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聚乙烯亚胺的聚阳离子基因载体的合成及应用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t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载体以及与载体相关的免疫反应、细胞毒性与安全性等问题一直是基因治疗领域的关键问题。高分子基因传递系统在过去十几年取得明显进展,结果表明结构简单的高分子很难帮助DNA穿越体内及细胞内的所有屏障,针对具体的应用目的,设计多组分、多功能载体将是未来几年高分子基因治疗研究的方向。其中聚乙烯亚胺是一类转染效率高应用最广泛的高分子类基因转染试剂。经过很多研究证明,聚乙烯亚胺的转染效率随着分子量的增高而增大。一般来说,高分子量的PEI(25kDa)具有很高的毒性并且不能降解.相反低分子量的PEI(LMWPEI,<2KDa)几乎没有毒性但是也没有基因转染效率。考虑到低分子量的PEI的无毒性,本文研究内容集中在对小分子量PEI的修饰上,并对其进行生物性能上的评价。本研究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阳离子多肽型基因载体的合成,主要是通过将低分子量的聚乙烯亚胺(PEI800)与聚(L-天冬酰胺-co-L-赖氨酸)PSL进行开环反应合成了一类新型的基因载体,研究了这类载体与DNA形成复合物的性质以及介导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质粒pEGFP-C1转染不同细胞的性能。结果显示载体可以同DNA结合形成稳定的复合物,并且细胞的毒性显著低于PEI(25kDa),四种材料表现出相当或高于PEI(25kDa)的转染效率,并随着氨基含量的升高,基因转染效率随之提高。   第二部分主要是对大分子量的PEI(25kDa)进行聚乙二醇(PEG)化的修饰,主要目的是为了克服PEI(25kDa)的毒性,通过将PEG偶联到PEI(25kDa)上,可以有效的降低细胞毒性,增强在血清条件下的稳定性.结果表明通过PEG修饰,细胞的毒性有所降低,并且基因的转染效率由于PEG的屏蔽效应,也有所降低。   第三部分主要是将低分子量的聚乙烯亚胺(PEI800)接枝到PEG-DTT上合成了一类新型的基因载体(PEG—DTT)-g-PEIs,研究了这类载体的细胞相容性及其与DNA形成复合物的性质,同时考察了载体介导pEFGP-C1基因分别转染人肝癌细胞HepG2以及人宫颈癌细胞Hela的性能,并对其在血清条件下转染肿瘤细胞的能力做出了评价。我们通过核磁,红外和GPC对它们的分子结构及分子量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PEG-DTT)-g-PEIs能有效地结合DNA形成纳米颗粒,并且纳米颗粒的直径低于200nm,表面电荷介于+20~+40mV之间.毒性试验显示载体具有比PEI(25KDa)低得多的细胞毒性.转染试验在Hela,HepG2,MCF-7和COS7这四种细胞系中进行,我们的载体都表现出来高于PEI(25KDa)的转染效率,并且在血清高达30%时,转染效率不受影响。
其他文献
合成环状碳酸酯是化学固定CO2的有效途径之一,近年来探究催化这一类化学反应的催化剂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通过纳米α-Fe2O3为催化剂催化苄基氯的自聚合反应,合成了新型聚
作为第三代超分子,杯芳烃具有易于进行结构修饰的特点,使它在纳米材料、分子识别和纳米器件领域有很好的应用前景。超分子自组装是目前在材料研究中最重要的领域之一,目前已
环鸟苷酸和环腺苷酸是细胞内重要的第二信使且在信号转导和转换过程中都有着非常重要的调节功能。磷酸二酯酶(PDE)是环核苷酸信号转导过程中的决定性环节而且对调节其细胞内水
过渡金属配位聚合物由于其结构的多样性及在催化性能、磁性材料和选择性吸附等方面的潜在应用价值已经成为配位化学的研究热点之一。本论文报道了硫酸根和乙酸根两类配体与某
迈克尔·海泽作为大地艺术的先驱,最早在荒漠中创作出古代建筑遗迹般的雕塑。他的一件作品正在完成中,要到2020年才结束。美国艺术家迈克尔·海泽(Michael Heizer)以其作品的
本文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对在多种因素影响下水分子在催化剂表面的分解反应进行了微观动力学分析,在分子水平上探讨了晶面、台阶、修饰原子及氧化物等多种因
整体柱具有制备过程简单、柱压低以及传质速度快等优点,是当前色谱分离材料研究的一大热点。分子印迹整体柱结合了分子印迹材料的高立体选择性和整体柱的优点,在复杂体系分析中
药用植物(中药)有效物质大多数为次生代谢产物,但其并非数量、质量、时间和空间上都均匀分布于整个植株,其产生和分布具有种属、器官、组织和生长发育期特异性。认识药用植物
在当今形势下,我国的科技、经济都在飞速的发展,伴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运作,机械工业也在迅速的崛起。现代化的机械工业产业种类丰富,涉及领域广泛。机械自动技术的逐渐成熟标
水体富营养化是一个全球性环境问题,随着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日渐严重,水体发生蓝藻水华屡见不鲜,由蓝藻水华引起的水体受蓝藻毒素污染而引起生物中毒问题备受关注,因此对水体中蓝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