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温暖”之于教育,犹如水之于鱼。无论是从“温暖”词源学方面的考究,还是对历史发展中人类追逐“温暖”的回顾,教育都从未离开过“温暖”。然而,近年来频繁发生的校园案件却暴露出了教育过程中的“冰冷地带”:学生道德情感缺少温暖关怀,学生正义感、责任感降低导致道德行为失范;学生理智情感随着学业负担的加重处于疲软状态;消费文化席卷学生群体,致使大量学生审美情感趋于功利化。与教育温暖相对,教育场域中封闭的教育目的、枯燥的教育内容、僵化的人际关系,是目前教育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如何在学生追求支持感、归属感与安全感的过程中注入“温暖”的人文关怀成为当下教育应该关注的情感视野。在教育终极的目的教育善的实践过程中,教育温暖作为一种人文关怀是通往教育善的直接途径。“教育温暖”是一种传播途径,也是一种目的。主体给予温暖的情感,通过温暖的传递,对个体内心进行感化,从主体方感受到关怀与温暖。温暖是双向的,具有流动性、传递性和不间断性。教育温暖作为教育爱的载体,通过温暖的行为:尊重、关心、爱护、理解、宽容、最终可以引导受教育者走向更好的发展空间。作为主体间性的一种情感互动状态,情感温暖是情感在教育过程中的内在意蕴,经过个体生理激活—共情建立—情感表达三个过程的相互作用,共同形成了情感温暖在教育过程中的产生过程。道德情感温暖、理智情感温暖以及审美情感温暖三个维度的理论构建组成了基础教育情感温暖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在教育活动的情感互动过程中体悟到温暖的积极情感,将有助于主体间的相互理解与沟通,及时修正学生厌学心理以及促进学生认知过程,并推动学生进步与适应外部环境对自身带来的困扰。教育应该始终为“温暖”而行,通过对个体自然性教育目的的强调,学校对价值安全感和归属感的构建,教师对学生情感支持的提供以及学生自身和谐群体关系的树立这四个方面的合力作用共同推动,在构建和谐互动、积极调适的道德情感温暖内化的基础上,以怡情养性、释回增美的审美情境为助力,最终使“温暖”成为学校教育的情感归宿,让学生在爱与尊重的温暖地带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