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菇单孢杂交及抗病新菌株选育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pi678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偭良、锡平1号、特抗650,肺形侧耳(P. pulmonarius)秀珍菇、黑侧五、新侧五,金顶侧耳(P. citrinopileatus)榆黄蘑和淡红侧耳(P. diamor)红平菇等8个平菇菌株为亲本,通过单孢杂交,获得杂交子代菌株,在此基础上对杂交菌株进行菌丝生长温度、子实体产量、木霉抗性、褐斑病抗性等一系列的筛选试验,旨在获得抗病性好、产量高的优良平菇新菌株。研究结果如下:1.收集获得平菇单核菌株309株,选择部分菌株进行单×单杂交,获得杂交组合864个,对杂交菌株进行镜检和拮抗试验,发现801个组合具有锁状联合,103个菌株与双亲具有明显拮抗线。进一步进行结实性试验,共获得77个出菇正常的杂交新菌株。通过复筛试验,筛选菌丝体生长速度快、长势强、菇形好,与母本有一定差别的杂交菌株27株。2.对亲本及筛选得到的杂交菌株进行RAPD分析,发现25个杂交菌株与亲本有显著的遗传差异,是杂交新菌株,有2个杂交菌株与亲本的遗传差异较小。3.温度试验表明,在25℃下杂交菌株P2、P3、P6、P8的生长速度较快,与亲本差异极显著;在30℃下菌株P6、P19、P20生长速度较快,其中P19生长速度分别比亲本提高了4.8mm/d和8.9mm/d,是所有菌株中长速最快的;而P2、P20、P23、P24、P25较耐高温。4.品比试验表明,10个杂交菌株子实体产量显著高于亲本,5个菌株子实体产量显著高于其亲本之一。其中,子实体产量最高的杂交菌株为P23和P30。5.木霉抗性试验表明,平板测试方法筛选出抗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T12较强的菌株3个,即P4、P7、P14;抗平菇木霉(T. Pleurotum夕T33较强的菌株5株,即菌株P10、P14、P16、P20、P21;袋栽试验方面,接种木霉后能全部正常出菇的菌株10株,包括亲本1株,在接种木霉下的出菇率为100%;产量损失率较低的有7个菌株。6.褐斑病平板拮抗试验,按抗性水平聚类分析可将测试菌株分为高抗品种,中抗品种、低抗品种和无抗性品种。其中高抗品种为P30、P4、P8、P32和亲本P40,抗性水平分别为70.07%、69.56%、67.82%、63.51%、61.57%;中抗品种15个,包括13个杂交菌株,2个亲本;低抗品种14个,包括9个杂交菌株和5个亲本;无抗性品种1个,为杂交菌株。袋栽试验采用人工接种托拉氏假单孢菌(Pseudomonas tolaasii)于子实体,统计病情指数,综合评价抗性水平的抗病性。平板抗性水平与人工接种病情指数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抗性水平测定可作为快速筛选平菇抗细菌性褐斑病的方法之一。
其他文献
2013年7月3日至4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在桂林召开全区旅游发展大会。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彭清华在会上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习近平总书记
二元光学器件除了能减小成像系统的体积、重量和成本外,还具有许多传统光学元件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如独特的色散特性。通过采用基于二元光学器件的折衍射混合设计以及等效玻璃
重点论述《史记》“其文直,其事核”的实录性叙事特点。论文从西汉末年至近代人们对《史记》实录性叙事特点的认识过程开始介绍,具体分析了《史记》叙事实录性特点的三个具体
散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无论是古代的人物传记、山水游记,还是现当代文人的抒情美文、爱国日志,都会将学生们处于当下社会浮躁的心带回曾经那些美好的年代,散文教学的
全球超过半数的人正在遭受微量元素缺乏的影响,这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作为提供日常饮食能量超过50%的粮食作物小麦,其籽粒微量元素是发展中国家人体所需微量元素的
能走出国门的,往往是"偏房",敢收购洋人的,唯有吉利。这既非规划之功,亦非政策之力。
期刊
中英文中包含丰富的动物词汇。这些词汇和表达的意义、文化内涵及应用范围都有相同或相似之处,这是因为人类思维能力相似,认知规律相同,汉英两大民族中一些动物词汇地位同等
以往关于波士顿的研究多集中在城市公园体系的建立。本文回顾了波士顿的城市发展历程和公园体系的形成过程,并从地形、城市公园系统和大都市公园体系等三方面分析景观影响城
<正>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系指胃、食管反流性疾病(包括:消化性溃疡、食管炎、浅表性胃炎及慢性萎缩性胃炎)所致咳嗽。用抗生素及一般止咳药物疗效欠佳,常迁延难愈。笔者运用自拟
关中传统民居作为民族传统建筑的瑰宝已经得到普遍的认同,对关中传统民居进行现代传承的实践也已经成为地域性建筑创作的一个重要方向,而在这一方向的具体操作中"抽象一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