饰剂,与酶表面的伯氨基反应完成乙烯基化。当脂肪酶与NAS的摩尔比约为1:114,反应时间为45min时获得最大程度的乙烯基化,其修饰度为94.8%。②单体:聚乙二醇200二甲基丙烯酸酯(A)、聚乙二醇200二丙烯酸酯(B)、聚乙二醇400二甲基丙烯酸酯(C)或聚乙二醇400二丙烯酸酯(D),在N,N,N′,N′-四甲基乙二胺/过硫酸铵引发下,对乙烯基化脂肪酶进行氧化还原聚合,得到四种包埋酶。脂肪酶与单体的配比是影响包埋效果的关键因素。实验证明,当脂肪酶液/单体=2.5/1(V:V)时包埋酶获得最大活性收率,并且四种包埋酶的蛋白负载率都超过96%。聚合反应的温度要控制在30℃,低温聚合保证了包埋酶的活性。   在考察包埋酶的水相催化性能时,四种包埋脂肪酶LIP-A、LIP-B、LIP-C和LIP-D的活性收率分别为29.8%、32.3%、39.2%和41.6%。由于酶与载体的多点共价连接,所以包埋酶的pH、热和储藏时间等稳定性都远远超过游离酶。在强酸(pH=2.4)、强碱(pH=11.5)和高温(80℃)环境中,游离酶几乎完全失活,但四种包埋酶的残余活力分别达到19.4%、42.0%和10%以上。用沉淀变性剂和溶解变性剂浸泡包埋酶30d,其残余活性仍分别保留在22.2%和17.5%以上。包埋酶经重复使用10次后仍残余83.2%以上的初始活力;置于4℃储藏60d之后,其残余活力为89.1%以上。   有机相中,包埋酶LIP-D的最佳催化温度是40℃。该温度下催化酯化反应在24h时达到平衡,此时LIP-D的酯化转化率为37.4%。水可以有效提高LIP-D的酯化活性,在含水量为2%(v/v)时,包埋酶的酯化转化率最高,其活性为无水体系的1.29倍。LIP-D包埋酶在循环使用5次后其活性损失仅有8.75%,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   采用月桂酸、正丁醇、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CAB35)、月桂基咪唑啉、月桂酸+CAB35和月桂酸+咪唑啉六种配体诱导包埋酶。六种底物诱导包埋酶的酶活较无底物诱导的包埋酶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尤以月桂酸+CAB35和月桂酸+咪唑啉两组双底物诱导的包埋酶的酶活提高最为显著,其活性收率分别为无底物诱导包埋酶活性的161.4%和237.3%。底物诱导还增强了包埋酶pH、热和储藏稳定性,并且不同的底物使包埋酶在不同方面的稳定性有所提高。月桂酸+CAB35诱导的包埋酶的pH稳定性最强:在强酸(pH=2.40)或强碱(pH=12.0)时,其残余活性分别为71.6%和72.1%。而在高温(100℃)和储藏60d时,月桂酸诱导的包埋酶最稳定,它的残余活力分别为39.7%和97.1%。
其他文献
随着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环境问题的突出,发病率和死亡率日趋增高的肿瘤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除临床肿瘤治疗常用方法外,近年来,基础医学研究的迅速发展推动了靶向
互动课堂模式的构建,是新课改下的新型课堂的方法的创新,是目前备受崇尚的教学方式.英语学科,兼具实践性、综合性,开展互动课堂,更有其必然性.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把握互动以及
期刊
CO氧化是多相催化研究中最广泛的研究领域之一,它在环境保护和基础研究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CO主要来自于煤、油、天然气的不完全燃烧等,封巧体系、CO2激光器、CO气体防毒面具、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等都需要CO清除净化。CO氧化反应也是研究催化剂结构、吸附/脱附和反应机理的常用探针分子。对于氧化反应的催化剂主要有贵金属催化剂和非贵金属催化剂两大类。其中贵金属催化剂由于其催化活性优异而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
学位
  目的 探讨与分析脓毒症患者采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后炎症因子清除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8月——2016年8月在我院收治的54例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
会议
该文从学生自主能力的重要性入手,简要介绍数控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方案,旨在转变当前的数控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自主能力的提升.
  目的 探讨小剂量激素在治疗TBM中的疗效;方法 选2015年6月-2017年6月TBM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脑脊液成分的动态变化;结果 观察组的有效率显
学位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目的 分析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在稳定性冠心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以2015年3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96例稳定性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抽签的形式,分为观察组与常规组
会议
  目的 观察胡春申教授“心脾同治”立论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起到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次实验研究选取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0例,给予对照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