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和越南语能性范畴的比较研究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lacier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人类的认识中,“可能”是一个显然存在的概念范畴。这种范畴投射到语言中来,以一定的语言结构来反映,造成了语言中的能性范畴。这种语义句法范畴具有与其相对应的句法形式,把表达能性范畴的句法结构称为能性结构。普遍的语言调查表明,世界上很多语言都是用助动词来表达能性范畴。汉语和越南语也不例外,都是用助动词结构来表达能性范畴,但除了这种结构之外,汉语还存在一种特殊的表达手段,即可能补语“V得/不C”,越南语也使用另外一种表达方法,即用副词做为一种能性情态的标记(本研究中记为M),放在动词后面,构成“V+M”结构来表达可能性。
  本文的研究重点是通过分析和对比汉语和越南语的能性结构的基础上来揭示两种语言的能性范畴在句法形式方面的异同表现,并力求解释造成每一种语言内能性结构的相同和特殊的原因,最后从比较得出的结果来对汉语和越南语的能性结构教学提出建议。论文重点内容共五章,全文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引言、五章主要内容及结论部分。
  引言主要阐述论文的研究背景和限定研究对象、研究的意义、现状、研究过程中的难点及论文的创新点、研究所采用的方法和语料的来源。
  第一章阐明有关能性范畴的一些重要内容,第一节介绍范畴理论和能性范畴的划分及其句法形式表现;第二节主要分析能性范畴的含义和属性并说明能性结构和能性范畴之间的有机、密切的关系;第三节和第四节依次介绍汉语和越南语的能性范畴及其句法形式的表现;第五节对汉语和越南语能性结构之异同做出初步的划分,为后面第二章和第三章的对比做出基本框架。
  第二章分析汉语和越南语共同具有的表达能性范畴的句法形式:“助动词+VP”,先对比汉越能性结构的肯定式,再对这种结构的否定式和极性问、反问句形式进行比较以阐明同样一种能性结构在两种语言内不同的句法功能和每个能性助动词所能表达的语义次类。
  第三章分析汉语的特殊能性结构“V得/不C”和越南语“V+M”结构,尤其是越南语的“(kh(o)ng)V(+C)+(duo)ca”。本章把分析这两种结构的句法和语义作为基础来建立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最后对“V得/不C”和“V+M”在汉语和越南语里共同表现的一种特征,即否定式的优先性进行详细的描述和解释,以揭示这两种结构“异中有同”的现象。
  第四章从汉语和越南语能性范畴及其异同表达方法来看语言共性和语言接触的产物。两种语言里都使用助动词结构来表达能性意义的现象表明了人类对客观世界的“可能”具有共同的感知方式,并用语言像似性来“临摹”这种现实,构成语言中的能性结构。本章还从汉语和越南语在发展过程中的接触现象来力求解释汉语和越南语除了用助动词结构来表达能性范畴之外,为何各自还自己产生出一种特殊的结构来表达这种范畴。
  第五章分为两个小节,第一节是对越汉语能性结构教学的建议,第二节是对中越南语能性结构教学的建议。
  结论部分先总结本研究的主要内容,提出汉语和越南语能性范畴及能性结构的异同,之后浅谈本研究的一些存在和未来展望。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传统的仡佬族文学主要集中在口头文学方面,主要包括流传至今的神话、传说、叙事诗和民歌等,这些古老的文学形态构成了仡佬族口头文学的精华内容。因其本民族没有自己的文字,与口头文学相对的作家文学要起步晚得多,并未如民族历史那般悠久,而女性作家的创作情况更晚,占半壁江山的女性在仡佬族文学史上竟然“噤声不语”。直至世纪之交,以王华和肖勤为代表的仡佬族女性作家创作才开始兴起,引起学术界广泛关注,成为贵州少数民族
会议
本文是对贵州民族大学少数民族学生“地方普通话”语音特征的研究,探索普通话、民族母语和地方方言三种语言接触下导致的“地方普通话”的语音特征以及形成原因。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绪言,从贵州地区“地方普通话”的典型性、可具研究空间和研究的基础陈述论文的选题缘由;阐明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总结关于“语言接触”和“地方普通话”的研究现状;简介“地方普通话”收集方式、发音人和录音设备的情况,确保调
期刊
期刊
期刊
学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