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RH4基因在类黄酮代谢中的功能分析及应用研究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cumu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稻异色颖壳是解析类黄酮生物合成的优良遗传材料,也是实现杂交稻混播制种的有利遗传工具;因此,克隆异色颖壳基因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以具有稳定红颖表型的自然突变体rh4(red hull 4)为对象,分析了rh4的形态学和生理学特点,通过正向遗传学的方法对红色颖壳突变体rh4进行图位克隆,用遗传、生化及生物信息学的手段研究了RH4的生物学功能,明确其参与类黄酮生物合成的作用位点及调控方式,评价了红颖资源的杂交稻混播制种潜力,获得了如下研究结果:(1)rh4颖壳显著积累类黄酮。rh4自抽穗开始颖壳沟壑呈红棕色,颖壳基部和稃尖呈正常的谷黄色;相比WT,rh4的总黄酮和花青素含量分别高2.2倍和1.81倍,而叶绿素含量则低1.7倍,暗示rh4红颖表型与类黄酮、花青素和叶绿素的代谢过程相关。(2)图位克隆发现LOC_Os12g10880是rh4的目的基因。rh4受单个隐性细胞核基因控制;RH4精细定位于12号染色体上,遗传互补恢复了突变体表型,证实rh4红颖表型由LOC_Os12g10880控制。(3)RH4蛋白产物定位于细胞核与部分细胞膜,在多个部位中表达。生物信息学预测RH4含有一个跨膜结构域、一个α螺旋和一段信号肽;亚细胞定位显示RH4定位于细胞核与部分细胞膜上;GUS染色发现RH4在根、叶和颖壳中表达。(4)RH4调控类黄酮生物合成。转录组、蛋白组、磷酸化修饰组和代谢组聚焦类黄酮的生物合成。类黄酮合成关键酶解氨酶(PAL2、PAL4、PAL5、PAL7)、香豆酰-Co A连接酶(4CL5)、查尔酮合成酶(CHS)、花青素合成酶(ANS2)、花青素合成还原酶(ANR2)、类黄酮转运蛋白(ABC transporter)、谷胱甘肽转移酶(GSTU1、GSTU4)、UDP-糖基转移酶(UDPGT3)转录与翻译水平表达均上调,类黄酮合成异构酶(CHI)转录与翻译水平表达均下调。62个差异代谢物参与类黄酮生物合成途径,其中丁香亭-3-O-葡糖苷、3,4’,7-三羟基黄酮、大波斯菊甙等黄酮醇类物质含量极显著增加,暗示这些物质可能贡献于总黄酮含量的上调,与颖壳色素沉积存在一定的联系。(5)RH4与Os DSK2a互作来调控类黄酮的生物合成。通过酵母双杂交文库筛选,获得6个RH4的互作蛋白。其中与RH4互作较强的蛋白Os DSK2a参与泛素化降解途径。双分子荧光互补(Bi FC)与Pull down实验从体内体外验证了RH4与Os DSK2a、Os DSK2a与Os CHS的相互作用关系。体外泛素化试验,发现Os DSK2a具E3泛素化连接酶功能,Os CHS在E1、E2(His-At UBC10)、Os DSK2a、His-Ub及ATP功能下被泛素化。因此,提出RH4参与类黄酮的生物模型:RH4是通过介导Os DSK2a与Os CHS的相互作用来调控类黄酮的生物合成。当RH4突变后,RH4不能与Os DSK2a结合,从而抑制了Os DSK2a与Os CHS的结合,CHS积累,表达量增加,使代谢流改变,导致大波斯菊甙等黄酮醇类物质大量积累于颖壳,从而使颖壳呈红棕色。(6)rh4所控制的红颖资源具有杂交稻混播制种应用潜力。与生产上应用广泛的强优势亲本P88S、Y58S、隆科638S进行机械化混播制种(MDS)试验,筛选出花期相近的组合P88S/G-4、Y58S/G-15,并通过考种与实际测产进行产效评价,发现除了千粒重(TGW),P88S/G-4、Y58S/G-15混播制种的产量性状均显著高于或低于传统制种;两个组合的混播制种实际产量(AYP)高于传统制种。P88S/G-4和Y58S/G-15的初次色选准确率高达99.90%。表明RH4适用于机械混播制种,应用前景广阔。
其他文献
如今,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和人工智能的崛起,世界能源体系的结构必须要发生改变以应对化石燃料的枯竭和温室效应的加剧。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潮汐能、水能等)作为传统化石燃料的潜在替代品,其规模化应用已是大势所趋。然而,这些新一代能源都具有地理分布不均衡和间歇性等缺点,使得它们难以在不受天气/气候影响的情况下直接利用。因此,必须要开发有效的储能技术,以存储这些资源产生的间歇性能量。在现有的各种储能技
酮的多功能性和易得性使得其成为有机化学中重要原料被运用于多种合成转化中。烯基硼酸酯和炔基硼酸酯是有机化学十分重要的合成砌块,在有机合成、功能材料、制药和生物活性分子等众多领域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因而烯基硼酸酯的合成以及炔基硼酸酯的转化受到了广泛的关注。长久以来,围绕炔烃和烯烃来合成烯基硼酸酯普遍策略已经很好的建立起来。鉴于炔烃和烯烃在某些情况下难以获得,因此利用酮为原料合成烯基硼酸酯是非常具有前景
