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受到人们重视,棕地(Brownfield)的研究应运而生。美国环保署对棕地定义为:废弃、闲置或未被充分利用的工业或商业用地,由于受到实际或潜在的污染而使其扩建或重建变得复杂(U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1997)。城市内部棕地由于其历史成因,往往位于城市核心地带,对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城市景观生态环境以及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均存在较大影响,因此如何有效的对城市内部棕地进行改造是当前城市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对城市棕地的有效改造可促进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美化城市生态环境并提高城市竞争力。我国目前对棕地问题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城市规划学、土地利用学、环境学、生态学、化学等多门学科分别从各自角度对棕地问题进行了研究,但同国外研究相比,我国棕地改造无论在政策立法、理论方法以及技术手段上均有待提高。城市棕地研究的核心是解决城市棕地从哪来?到哪去?怎么去?三个问题。本文通过对城市棕地内涵的解读,结合土地资源管理学、城市规划学、景观生态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归纳城市棕地改造路径及程序并对各步骤所涉及的技术手段进行分析,最终构建城市棕地改造技术体系,以实现对城市棕地的宏观统筹把握和高效利用。同时通过对长春市棕地信息识别和数据库的建立以及长春市拖拉机厂棕地改造案例的分析对城市棕地改造技术体系进行验证。本文共分为七章,主要观点内容如下:1.通过对棕地内涵的梳理,总结城市棕地概念和特征,将城市棕地定义为:城市建成区范围内,处于废弃或半废弃状态的工业、商业、仓储、市政设施及交通设施用地。这些地块由于先前的开发利用而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现实或潜在的),使其再开发利用具有一定的阻碍。2.城市棕地改造过程主要涉及四部分内容,即城市棕地改造的学科视角、城市棕地改造的路径、城市棕地改造的程序、城市棕地改造各步骤涉及的技术方法。这四部分内容相互关联,互为依托,共同构成城市棕地改造技术体系。3.城市棕地改造学科视角主要包括土地资源管理学视角、城市规划学视角和景观生态学视角。城市棕地改造路径可归纳为从“源”流向“汇”的过程。棕地改造程序可归纳为项目准备—项目决策—项目设计—项目施工—项目后期管理五个阶段。涉及的技术手段主要包括城市棕地信息识别方法、城市棕地数据库建设流程、城市棕地改造方向评价体系、城市棕地改造设计的方法、原则、城市棕地污染治理方法、城市棕地改造历史遗产保护方法、城市棕地改造后期保障措施。4.城市棕地信息识别具体步骤包括:1用地性质筛选;2废弃地块及污染特征筛选;3实地现场勘查。城市棕地数据库建设具体步骤为:棕地信息识别—棕地信息录入ARCGIS—构建城市棕地数据库—棕地信息复核—棕地信息补充(随时补充)—棕地信息分析。5.基于“多规融合”思想,结合棕地改造过程中各尺度的规划构成,分析得出棕地改造相关的促进和抑制因素,构建棕地改造方向二级评价指标体系。一级指标主要包括政策因素F1,社会因素F2,经济因素F3,地块自身及环境因素F4,同时这4类一级指标又可下分为29类二级指标。6.通过分析城市更新和景观都市主义思想对城市棕地改造的影响,提出城市更新思想是棕地改造的外部“框架”,景观都市主义思想是其内部“骨架”,二者有机结合构成棕地改造“有机体”。并基于对城市更新和景观都市主义思想内涵的分析,确定城市棕地改造5条原则。7.城市棕地污染治理划分为五个步骤:污染勘察—污染区分类—制定污染治理方案—污染治理—场地建设。在对场地进行污染治理的同时需要注意对场地内历史遗产的保护,对于城市棕地地块中的历史文化遗产,应从历史性、文化性、艺术性三个方面进行挖掘。8.运用本文所提出的棕地识别和棕地数据库建设方法,基于ARCGIS软件,构建长春市棕地数据库,通过对长春市棕地数据的分析得出长春市中心城区棕地改造数目随时间增长呈显著递增趋势,且空间分布逐渐向城市外围扩展。演变机制主要包括城市规划引导、经济转型促进、土地政策激励三个方面。长春市二道区棕地共95块,面积3189046.7857m2,用地性质以工业用地为主。未改造棕地共44块,主要分布在吉林大路与东环城路交汇以北,处于二道区的中心位置,以长春市拖拉机厂、长春市发电设备总厂、吉林省石油长春分公司供应站等地块为主。9.通过对长春市拖拉机厂案例的研究,对城市棕地改造方向评价体系和改造方法、原则进行实例验证,得出结论:长春市拖拉机厂地块的改造方向应为以公园绿地为主的集居住、商业、休闲娱乐、展览为一体的二道区综合区域。改造策略主要包括生态环境策略,时空维度设计策略和政治、经济策略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