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共服务绩效实施管理是当今公共管理领域的重大理论与实践议题。本文实证分析了我国省际面板数据,首先出制定出适合于量化分析的地方性公共服务绩效体系,并依据这一体系对当前我国公共服务绩效的地区作了描述,对公共服务均等化改革在缩小地区差异的效果作了量化的展示。为了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为我国公共服务领域深化改革、提升绩效提供科学的思考与建议,本文探寻了公共服务绩效提升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方向和强度。研究发现,虽然公共服务均等化改革实施至今已经十多年,但当前我国四大地区之间的公共服务绩效差异仍然相当显著且呈现固化趋势,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的总体公共服务绩效水平依次降低,区域内部差异也不容忽视,这启示我国在未来的工作安排中需要加大对公共服务薄弱地区绩效改善的重视。在对当前公共服务绩效地区差异的现状进行描述后,本文通过双重差分模型对公共服务均等化改革在改善地区差异上的效果进行评估,发现:“公共交通”和“人均城市道路面积”指标在公共服务均等化改革后地区差异逐渐缩小,东部地区显著慢于中、西部的发展。“社区服务机构”、“公共图书馆藏书量”、“卫生技术人员”等指标在改革前后都表现出了极其显著地东部地区优于中、西部地区的现象,表明我国在以上公共服务领域,地区间差异一直显著存在,且改革并未带来明显的改善效果。为了探寻公共服务绩效的影响因素,根据已有理论和学术研究成果,本文提出了一系列研究假设,并通过面板回归模型对财政支出、市场因素和政府规模等影响因素的方向和强度进行验证。本文发现在总体公共服务绩效领域,政府公共财政支出扩大反而会产生负向作用,在公共教育、公共卫生和公共文化领域,地方政府财政支出都会对该领域公共服务绩效改善具有显著地正向作用;就公共服务的每个领域来说,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对公共教育、公共设施、社会保险、公共卫生、社会服务和公共文化领域都具有极其显著的正向作用;在调整通货膨胀水平和控制了各省生产总值以后,地方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对社会保险服务绩效由负向转变为显著地正向作用。这些发现启示各省份因地制宜的探索公共财政支出对公共服务绩效的作用,结合自身经济发展水平,重新思考以扩大公共财政开支为代价来促进公共服务发展的政策路径。具体来说,本研究采用市场化指数和各地区外商投资这些指标衡量市场因素的作用纳入模型。回归结果表明市场因素在社会保险、公共卫生和公共文化服务等方面都表现出正向作用,启示地方政府在以上领域的绩效改善工作中要充分发挥市场力量的积极作用。此外,本文还选取“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从业人数”用以衡量“政府规模”指标,发现政府规模对总体公共服务绩效、公共教育、社会保险、公共卫生和社会服务领域都具有正向作用,扩大政府规模对于社会保险领域具有显著地改善作用;与之相反的是,政府规模的扩大反而会对公共设施和公共文化领域绩效起到负向作用,在推动以上两个领域的公共服务绩效改善过程中要审慎思考政府规模扩张所带来的负面效果。为达成基本公共服务均化目标需要有针对性的改善薄弱地区的地方性公共服务绩效,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共享体系以缩小区域内部发展差异。基于以上研究发现和循证导向的决策路径,本文建议在未来的工作安排中完善外包、PPP、公民协同生产等模式以创新公共服务供给体系,形成多主体、多力量参与的强大供给合力。建立健全绩效预算和公共服务领域的绩效管理体系,实现公共服务绩效与效益的全面提升,切实增进全社会和全体公民的民生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