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世纪以来,随着西方的快速发展,传教士的到来,西方的文化也随之东来。传教士成立了近代中国最早的印书馆,1833年传教士郭实腊在中国大陆创办了第一份报刊《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鸦片战争后,西学的传播规模不断扩大,林则徐、魏源为了有效的了解世界发展的局势,让国人学习西方的科学文化等方面的知识,魏源受林则徐的嘱托,在《四洲志》的基础上编写《海国图志》。《海国图志》代表着当时学习西方,西学东渐应用的最高峰。本文以19世纪的西学东渐为背景,以《海国图志》征引《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1的内容为研究对象,以普通语言学、社会语言学、词汇学等理论为理论基础,对晚清汉语外来词的本土化进行研究。主要有以下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这一部分主要阐述本文的研究文献、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和研究的意义。本文以“征引”的内容为研究对象;对《海国图志》、《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和“晚清汉语外来词”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介绍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共时和历时相结合、描写与分析相结合、比较研究法、语料库语言学的研究方法;论述其对语言学、文献学、词汇编纂的意义。第二部分即为本文的第一章,对“晚清汉语外来词本土化”进行界定。分别对“晚清时期”“汉语外来词”“本土化”的定义及本文的语料范围进行界定。第三部分主要介绍“征引”的基本情况。这一部分以丰富的语料为依托,对其征引内容中相同的词汇。不同的词汇和缺失的词汇概貌地描写。第四部分分别从词素的替换、音节的增删、词的书写形式的选择、语义的变化、吸收方式这五个层面分析晚清汉语外来词本土化倾向的表现。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对语料的整理和分析,进一步得出外来词在本土化过程中所呈现的规律。第五部分在前文研究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总结晚清汉语外来词本土化倾向的原因。既有汉语语言系统内部的原因,又有复杂的社会因素,还有一些其他方面的原因,例如心理方面。第六部分为晚清汉语外来词本土化的影响及启示。晚清外来词的吸收不仅对汉语系统内部各要素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而且对社会文化也产生了不小的冲击。同时,得出我们在处理和对待外来词方面的一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