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银抗菌纤维的制备及纳米银颗粒控制研究

来源 :陕西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davidran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抗菌材料的需求与日俱增。本文以对环境友好的纤维素材料为原料成功制备了载纳米银纤维素纤维复合抗菌材料,即以针叶木纤维为原料制备了双醛纤维素纤维,之后以硝酸银为银源先驱体,在无外加入还原剂的条件下,在双醛纤维素纤维表面原位还原出了纳米银,最后采用单独加入柠檬酸钠和同时加入柠檬酸钠及乙醇的方法对纤维上纳米银的形状及粒径控制进行了研究。双醛纤维素纤维制备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高碘酸钠氧化针叶木纤维时间的延长,针叶木纤维的醛基含量逐渐增大,且反应初期醛基含量增加幅度较大,纤维素分子内部结构变得越来越松散,并逐步向无定形转变。高碘酸钠氧化后的纤维表面更为平滑,随着氧化时间的延长,针叶木纤维表面呈现出了显著的纵向侵蚀条纹或裂纹。双醛纤维素纤维与硝酸银在无外加还原剂的条件下制备得到了载纳米银双醛纤维素纤维,研究发现,载纳米银双醛纤维素纤维在428 nm处出现了纳米银颗粒的特征吸收峰。随着反应时间延长,纤维的黄色色光不断加深,纳米银在纤维表面分布均匀,没有出现明显的絮聚现象,反应2.5 h生成的纳米银颗粒的平均粒径约为50 nm。双醛纤维素纤维上的醛基还原银离子为纳米银之后,自身被氧化成了羧基。载纳米银双醛纤维素纤维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都有优良的抗菌能力,具备广谱抗菌性能。纤维上纳米银的形状研究结果表明,反应20 h之前双醛纤维素纤维表面主要生成了粒径较小的球形纳米银颗粒,在反应20 h到60 h之间,球形纳米银颗粒在柠檬酸盐的诱导下逐渐长大并向三棱柱形转变,最终使纤维表面原位生成了三棱柱形纳米银颗粒。当反应时间大于20 h以后,样品的XRD谱图中同时出现了纤维素I和纳米银的特征衍射峰,纳米银属于面心立方结构,从反应30 h到60 h,纳米银晶粒从10.67 nm逐渐增长到12.20 nm。诱导纳米银由球形向三棱柱形转变的过程不会显著影响其抗菌性能,载纳米银双醛纤维素纤维仍然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都有良好的抗菌能力。纤维上纳米银的粒径研究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和时间会影响纳米银的粒径,温度越高,时间越长,生成的纳米银的平均晶粒尺寸越大。加入第二封端剂乙醇之后,相同反应条件下生成的纳米银的平均晶粒尺寸比不加乙醇的小,因此乙醇作为第二封端剂可以用来稳定纳米银的尺寸分布。
其他文献
针对数字化转型,在发展IT创新、灵活性和执行能力方面,很多企业尤其是消费品企业目前依然进展缓慢。埃森哲预计,至2019年,新兴市场中富裕起来的中产阶层将带来高达十亿的新增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近些年来,在自动化控制技术良好发展形势的带动下,各领域生产运用也逐渐实现了与自动控制系统的有机结合。PLC控制技术作为自动化控制代表性技术,伴随着不断地创新与开发,已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多脏器功能障碍的治疗护理。方法选取我院收治了SLE合并多脏器功能障碍的患者1例,采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CVVHDF)和血浆置换(TPE)等综合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应激反应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5年10月于洛阳市第一中医院接受乳腺癌根治术的12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
分析了小电流接地系统的特点,介绍了小电流接地选线装置的原理,提出了零序电流、电压的采集原则及零序选线装置的应用。
1前言追求对事物本源和发展规律的科学认知是人类前进的前提。人文主义观念引发的16世纪之后的科学变革非同小可,它打开了人们的视野,使社会增加了更多的包容性,自然科学在整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本文首先对聚丙烯生产技术的发展情况进行概括,其次指出聚丙烯化工工艺生产的重要性,接下来对聚丙烯化工工艺效率的提升做了三点论述,最后简述了聚丙烯化工生产在国内的应用
麦积山石窟第四窟是麦积山石窟中规模最大的一窟,其壁画、造像、建筑等在麦积山石窟乃至全国石窟研究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从上世纪40年代开始,虽然关于第四窟的研究一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