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犬真菌性皮肤病指皮肤癣菌寄生于犬被毛、表皮、趾爪角质蛋白组织中并大量繁殖,能引起局部皮肤发生一系列器质性病变,是犬常见的传染性皮肤病之一。该病多发生于幼龄犬、老龄犬和体质虚弱与机体抵抗力较低的犬。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皮肤表面出现脱毛圆斑、皮肤瘙痒、鳞屑、结痂等。犬的皮肤癣菌病是人畜共患病,可以通过动物传人、人传人、人传动物或者与含有皮肤癣菌的物品直接接触而得到传播,例如毛巾、家具、或者泥土。 皮肤癣菌的诊断是建立在完整的病史调查和彻底的皮肤检查的基础上的,较为简便的方法为直接镜检法、伍德氏灯检查法;实验室诊断方法癣菌培养法是确诊癣菌感染和感染种类的金标准,而同时培养基的选择和优化是使得癣菌培养结果快速顺利进行判读的保证。 临床上,治疗犬皮肤癣菌感染的皮肤病的治疗分为全身用药和局部用药,目前化学疗法是最常用的方法,本实验选取了三种常用的治疗皮肤癣菌的药物和一种中药配方肤康宁的水煎剂和乙醇提取剂,参考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即原NCCLS)发表了产孢丝状真菌抗真菌药敏试验方案M38-A方法进行药敏实验,考察以上药物抗皮肤癣菌的活性。 本实验验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对皮肤癣病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和培养基的优化。 1、在临床上采集了有皮肤病症状的病料,对其进行伍德氏灯检查和真菌培养,对比伍德氏灯检查的阳性率与真菌培养阳性率的比较,从而分析伍德氏灯检查在临床使用上的准确率。结果表明:对比病料伍德氏灯检查结果阳性率较癣菌培养结果的阳性率高,鉴于癣菌培养是诊断皮肤癣菌的金标准,伍德氏灯检查临床上的应用只能作为一快速诊断的参考,不能作对是否患皮肤癣菌病最终确诊的证据。 2、临床上采集到的病料分别接种在含抗生素的沙氏葡萄糖琼脂SabourandsDextrose Agar(SDA)培养基和含抗生素、放线菌酮和酸碱指示剂的皮肤癣菌培养基Dermatophyte Medium(DTM)中,观察皮肤癣菌生长速度和状态和可做出判读的时机,选择最适合原始病料初次接种的培养基。DTM皮肤癣菌培养基的优点是其含有pH值指示剂酚红,皮肤癣菌在DTM培养基上生长,使得培养基变红。培养基会在菌落未长出的之前就能呈现出红色,有利于快速判断。同时添加的抗生素和放线菌酮也抑制了大部分细菌和污染菌的生长,对癣菌结果的判读更加有帮助。结论:病料初次接种的时候DTM培养基优于沙氏培养基。 3、DTM培养基中添加有放线菌酮的成分,目的是为了抑制污染菌如霉菌和青霉菌的生长,防止他们对皮肤癣菌对培养基中营养成分的抢夺和对判断结果的影响。而同时,放线菌酮价格昂贵,并且除了抑制污染菌生长外还会抑制对皮肤癣菌生长有轻微抑制作用,实验中设置了放线菌酮的浓度梯度,筛选出既能抑制污染菌,又不影响癣菌生长速度和判读时间,并且能节省成本的浓度。结果显示:0.4g/L浓度的放线菌酮,能有效抑制污染菌的生长,并且对皮肤癣菌的抑制减到最低。 第二部分是对第一部分分离纯化后的皮肤癣菌进行药敏试验。 第二部分:以NCCLS(CLSI)M38-A产孢丝状真菌药敏试验参考方案为基础,对五种抗真菌药物不同浓度时对皮肤癣菌生长状况的影响进行考察,并且对犬小芽孢菌、石膏样小芽孢菌、须毛癣菌的孢子接种量、孵育温度和时间及终点判定等条件进行了求证和修正。改良求证后的M38-A方案,其试验结果可靠,具有很强的重现性,适合作为考察抗真菌药物抗皮肤癣菌活性的药敏实验方法。 药敏试验结果发现盐酸特比萘酚、酮康唑、克霉唑、肤康宁乙醇提取剂和肤康宁乙醇水煎剂对皮肤癣菌的MIC值由低至高为:盐酸特比萘芬<克霉唑<酮康唑<肤康宁乙醇提取物<肤康宁水煎剂。样本中分离的25株皮肤癣菌中,盐酸特比萘芬对犬小芽孢菌、石膏样小芽孢菌和须毛癣菌均敏感;克霉唑对大部分皮肤癣菌敏感,只有2株犬小孢子菌,须发癣菌尤为敏感;而酮康唑有2株犬小孢子菌和1株石膏样小孢子菌,其余菌株的MIC值也较盐酸特比萘芬和克霉唑高。中药的剂型对比,乙醇提取物比水煎剂效果更佳,主要是有效成分的回收率更高,提取过程中有效的成分在煎煮过程中损耗的程度也比较大。 盐酸特比萘芬最敏感,MIC值较低,值得推广到临床。同时对于中药剂型的运用也值得推广,主要是其副作用低,但抑菌效果不算十分理想,可考虑作为保健预防的剂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