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马野放的生态人类学与恢复生态学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n42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展和延伸,自然生态系统受到的威胁越来越大。生物多样性中的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基因多样性持续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的一个重要表现是野生动物的栖息地不断缩小。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和物种多样性的减少导致生态系统的失衡,成为全球危机的重要构成部分,进而危及人类的生存环境。用现代科学技术恢复物种多样性就成为当代重要的生态系统恢复工程内容。准噶尔盆地野马野放是在新疆实施的重大生态恢复项目。本文对此项生态恢复项目中的各种因素进行了考察,试图提出一种与当前受损生态系统恢复思路不同的认识,从社会文化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互动关系,认识和讨论野马野放的实践。本文基于作者在准噶尔盆地野马野放实践的田野调查,从三个不同的路径来研究野马野放过程中人与自然生态系统之间的复杂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主要通过新疆野马繁殖研究中心(野马中心)及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阿勒泰管理站(卡山保护站)工作人员与牧民的关系来进行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主要通过野马中心、卡山保护站工作人员及牧民与准噶尔盆地野放点(卡山保护区)生态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生态系统内各生态因子间的关系-主要从野马及其它野生动物与家畜、野马与草场、家马与草场的互动关系。课题研究运用跨学科的方法,以生态人类学和恢复生态学的相关理论为基础,结合历史学、民俗学等学科知识,来考察野马野放这样一项带有恢复生态学意义的实践。本文主要研究野马野放工程中所涉及的人类群体、野生动物、家畜与自然生态环境间的互动关系,运用跨学科理论及方法理清其中的复杂关系。通过对野马野放工程引起的人类群体间利益冲突及其对自然环境的需求和不断增大的压力,以民族志方法梳理各人类群体间以及各群体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从整体上认识野马野放工程。初步的结论是,如果该项工程排除当地牧民社会的参与以及忽视他们利益,最终会影响到工程的顺利实施与野放目标的实现;忽视本土知识有可能引发新的社会和生态问题。论文以跨学科的视角,以准噶尔盆地野马野放实践为研究对象,运用生态人类学和恢复生态学的理论与方法,探寻野马野放中的环境与社会的复杂关系,探索在生态系统恢复过程中的社会、文化因素与自然因素的互动关系,深化对于在这一类生态系统恢复过程中人类活动、社会经济和自然生态系统之间关系的认识。试图为生态人类学和恢复生态学的结合问题,提供一个个案和一些初步的理论认识,其理论意义在于强调多学科研究对于生态恢复项目的多层次作用,强调人-地关系中人类小型社会本土知识的重要性,其应用价值在于为此类生态恢复项目提供一个多学科视角。
其他文献
1978年,作为“当今最重要的文学批评家之一”的萨义德出版了《东方学》,它标志着后殖民理论的体系化和理论化。以种族、帝国、族性为主要内容,后殖民理论开启了对“当代欧洲大陆
从专业定位、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体系等方面介绍黄淮学院软件工程专业的建设历程,提出增强专业价值的方法与措施。
自然语言生成是当前以计算语言学和人工智能为基础的自然语言处理中相当活跃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如何用计算机来生成自然语言文本,有着极其重要的应用价值。自然语言生成的研究
后现代女权主义不再以“女权主义价值”为单一鹄的,而是力图展现一种作为存在方式和话语方式,既非男性化的,也不是纯粹女性化的“第三态”思维。以权力为中心,通过不断生成权力资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中国话剧的危机在自身创作的僵化和影像艺术崛起的裹挟之下进一步加深,肇始于此时的中国先锋戏剧怀揣着重新赋予话剧生命力的梦想,以鲜明的艺术自觉开始了对
本文通过系统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东方农民问题的理论,为现实农民问题的解决吸取理论力量。马克思、恩格斯对俄国、中国、印度、土耳其、波斯等东方国家的农民问题进行
<正>每到岁末年初,每个企业都会总结过去一年的收获,人力资源管理也不例外,也需要年度的盘点,总结过去的经验,为未来的各项工作的开展做准备。人力资源管理盘点是企业年度工
<正>或许是看似不经意的安排,2014年6月,在这个忙碌而拥挤的毕业求职季里,"老字号"招聘网站—智联招聘赴美上市,比"老对手"前程无忧迟了10年。正是这种"老"和"迟",勾起了不少
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以及计算机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将人类全面带入信息时代。信息爆炸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知识成为信息时代的核心资源和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为应对社会发展和
苏(俄)对新疆的政策给新疆的经济、政治、文化以及社会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一方面,苏(俄)依靠其强大的军事力量,推行大国沙文主义,为了本国的国家利益和区域利益,试图把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