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地农林复合系统的土壤侵蚀控制及养分过程与GIS应用-以等高植物篱- 农作系统为例

来源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laara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坡地农林复合经营是一种投入低、生态效益良好的坡地利用保护方式,在诸多发展中国家已得到广泛应用.该文以等高植物篱-农作系统为例,研究了三峡库区和冀西北丘陵区典型坡地农林复合系统的土壤侵蚀和养分坡面流失、养分变化等空间、时间过程的机理与规律,探讨坡地农林复合系统水平空间结构设计的原理;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对冀西北丘陵区典型小流域农林复合系统的侵蚀控制效益作出初步研究.该文研究意义旨在为探讨利用农林复合经营这一新型坡地持续利用方式保持坡地土壤肥力、控制土壤养分流失,从而提高坡地利用的经济、生态效益的有效途径提供理论依据.带间距设计是系统空间结构设计的重要内容.可以从便于耕作、系统内植物间作作物竞争最小、坡地利用效益等方面来决定带间距的下限,从侵蚀和面源污染控制的效果来决定带间距的上限.该文推导了计算植物篱胁地范围、坡地利用效益、细沟发生的临界来决定带间距的上限.该文推导了计算植物篱胁地范围、坡地利用效益、细沟发生的临皮长的公式,依据这些分析和公式的计算结果,秭归实验区25<0>阳坡地植物篱带间可采用5m左右;冀西北研究区青边口小流域15<0>阳坡地可采用10m左右.在GIS支持下,该文以次降雨资料对紫穗槐等高植物篱控制下冀西北研究区青边口小流域进行了坡在侵蚀的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在坡耕地等主要侵蚀产沙来源配置紫穗槐植物篱,一年后流域侵蚀模数即可减少40﹪以上,养分损失也相应减少.
其他文献
长江是世界第三长、中国第一长的河流.研究象长江这样的大型河流不仅可为全球的综合和集成提供局部尺度特通量的基础信息,而且可为其他大河流的物质通量研究提供经验和模式,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志高七十二点二厘米,宽七十二点五厘米。志文凡二十九行,满行二十九字,共计七百九十八字,隶书。志主为北魏皇族,姓元名鉴,为区别另一《元鉴墓志》,故以志主之字称。史载,北魏
论文中笔者首先分析了应用型GIS网络系统的体系结构,把传统的网络通信体系结构与应用软件及企业信息内容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统一的抽象结构模型.笔者在详尽分析应用型GIS网
该文运用城市地理学、区域经济地理学、区域分析与规划、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结合大量详实的数据,对中国西部地区的地理范围、城市发展的现状及与东部地区
该文运用历史分析和比较研究的方法,以城市规划的作用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城市规划历史发展的分析,从中把握城市规划最具共性的规律性,揭示城市规划法律化的途径、方法及基
大气CO2是影响全球温度的主要温室气体,其浓度变化反映着不同区域大气受自然和人为活动影响的程度,连续获取大气CO2浓度全球分布和变化对于认识其源与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卫
该文以点轴发展理论和圈层式空间结构理论为指导,对华中旅游圈孤构建模式和发展战略进行研究.该文论述主要从七个方面展开:第一部分:论述旅游圈形成的理论基础.旅游资源分布
随着遥感和对地观测技术的发展,信息高速公路的出现以及数字地球的提出,覆盖全球信息的高效获取和海量积累,为建立时空研究提供了可能性.作为地理空间数据采集处理为中心目的
祁连山东段北坡地区,垂直景观带谱分异显著.人地关系具有多样性、过渡性、不稳定性、脆弱性和边际性特点.论文在综合应用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的基础上,以系统论和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