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我国属乙型肝炎(乙肝)病毒的高流行区,至少有7亿人已感染过乙型肝炎病毒(HBV),约有1.3亿人携带HBsAg,他们中约有2000万人将死于乙型肝炎或与HBV感染相关的其他肝脏疾病。我国每年大约有24万人因感染HBV而早逝,并因此而引起大约400多万的健康人年损失,造成206.17亿元的直接经济损失。可见乙肝不仅给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威胁,还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资源浪费,是我国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为了控制乙型肝炎的流行,199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了乙型肝炎全球免疫计划,并制定了2010年前全球消灭乙型肝炎的战略目标,其中最关键的措施就是对全体新生儿实行乙肝疫苗免疫接种。自“七五”计划以来,我国学者对乙肝疫苗的安全性、免疫原性、保护效果作了大量的研究,充分肯定了其预防效果。我国卫生部于1991年颁布了“全国实施乙肝疫苗免疫接种规程”,将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管理,并于1992年1月1日起在全国推行乙肝疫苗接种工作。对于任何一项卫生措施的实施,我们不仅要重视其所产生的社会学意义,也应该对其所能带来的经济学效益(效果)进行评价,以便于卫生部门更准确的进行投资决策。目的:对石家庄市现行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免疫预防策略进行系统的经济学评价。评价的结果有利于指导乙肝免疫<WP=4>预防策略的调整和完善,有利于有限卫生资源得以优化配置。方法:采用成本-效益分析中的效益-成本比率法(Benefit-Cost Ratio,BCR)进行分析。本课题以石家庄市的自然和社会条件为背景,采用以下研究路线进行研究。(1)假设2001年石家庄市的新生儿数为10万人,根据各种调查资料推算对这10万名新生儿实施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接种所消耗的人力、物力资源,将其作为石家庄市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预防策略的成本;(2)根据各种调查研究数据,推算这一出生队列人群在没有实施人为干预措施的情况下一生中罹患乙型肝炎的概率,并估算乙型肝炎给患者和社会经济造成的损失。结合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率、疫苗保护效果等资料,推算这10万名新生儿因实施乙肝疫苗免疫接种而减少的乙肝患者的人数,以及由此避免的各种经济损失,将其作为该免疫策略可获得的预期效益;(3)采用效益-成本比率法(Benefit–Cost Ratio,BCR)对石家庄市现行的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免疫预防策略的成本和效益进行评价,并对其进行敏感性分析,从卫生经济学角度对石家庄市实施的乙肝免疫预防策略进行评价。结果:计算结果显示,石家庄市10万名新生儿实施乙型肝炎疫苗接种以及孕妇产前HBV感染标志物筛检所需成本额为540.58万元;石家庄市每例乙型肝炎患者因病直接经济损失为5324.40元,因病致残(失能)及因病早逝的健康生命年(DALY)损失为7.61人年,相当于5.28万元的间接经济损失;实行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免疫预防策略,预计可以产生直接经济效益1610.10万元,总经济效益17576.82万元;该项干预措施的总BCR值为32.52,效益非常显著。当乙肝<WP=5>疫苗的价格大于45元/支或孕妇的产前HBV感染标志物筛检费用大于135元/人时,该免疫策略的直接BCR值开始小于1。说明乙肝疫苗的价格及孕妇的产前筛检费用是影响该项干预措施可行性的决定性因素。即使不考虑疾病对患者和社会造成的潜在生产力价值的损失,而只考虑患者为治疗疾病的直接费用支出,只要疫苗价格和孕妇的产前筛检费用不太高,就能够保证该措施在经济学上的可行性。结论:石家庄市实行的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免疫预防策略,其BCR值远大于1,说明在该项措施上进行投资可取得远远超过成本的经济效益,因此石家庄市现行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免疫预防策略具有经济学上的可行性。乙肝疫苗免疫策略的成本-效益值是动态变化的。我们应对乙肝免疫策略的成本-效益做出长期动态评价,为卫生决策部门提供准确的参考信息,及时调整和完善乙肝免疫策略,推进预防接种工作,更高效的预防和控制HBV的感染和传播,更有效的利用有限的卫生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