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白海豚(Sousa chinensis)的栖息地选择

来源 :华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9次 | 上传用户:adu1986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保护生物学是一门拯救危机的学科,物种的保护是保护生物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围绕珍稀濒危物种保护的有关种群分布、数量和栖息地选择研究一直是保护生物学中最重要的问题。中华白海豚(Sousa chinensis)分布于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的热带和亚热带近海海域,是我国海洋鲸豚类中唯一的一种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Ⅰ,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组织(IUCN)数据不足种。长期以来,在对该物种栖息地选择研究方面一直缺乏综合自然分布区和研究样地大小空间尺度上的结合研究,也缺乏综合各类生态因子的,特别是将生物因子同栖息地选择相结合的定量研究,以及在此基础之上的栖息地适宜性评价,从而无法满足对中华白海豚保护决策的需要;本文综合使用截线调查、跟踪调查、定点调查和文献调查的方法对大襟岛海区及自然分布区两个空间尺度上对中华白海豚的栖息地选择进行了研究。利用文献计量学和Google Earth卫片搜索、查阅并提取了中华白海豚自然分布区的栖息地信息,通过聚类分析划分了该物种自然分布区的主要栖息地类型,使用逐步回归(Stepwise regression)方法分析了在自然分布区尺度上影响中华白海豚栖息地特征划分的主要因子,使用相关分析初步研究了不同自然分布区的种群数量同河口及径流量的关系;野外调查在2005年5月到2006年9月进行,通过截线调查法对中华白海豚的种群数量进行了调查,借助GPS和GIS,使用聚集度指标研究了川山群岛海区中华白海豚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通过设置站位和底拖网样线法对大襟岛海区的鱼类等游泳动物进行了调查,以类平均法聚类划分了鱼类群落的主要类型:将全年分为枯水期(冬春季)和洪水期(夏秋季),使用Mann-Whitney U检验对研究海区中华白海豚的季节分布差异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选取了物理环境因素,生物因素和人为干扰因素三大类13个栖息地变量,使用x~2检验、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中华白海豚的分布同栖息地因子间的关系;使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确定了影响中华白海豚栖息地选择的主要因子;基于大襟岛海域的研究结果,通过GIS构建了中华白海豚栖息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使用实测体长与理论体长的比较、体长指数、体长分布等形态学方法,对研究海区中华白海豚主要捕食物种的种群状况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综合分析了人类干扰对中华白海豚栖息地适宜性的影响,同时提出了相关保护策略。主要结果如下:1、自然分布区尺度共采集到41个地理种群的栖息地卫片资料,聚类结果划分为7大类主要栖息地类型,其中河口岛礁型最多,占41.4%;其次是喇叭河口型,占31.7%,非河口岛礁型占12.2%;河口海湾型和平直海岸型各占4.9%,海湾岛礁型和海湾非岛礁型各占2.4%,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影响中华白海豚自然分布区栖息地类型的主要因子是河口(t=2.95,p<0.05)和岛礁的分布(t=2.38,P<0.05);中华白海豚的种群数量同河流平均径流量具有显著正相关性(Spearman,r=0.857,P<0.05)。2、包括大襟岛在内的整个川山群岛海区中华白海豚的种群个体密度为0.2231±0.1704头/平方千米,种群数量为200到270头,该海区的中华白海豚基本连片分布,但有两个相对集中的分布区:一位于大襟岛附近,另一位于上下川岛附近,在这两个分布区又以大襟岛海域更为集中;3、中华白海豚在大襟岛海区的分布没有洪水期和枯水期的显著性差异(Mann-Whitney,U=729.00,n=56,P>0.05)。