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Pursuit of Happiness in the Imaginary World:Romanticism and Utopian Complex in Jane Austen'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jr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简·奥斯丁(1775-1817)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在短短一生中,她仅仅创作了六部完整的小说:《傲慢与偏见》,《理智与情感》,《诺桑觉寺》,《曼斯菲尔德庄园》,《爱玛》和《劝导》,以及三部未完成的故事和作品:《苏珊夫人》,《华生一家》和《桑迪顿》。尽管如此,两百多年来,国内外的许多学者不厌其烦地从各个角度分析和研究她和她的作品,其中以从女性主义角度出发的研究尤为众多,因此上,她也被看作是现实主义作品的最重要的先驱人物之一。而本文作者发现奥斯丁,作为一个处于浪漫主义时代的作家,也被印上了时代的印记-在她的作品,尤其是在她的最后一部作品《劝导》之中,有着明显的浪漫主义特征,并且这些浪漫主义特征和她的乌托邦情结巧妙的结合在一起。
   该论文从浪漫主义和乌托邦情结的角度出发,结合奥斯丁的个人经历,试图分析奥斯丁为什么会有一种“乌托邦情结”,以及她是如何在《劝导》这部作品之中将浪漫主义特征巧妙的和她的“乌托邦情结”交织在一起,为她的女主角找寻幸福,从而为她自己,以及像自己一样处于父权制社会中的女性,寻找幸福的出路。
   该论文首先简要介绍作者以及小说《劝导》,并对简·奥斯丁和《劝导》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回顾与综述,陈述论文的中心论点,并交代论文的谋篇布局;其次主要介绍什么是浪漫主义和乌托邦,阐述了浪漫主义的主要特征以及对乌托邦情结的理解。并且通过对于奥斯丁和部分浪漫主义诗人的关联以及作者的一些主要生平经历的研究与分析,探讨奥斯丁将乌托邦情结和浪漫主义特征结合起来创作出《劝导》的可能性;然后又主要探究了《劝导》作品之中明显体现出的浪漫主义特征一自然、感伤情怀和想象,以及他们是如何与奥斯丁的乌托邦情结交织在一起的。从《劝导》之中人物主要活动场景的设置和描述以及自然意象的运用,可以看出,奥斯丁和很多浪漫主义诗人一样,对于自然很敏感。简·奥斯丁对于自然有着自己的乌托邦式的解读,并且用得自于这种乌托邦式解读的理论原则来安排她的故事当中的人物命运。此外,整部作品之中流露着一种明显的浪漫主义的伤感的味道。奥斯丁又巧妙地运用了既属于浪漫主义的主要特征又是乌托邦的主要手段的“想象”“治愈”了作品之中的各种伤感,从而使《劝导》有一个如她一贯的作品一样的幸福的结局。紧接着论文作者又分析了奥斯丁的“乌托邦情结”和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故事情节安排之间的关系。在《劝导》之中,奥斯丁塑造了一个近乎完美的女主角安妮,并且排除了一切干扰男女主角最终幸福团聚的因素,这样的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情节的安排都是源于作者的乌托邦情结以及她对于自然法则的乌托邦式的理解,同时也体现了浪漫主义以及乌托邦情结为作者的创作所产生的深刻的影响。
   论文最后得出结论,简·奥斯丁,作为一个父权制社会下的女性,未能够在真实的世界里找到自己的幸福,从而将当时的浪漫主义特质和“乌托邦情结”巧妙的结合起来,创作出了《劝导》这样一部作品,以求在文学作品之中为自己以及同样处于18世纪的女性找到幸福和庇护。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会议
语义韵最初是由Louw在1993年提出使用的,他认为语义韵就是一个词汇的习惯语义是由它的搭配词传染的。通常情况下,语义韵被分为积极语义韵,消极语义韵,中性语义韵或错综语义韵。  自语义韵的理论十多年前传入中国以来,它也引起了中国语言学家及研究者浓厚的兴趣。但是这些基本都是针对高频动词或动词近义词的研究,而对形容词近义词的语义韵对比研究却很少。本文基于普林斯顿大学创设的Worldnet选取了四个近义
学位
期刊
期刊
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全球化趋势和这些领域交流的日益增加,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已成为包括源语文本、源语文本作者、译者、译本和译本读者等在内的频繁活动。哪里有人类和人类活动,哪里就有伦理;同样,哪里有翻译,哪里就有翻译伦理存在。翻译实践,本质为一种伦理活动,其中涉及了极其复杂的人际关系。因此,从伦理角度来分析中国古典戏曲英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翻译研究曾经历过三个时期,不同时期的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