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估小鼠脓毒症相关心肌功能不全的研究

来源 :南京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yilin1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脓毒症并发心功能不全是脓毒症休克的常见和严重并发症。超声心动图是评估心功能的最佳工具之一。然而,对于重症脓毒症,存在血流动力学变化,常规超声心动图通常无法评估相关心功能不全。相比较而言,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可以测量整体心肌的应变(非负荷依赖性参数),从而评估相应心肌功能损伤程度。另外,脓毒症患者的应变测值的预后价值仍然不清晰。目的该研究旨在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在评估小鼠脓毒症相关心肌功能不全领域的价值。方法整个研究分为三个步骤:1.LPS注射20只小鼠,分别在基线,6小时,20小时三个时间点监测重症脓毒症并发的心肌功能不全的进展程度;2.20只小鼠分成两组,分别注射LPS低剂量(n=10)和高剂量(n=10),用以区分不同剂量LPS导致的不同程度的心肌功能不全;3.较高剂量的LPS注射30只小鼠,用来评估心功能不全和死亡预后之间的关系。第1步内容在正文第一部分,第2,3步内容在正文第二部分。所有小鼠的二维超声心动图及M超均全部采图分析,用以评估心脏功能。传统超声心动图测值包括EF和FS,而二维应变超声测值主要是环向和径向应变。血清生化和组织病理分析用来准确评估脓毒症相关心肌损伤。结果1.LPS注射后6小时和12小时,环向和径向应变均明显下降;相反,注射LPS后20小时,和6小时相比,EF和FS明显上升;与应变超声心动图测值结果一致,注射LPS后20小时内,导致心肌肌钙蛋白T和CK-MB升高,且心肌间质白细胞浸润也增加。2.高剂量LPS注射导致心肌更大程度的损伤和心肌功能不全,相应结果得到血清学和组织病理学的验证。高剂量LPS导致心肌环向应变减少,而径向应变变化不大。对于高剂量和低剂量LPS两组相比,传统超声心动图测值的EF和FS结果相似。进一步分析,环向应变的下降和LPS注射后导致的低体温呈正相关(r=0.746,p=0.001),而径向应变无明显相关性(r=0.356,p=0.123)。3.较高剂量LPS注射后,根据应变测值分组,高应变组(-5.9%to-10.4%)较低应变组(-2%to-5.9%),明显升高的死亡率(p=0.03)。结论1.基于二维斑点追踪技术的环向应变是评估小鼠LPS导致的心肌功能不全的可靠且特异的指标。2.对于脓毒症小鼠模型,环向应变是脓毒症小鼠模型低体温相关的指标,和死亡率明显相关,较好的预测价值。
其他文献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慢性的、复发性的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病变多位于乙状结肠和直肠,可向结肠近端扩展,甚至延及整个结肠。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尤以3040岁最多见。UC病程长,常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可引起肠腔狭窄、肠壁纤维化、肠穿孔,甚至诱发结肠癌。流行病学研究显示,UC发病率和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业已成为全球重大公共健康问题。UC病因和发病机制
背景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是一种预后较差的侵袭性肿瘤,因此探寻新的治疗靶点很有必要。miR-497在包括乳腺癌在内的多种恶性肿瘤的组织和细胞中表达降低,然而目前miR-497在TNBC中的作用和机制还不清楚。通过生物信息学预测,我们发现miR-497与YAP1的3’-UTR存在互补结合序列,提示miR-497可能在TNBC细胞的YAP1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一种肝脏中堆积的脂肪大于5%并排除包含酒精等可以对肝脏造成损伤因素的慢性肝脏疾病。根据病程的进展主要分为,单纯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和脂肪性肝硬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是肝硬化,肝坏死,肝癌的重要诱因之一,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既往研究发现,明显升高的肝细胞凋亡水平是促进单纯性脂肪肝向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其中,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grow
第一部分【目的】对心脏监护病房(CCU)的急性冠脉综合症(ACS)患者进行糖代谢状况调查,分析糖代谢异常发生率;探讨入院即时血糖、果糖胺、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危险评分之间的关系;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评价ACS患者的血糖波动特点,探讨低、中、高危GRACE危险评分与血糖波动的关系,以及不同糖代谢状态的ACS患者GRACE危险评分与血糖波动之间
研究背景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血管退行性疾病,AAA可以通过瘤体破裂和出血导致患者死亡,AAA破裂后的死亡率超过80%,研究其发生及发展的机制并给予有效的治疗是减少死亡率提高预后的关键,AAA发生及发展的致病机制尚未完全了解,但AAA已被证明是多基因和多病因的疾病,这表明着可能存在几个基因组风险位点和一系列生活方式/环境
第一部分Carto Univu三维电解剖标测与X线二维影像指导下室上性心动过速消融的对比研究目的:Carto Univu模块将传统的二维X线影像和三维模型相结合,理论上可以最大程度的发挥这两者的优势,但Carto Univu指导下进行室上性心动过速标测消融尚未有研究。本研究通过观察Carto Univu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室上性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治疗的X线曝光时间、X线曝光剂量、即刻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
为了研究转录因子GATA4在神经嵴及其衍生组织发育过程中的具体作用机制,本课题使用了条件性敲基因小鼠Wnt1-Cre;Gata4fl/fl,以达到在神经嵴细胞中特异性敲除GATA4的目的。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观察GATA4在小鼠颅颌面组织时空表达情况:在胚胎14.5天(embryonic day 14.5,E14.5)、出生后1天(postnatal day 1,P1)、出生后14天(po
研究目的: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Human amniotic mesenchymal stem cell,HAMSC)能够通过促进血管新生,进而促进新骨生成,修复骨缺损,但其中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基因芯片检测结果提示:HAMSC在促进血管新生过程中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s,LncRNA)H19表达明显增高。因此,本文通过研究H19是否在HAMSC促
背景:卡波氏肉瘤病毒(Kaposi’s sarcoma-associated herpesvirus,KSHV)是卡波氏肉瘤(Kaposi’s sarcoma,KS)的病原体,且与原发性渗出性淋巴瘤(primary effusion lymphoma,PEL)和多中心Castleman病的发生密切相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1,H
[研究目的]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一系列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在皮瓣缺血-再灌注时,血管内皮细胞的形态和功能可发生异常,主要表现为内皮细胞代谢障碍、细胞凋亡、各种血管活性物质合成与细胞因子分泌的失调,可导致局部血管阻力增加、毛细血管收缩阻塞,出现“无复流”现象,而无复流又可加重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皮瓣缺血-再灌注时,皮瓣内多种细胞如内皮细胞、炎症细胞皆可大量生成IL-1β,IL-1β又可通过受体配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