自然地理因子方面,中华白海豚的分布在不同水深(x~2=73.8,df=3,P<0.01)、底层盐度(x~2=10.4,df=4,P<0.05)、距河口距离(x~2=72.9,df=4,P<0.01)和距海岸距离(x~2=133.1,df=10,P<0.01)的分布具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在不同表层盐度(x~2=0.7,df=4,P>0.05)、表层水温(x~2=0.93,df=2,P>0.05)和底层水温(x~2=4.57,dr=2,P>0.05)的分布没有显著性差异;生物因子方面,中华白海豚的捕食物种主要以河口和近海沿岸物种为主,而且喜食小型集群性鱼类,在不同鱼类群落中的分布具有极显著差异(x~2=73.2,df=4,P<0.01),同单位努力渔货量呈显著正相关性(Spearman,r=0.68,p<0.05),同游泳动物的物种数呈正相关性(Spearman,r=0.75,p<0.05);人类干扰因子方面,中华白海豚的遇见率同货轮航线密度之间存在极显著负相关性(Spearman,r=-0.94,p<0.01),而同刺网密度没有显著相关性(Spearman,r=0.02,p>0.05),同拖网密度也没有显著相关性(Spearman,r=0.26,p>0.05)。主成分分析表明河口距离、鱼类群落类型和水深对中华白海豚的栖息地选择有重要影响,海豚距岸距离、航线货轮密度和单位努力渔货量也会影响中华白海豚的栖息地选择。4、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综合物理环境因子、生物因子统计研究区自然环境下中华白海豚栖息地适宜性分布。结果表明,大襟岛海区最适宜栖息地占27.5%,适宜栖息地20.5%,次适宜栖息地35.7%,不适宜栖息地16.3%,在人类干扰影响下,中华白海豚的最适栖息地下降了7.5%,适宜栖息地丧失了1.3%;中华白海豚的主要捕食物种普遍存在着小型化的问题(Pearson,r=0.96,n=9,p<0.0001),种群结构不够合理,缺乏大龄组和幼年组个体,大多数物种的体长呈显著正态分布特点(1-Sample Kolmogorov-Smirnov检验,P>0.05),这些都说明中华白海豚栖息地的鱼类资源具有衰竭的趋势,为了使中华白海豚得到更好的保护,对研究区栖息地的恢复和重建工作亟待加强。
其他文献
<正>实现教育均衡发展,是当今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长期以来,由于经济发展和一些历史因素,我国的城乡教育一直处在一个不均衡发展的状态。目前,改革教育体制,协
在结构设计中,工程设计人员期望以最少的材料、最低的成本和最简单的工艺实现性能最佳的结构,结构拓扑优化作为一种在给定负载、约束条件及性能指标下对初始区域内材料分布进
百余年来,沙地综合整治开发始终是国际上高度重视的研究热点。本文从沙地的土壤改良技术、节水灌溉技术、生态治理技术、综合治理和开发模式等不同方面,综述国际和国内较为成
本文选取了中国遗产保护历程中的三个重要案例,通过对案例的回顾,探讨了遗产价值认知在不同时代背景和保护学科发展中产生的变化;继而与西方20世纪的遗产保护价值观做了对比,
根据1990年6月18日全球环境保护有关大臣会议决定的《对于当前全球变暖的政府对策研究》,特制定《防止全球变暖的行动计划》(以下简称为行动计划)。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激励的含义、激励的作用和意义、教练员激励的方式与艺术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口头激励、非语言激励2种激励方式,旨在使教练员和运动员关系更加和谐,
诺贝尔奖是举世瞩目的包括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在内的综合性和永久性年度国际大奖,被公认是当今世界科技人文界的最高荣誉和最大奖赏,在全球享有崇高地位和显赫声誉,其影响力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大数据巨头不断加快与地方政府合作,建设大数据产业基地,大数据产业发展迎来了"黄金期"。网络化治理作为一种新的公共治理
把遗传算法应用在排课问题中,主要适用于具有均匀排课要求的排课问题,得到排课最优解。随机产生的可行解自然具有均匀性,而适当选取遗传算法的迭代参数,能加快获得最优解或近
激励是现代社会中调动人们积极性的一种重要手段,比赛法是体育实践教学中一种常见的教学方法。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调查观察等方法,将激励制比赛法引入高校女生乒乓球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