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目标遗传算法(MOGA)的药物提取条件优化分析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lan20099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医药学领域中存在着大量的多目标优化问题,如药物有效成分最优提取条件、诊断试验最优决策值等。经典的多目标进化算法都是将多目标问题转换为一个或一系列的单目标优化问题,从而利用单目标优化方法来加以解决,但是这些方法都存在明显的缺陷。在多目标优化中一个目标的改善极可能使另一个目标的性能降低,同时达到最优是不可能的,而且各个目标之间度量单位往往不同,对于多目标问题解的优劣性很难进行客观评价。所以,我们希望找到-组在考虑到所有目标时,在搜索空间中没有其他的方案能优于它,这样的解方案集我们称为Pareto最优解
其他文献
目的:青蒿素类药物在疟疾的治疗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其缺点是存在自身诱导代谢现象,故复发率高。近年来,研究发现人孤儿核受体孕烷X受体(hPXR)和组成型雄烷受体(hCAR)作为关键的转录调控因子参与了药物代谢酶的基因表达,分别主要介导CYP3A4和CYP2B6的表达,而CYP2B6是人体内介导青蒿素类药物代谢的主要同工酶,CYP3A4也参与其部分代谢。本课题旨在研究青蒿素类药物能否在体外模型结
学位
同分异构体的三萜酸化合物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 OA)和熊果酸(ursolic acid, UA)具有非常低的紫外吸收,且通常同时存在于同种植物中,二者的同时分离和测定不易。目的:本文利用分散液相微萃取(dispersiveliquid-liquid microextraction, DLLME)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萃取和测定中草药枇杷叶和白花蛇舌草中OA和UA的含量,为复杂样
学位
目的:观察口服硝酸甘油后骨质疏松大鼠骨折后骨愈合过程的变化,探究不同剂量硝酸甘油对于去势骨质疏松大鼠骨折术后的辅助治疗作用。方法:60只6月龄雌性wistar大鼠,随机选取12只作为假手术组(A),余48只作为去势组,去势组手术切除卵巢,假手术组相同手术入路,但是仅切除卵巢周围近似相同重量的脂肪组织,去势12周后,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大鼠右股骨骨密度,确定骨质疏松大鼠模型建立成功。建立右侧股骨干骨
学位
银屑病是种全球常见的皮肤病,发病率占世界人口的0.1%~3%。该病是由T细胞介导的自体免疫性疾病,由90年代初期确立的T细胞在银屑病发病中的核心作用至今仍未改变。在机体免疫应答反应中,Th属于适应性免疫系统,Th1分泌干扰素γ(IFN-γ)、IL-2和TNF-等,Thl7则分泌IL-17和IL-22等细胞因子,这些细胞因子单独或者协同作用,引起银屑病的病理改变,因此目前银屑病被界定为Thl/Thl
学位
[目的]观察噻畔烷二酮类药物对糖尿病2型大鼠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作用及OPG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表达的变化。[方法]取36只雄性SD大鼠,平均随机分成6个组:空白对照组、单纯糖尿病组、单纯动脉粥样硬化组、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组、动脉粥样硬化+噻唑烷二酮组、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噻畔烷二酮组;分别建一个大鼠动脉粥样硬化的模型为华法林+维生索D3,一个糖尿病模型为链尿佐菌素;并对胸主动脉的碱性磷酸酶(AL
学位
目的:研究银屑病皮肤间充质干细胞(skin-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SMSCs)生物学特性,进一步分析银屑病皮肤间充质干细胞基因表达谱,了解银屑病患者皮损微环境中SMSCs变化,为SMSCs参与银屑病发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酶消化法分离培养银屑病组与正常对照组皮肤间充质干细胞,并传代、扩增,收集第3代SMSCs及其培养上清液,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
学位
研究背景银屑病(Psoriasis, PS,OMIM*177900)是一种多基因共同作用下的慢性复发性自身免疫疾病,以红斑、鳞屑为主要临床表现。目前银屑病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多数学者认为银屑病由多基因遗传及环境因素共同作用,通过免疫介导的共同通路最终引起角质形成细胞过度增殖而发病。大量的遗传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发现银屑病发病有着显著的遗传学基础。国内外报道的有家族史患者的百分比分别为10%-23.8%
学位
银屑病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增殖性皮肤病,以红斑及厚层银白色鳞屑为主要临床特征,其发病受遗传、免疫、地域和种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欧美人群的患病率约2%-5%,我国的患病率约0.1%-0.3%,据估计国内银屑病患者目前已超过300万。该病包括寻常型、关节型、脓疱型和红皮病型四种类型。目前,临床上尚不能彻底根治这一疾病,其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威胁到了患者的生命,故继续探索这一疾病的发病机理,寻
学位
背景:TEN(Toxic epidermal necrolysis,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又称大疱性表皮松解萎缩型药疹(drug-induced bullosa epidermolysis)是一种罕见的、爆发性出现广泛的皮肤粘膜和内脏损害的严重性皮肤病。TEN预后较差,统计表明死亡率高达25~35%。多由服药或上呼吸道感染而诱发,而对于儿童除了药物致敏诱发外,也常由感染因素诱发,如肺炎支原体或单纯
学位
研究背景汗孔角化症(Porokeratosis,PK)是一种角化异常性皮肤病,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临床主要分为:斑块型(PM),播散性浅表性汗孔角化症(DSP),播散性浅表性光化性汗孔角化症(DSAP),掌跖合并播散性汗孔角化症(PPPD),线状汗孔角化症(LP),掌跖点状汗孔角化症(PPPP)。其中播散性浅表性光化性汗孔角化症(DSAP)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好发于30-40岁,男性多见,皮损以中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