第一部分 聚乙烯亚胺-葡聚糖四氧化三铁磁性纳米粒子合成与表征目的:合成带正电荷的聚乙烯亚胺-葡聚糖四氧化三铁磁性纳米粒子(polyethyleneimine-dextran coated iron oxide nanoparticle,PDI),通过表征验证该材料的性能。方法:利用化学共沉淀法合成超顺磁性葡聚糖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dextran coated iron oxide nanopart
归责是人类实践中的一种重要活动,也是人类思想中的一个重要主题。康德对归责问题做出了较多探讨,他关于归责的思想在哲学史上有着较重要的地位和意义,对于我们当代实践哲学研究也有着重要启示。本文旨在详细疏理康德关于归责的文本和思想,系统建构康德归责理论并阐述其特点,并讨论和回应当代研究者们对康德归责理论所提出的主要质疑。首先,本文详细探讨归责的含义和划分,提出“规范性归责”的概念来与事实归责相对,以之既包
乳腺癌是女性生命与健康的重大威胁,虽然不断有新的治疗手段出现,但整体上的治疗效果并不够理想,复发和转移是造成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肿瘤转移是指癌细胞从肿瘤原发位置游离出来,通过循环系统转移至远端的组织器官上,并在新的位置上增殖产生新的肿瘤组织的过程。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是调控癌细胞侵袭行为的重要机制之一。EMT的激活导致细胞
热传导问题是生产技术领域中一种普遍的工程问题。目前分析热传导问题的数值积分方法主要为有限差分法、有限体积法以及有限元法。在这些方法中,对不规则区域的适应性更好的有限元法脱颖而出,由于有限元法在计算刚度矩阵时需要对试函数进行求导并要求试函数至少满足C~0连续,所以计算精度十分依赖单元形状且热流密度的计算精度比温度低一阶。以边界积分方程为基础的双层插值边界面法在保证数值计算精度的前提下,可以极大程度地
基于半导体材料的光催化技术是一种绿色可持续的太阳能转化技术,可吸收转化太阳能并激发出具有强氧化还原能力的光生载流子从而实现污染物的高效去除,因具有低能耗、低成本、反应条件温和及持续性强等优点,在四环素类抗生素污染水体治理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从光催化技术现有局限来看,如何进一步开发低成本高效能的光催化材料依旧是推动光催化污染治理技术走向应用的关键问题。石墨相氮化碳(g-C3N4)作为一种非金属半
二维层状金属硫化合物(LMD)材料由于具有带隙可调和结构可塑等特性,在储能、吸附、催化和光电子学等领域表现出巨大的发展潜能,从而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这些优异的性能与二维LMD材料丰富的结构有着必然的联系。可控制备特定结构的二维LMD纳米材料是二维纳米材料性质探索及应用研究的基础,根据二维LMD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的构效关系,研究二维LMD材料的电子学、催化和光学等性能。因此,本论文通过化学气相沉积(C
基于视觉的同步定位与建图(SLAM,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技术旨在解决未知环境中机器人定位和三维地图感知难题,如何在挑战性场景中确保定位和地图创建的精度与效率,是目前该领域的关键瓶颈问题。本论文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为依托,针对低纹理、低光照、快速抖动等挑战性复杂室内场景做了探索,提出了一系列基于视觉与IMU(Inertial Measuremen
可再生能源发电是当前国际广泛关注、涉及多学科交叉、知识密集型的前沿热点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战略价值,是21世纪世界各国实现能源转型战略的关键技术。近年来,以光伏、风电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发电迅速发展,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比重不断上升。由于气候、地理等因素,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主要集中在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造成我国“三北”部分地区电网电力电子化特征明显、网架结构薄弱,可再生能源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