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利普·普尔曼“黑质三部曲”的“反”宗教书写

来源 :江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ongmao_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菲利普·普尔曼(Philip Pullman,1946-),英国当代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其代表作“黑质三部曲”(His Dark Materials)包括《黄金罗盘》(The Golden Compass)《魔法神刀》(The subtle knife)《琥珀望远镜》(The amber spyglass)。自“黑质”面世以来,菲利普·普尔曼作品中宗教因素备受广大读者与评论界关注,因其在文中弑杀权威者(作品中的伪上帝)的创举而被西方学界称作“最危险的作家”,普尔曼本人也多次在公开场合自称为“弑杀上帝者”。本论文致力于挖掘普尔曼“黑质”系列作品中的宗教精神。论者从宗教信仰和建制化宗教的不同角度去分析普尔曼的宗教观,发现其自我标榜的“无神论者”实质是时下流行的“灵性信仰者”——有信仰,但不迷信权威。普尔曼作品中的天国是一个与现实世界相似的善恶并存的平行世界,而被其“谋杀”的上帝则是一个被权欲所蒙蔽的古老天使。解放神学的泛神论视角认为宇宙本身就是上帝,他们认为上帝创造万物之时,万物也创造了上帝。普尔曼正是采取这一视角,通过对上帝概念的偷换使得作品中贯穿始终的神秘物质——尘埃,成了宇宙发展,人类创新的新上帝。爱是基督教神学的一个重要主题。显然,普尔曼目的并非一味颠覆传统的宗教观,他旨在建立一种更和谐的爱的宗教。爱可分为挚爱和欲爱,传统基督教义反对欲爱,普尔曼以欲爱拯救世界是其“反”宗教的“罪证”之一。但故事的最后以两位年轻主人公的生别离来作为人类最后的救赎,以欲爱献祭,最终获得上帝永恒的挚爱恰恰证明了普尔曼最终回归了传统基督教义。这位自称无神论的“弑杀上帝者”最终创造了一部当代基督经典。
其他文献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图像处理在企业中使用得越来越多.但是目前很少有根据图像处理有针对性的学习C++的教学方法.本文首先分析图像处理中常见的学习内容,然后结合C++的课
柏桦曾经活跃于八十年代,近期又成为了诗坛上备受关注的诗人,论文试图将柏桦诗歌创作的三十年作为宏观的研究对象,深入探究柏桦诗歌创作的独特之处,试图展现一个柏桦诗歌创作风格
主体性“中国形象”的建构是中国文化现代转型与中国现代性自我设计的一个核心问题,关涉到在现代性框架下的自我身份认同与文化自觉问题。本文认为,传统的天下主义想象的丧失与
各报在迎接媒体挑战中的办法有:办手机报、多媒体数字报刊、开展报网互动等。同时,手机二维码、电子商务、电子阅读器这些数字化手段,正被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报业实践。数字
鲁迅与政治及文学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鲁迅的文学创作之路有着多方面的因素,既有内在的自我选择,也有外在的现实影响,但无疑是在中外近现代政治文化语境下产生的
同事小李最近刚接手上级单位资助的一个项目,根据项目要求,每完成一个阶段都要进行小结、制表上报。小结好写,可在制表过程中却遇到了问题,就是在文档中编辑完总结内容后,在插入表格时,由于表格内容较多,需要将表格设置成横向才行,这问题
期刊
学位
“数字信号处理”是一门非常重要的通信专业基础课,这门课程理论性强、概念抽象、涉及数学知识多、涵盖知识面广泛,学生反映掌握数字信号理论知识非常难.本文基于笔者多年的
当代教育应该重视中小学生美育的发展,美育的同时是道德素养的提升,德育、智育的提升,领悟能力与感受能力的再创造,获得更为丰富的对世界、人生、社会的审美经验,从新的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