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层结构模式的过程工业监测系统——监测客户层的设计与实现

来源 :北京化工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llz3640889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网络普及和发展,网络设备的不断升级换代,各大型企业纷纷把建设局域网工程放在技术改革的首位。如何更有效地挖掘网络资源以及实现网络数据的分布式管理,是企业改造的重点。 企业建立在传统的二层Client/Server体系结构上的应用系统比较适合于小规模的、用户较少(<100)、单一数据库且有安全性和快速性保障的局域网环境下运行,曾经在当时条件下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随着应用系统的大型化以及用户对系统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二层Client/Server结构越来越满足不了用户更高需求。 我们研究开发组便是采用目前信息技术中最先进的面向对象的软件工程方法,即采用三层C/S架构的组件式体系结构,来进行过程工业实时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克服了原有的两层C/S结构带来的局限性。 本人的课题任务主要是完成用户监测端的开发和设计。监测画面以灵活多样、方便快捷的显示方式,对来自现场各个数据采集端的数据进行实时监测,通过数据服务中心(DataCenter)实时接收数据采集端(DataClient)发送的数据,并即刻用动态曲线、动态流程图方式反映在监测客户端(WatchClient)。采用Microsoft新的扩展了组件对象模型技术(COM)的分布式COM(DCOM),构建了一系列过程工业实时监测组件,包括突出数据显示的ActiveX控件,这些数据点控件包括单开关量、多开关量、液位刻度量、管道流体量、仪表盘刻度量以及数据曲线等等自定义控件。 对于监测端的数据监测,系统分为动态数据和历史数据的两种不同的显示方法。对于实时数据,系统提供动态流程图和动态曲线从不同侧面来实时监测。而对于历史数据,系统提供了静态曲线和在线WEB访问查询。为了数据具有更灵活的打印功能,系统成功地实现了动态报表,不仅可以提供最新的数据的查询,而且可以打印实时数据,作为有关部门分析生产情况之用。 考虑到现场生产过程中出现设备数据过限或超标的情况,系统在监测端提供了一套预警和报警措施,防止意外情况发生,并对于此类情况有详细的日志记录。对于数据的安全性问题,由于系统采用了三层C/s结构,所以成功地避免了用户能够直接访问数据库进行操作的情况,数据库对于用户是隔离的,所有的数据访问都是通过中间件来进行的。 本课题的意义在于,各企业生产调度、生产管理部门通过监测系统不仅可以及时了解生产的实时状况,方便地查看以往的生产过程记录,还可以及时地发现由生产数据整理出的生产情况分析、投入产出核算,为企业更科学合理的生产决策提供数据依据。
其他文献
随着Internet以及电子商务的发展,人们对信息安全的需要越来越迫切。基于公钥体制的PKI(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即公钥基础设施)技术可以为网络上的各种应用提供机密性、完
该文首先介绍了Agent技术、XML技术的内涵以及它们在现今网络环境中发展的现况和将来的发展前景.在这些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基于XML的电子商务网络代理的设计方案.论文具
本文从我国有线电视技术的发展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种基于大城市CATV网络的VOD系统方案,包括小区中心站的组成模块、功能以及机顶盒的结构、功能,并通过TVOD和ANVOD的动态组合来实
该论文详细描述了元组空间机制和Linda语言的特性,介绍了肖前的研究现状,并以实际程序作为例子比较了Linda语言所采用的分布式共享内存编程方式与传统消息传递编程方法的不同
离散数学是计算机科学的基础,研究人员研究离散数学是有其现实意义的,可以说它是构筑在数学和计算机科学之间的桥梁,它的研究离不开信合论、初等数论等数学知识,又和计算机科
该文的主要内容分为三部分.文章的第一部分简要介绍了虚拟专用网的标准和协议.虚拟专用网的一个关键技术是通道技术,它使用互联网基础结构通过一个网络为另一网络传输数据.文
该文针对设计制造一体化FMS存在的异构多数据源集成问题,采用C/S机制,建立了具有开放性的FMS异构多数据源集成体系结构,对基于中间件的多数据源异构信息集成方法等关键技术进
多年来,CORBA作为一种构建分布式系统的方法已取得了十分成功的应用。然而,随着最近无线技术的发展,象GSM和无线网技术的出现,一种新的开发分布式系统的领域已悄然出现。如何把CO
目前,国内市场的温度监测记录报警系统的技术相对成熟,且各类相关产品较多。但是,随着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也日趋频繁。对已有技术及产品的升级开发也存在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网络通讯已由端到端的简单数据通讯发展为多点会议模式的多媒体通讯,该研究以ITU-T T.120会议系统和H.324可视电话系统作为研究对象,解决系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