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厌氧反应器的运行特性与处理食品加工废水的研究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xig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循环(IC)厌氧反应器具有处理容量高、投资少、占地省、运行稳定等优点,是第三代新型高效厌氧反应器的代表工艺之一,在废水处理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对其进行理论和应用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分析了内循环厌氧反应器的研究与应用现状、厌氧颗粒污泥的性质和研究现状以及食品加工废水的特点及处理现状的基础上,较系统地对IC反应器的运行特性及处理食品加工废水的性能进行了研究。 利用实验室自制的IC反应器,采用人工葡萄糖配水进行实验,分析了IC反应器的初次启动、二次启动过程的运行特性,研究了颗粒污泥的特性变化,结果表明:反应器在35℃恒温条件下启动时,最高容积负荷可达55.4kgCOD/(m3·d),COD去除率稳定在92%以上;启动完成后颗粒污泥产甲烷活性可达到接种污泥的8.7倍;二次启动过程中快速提高反应器的有机负荷COD去除率并没有明显降低,颗粒污泥仍能保持较高的生物活性和良好的沉淀性。 通过静态和动态实验研究了氨氮对厌氧颗粒污泥的产甲烷活性和IC反应器系统运行的影响,结果表明:COD为6000mg/L时,在静态实验过程中,氨氮对颗粒污泥产甲烷菌产生毒害作用的浓度为1500 mg/L,IC_(50)为4000mg/L;在动态试验过程中,氨氮对IC反应器系统的抑制浓度为3036mg/L,IC_(50)为4500mg/L,氨氮对系统酸碱度影响不大,对系统的毒性影响7d后可基本恢复。 随后,利用食品加工废水对反应器的颗粒污泥进行驯化,研究了IC反应器处理食品加工废水的运行特性,重点研究温度对IC反应器处理食品加工废水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食品废水对IC反应器颗粒污泥的驯化过程中,COD去除率逐渐提高,颗粒污泥活性逐步得到恢复;驯化完成后,系统容积负荷可达28.9 kgCOD/(m3·d),容积产气率达8.35 L/(L·d),对COD的去除率在85%以上。温度对IC反应器处理食品加工废水的运行影响不大,反应温度在21℃以上时,COD去除率稳定在80%以上;随着温度的降低,IC反应器中的颗粒污泥形状变得更规则,虽然粒径和污泥量都有所降低,但VSS/SS和污泥的比产甲烷速率没有明显改变。 最后,基于Monod方程,分别建立了IC内循环反应器第一反应区和第二反应区的基质降解动力学模型:S_m=S_l/1+K_1t_l和S_e=S_me~(-K_2~θ),确定了动力学参数K_1=1.85(h~(-1)),K_2=0.14(h~(-1))。
其他文献
数字图像相关法是通过相关准则函数计算变形前后图像的位移等信息。由于其具有操作方便、精度高、设备仪器简单、全场测量等优点,在近些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与应用,特别是在应变
期刊
精彩的课堂导入是保障课堂顺利进行的基础.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利用微课进行课堂导入,不仅可以让教材内容得到形象化、直观化的展示,还可以践行小学美术课程标准,实现对学生审美
马海盆地位于柴达木盆地北缘,属典型的封闭干旱性盆地,水资源短缺,地下水作为研究区内重要的水资源利用类型,已经成为当地生态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利用洪水资
Li2O-Al2O3-SiO2系统微晶玻璃具有低膨胀、耐高温、耐热冲击和透明性等优良性能,一直受到各国材料科技工作者的关注。本论文通过改变LAS系统微晶玻璃的基础组分,运用DTA、XRD
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环境风险对人类的威胁也越来越大。近年来我国重大环境污染事件频繁发生,环境风险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研究我国环境风险的时空分布状况和现行
本文以相控阵雷达T/R模块用高体积(55%-75%)和低体积(15%-20%)分数SiCp/6063Al复合材料为研究对象,结合T/R模块实际应用,研制出两种钎料:硬钎料、软钎料;研究了镀镍高体积与
初中生物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应重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科学探究活动是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一种重要的方式和途径.为了
焦化废水是有毒、有害、难降解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难度大,传统的活性污泥法对废水中的COD和NH3-N去除效果较差,难以满足外排要求。为了满足废水排放指标对COD和NH3-N的要
氮肥的大量施用造成了地下水NO3-N污染。本论文基于前人对土壤中的硝化反应及其引起环境因子改变的研究,选用变质岩、沉积岩和花岗岩为母质的土壤为样品,尿素和KH2PO4做为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