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研学旅行课程化策略与案例设计研究——以上海滨海地区为例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ming_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学旅行是一门新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地理学科是开展研学旅行的主阵地,以课程化的方式开展高中地理研学旅行,有助于落实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其中,课程设计是提高研学旅行课程的质量和内涵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如何对高中地理研学旅行进行课程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及对具体的课程设计案例进行分析,发现高中地理研学旅行课程在设计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对研学旅行课程的价值认识不足;研学课程目标的设计缺乏进阶性和针对性;研学内容缺少与校内课程的衔接;研学活动缺少学生“做”的机会;研学评价缺少过程性评价且评价方法单一。究其原因,主要有三点:课程定位不明确、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不强和教师的知识储备不足及重视程度不够。研学旅行课程化需要有完整的体系,包括课程设计依据、目标、内容、研学活动和评价,本文在问卷调查、访谈及具体的课程设计案例分析的基础上将POGIL理论作为研学旅行课程设计的指导性理论,并基于泰勒原理的基本框架,提出了如下策略,以提高研学旅行课程设计质量。第一,正确认识研学旅行课程,明确研学旅行课程的定位和价值并确立能够指导设计的理论。第二,设计具有进阶性和针对性的研学课程目标。第三,确立与校内课程相衔接的研学旅行课程内容。第四,设计学生主体参与的研学活动并创新教学模式。第五,注重过程性评价,研学评价指标和主体要多样化。基于以上策略,以上海滨海地区为例,开展高中地理研学旅行课程案例设计,该案例设计的创新之处主要有以下两点:1.POGIL理论为主要的研学理论指导。本文将POGIL理论作为主要的课程设计指导理论,将其贯穿于滨海研学课程案例设计的全过程,这是对研学课程设计教育教学指导理论进行的新尝试。2.开展进阶式的主题研学。研学课程设计对接中学基础教育,以滨海地区人地关系为主线,结合生物、物理等相关学科知识,分别以“识海”、“追海”、“御海”为研学主题,从认知与理解、分析与应用到综合与评价,实现学生能力培养的进阶。
其他文献
2021年上海市印发了关于《上海市残障人士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将“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实现残疾人高品质生活”作为主题,而高质量的生活自然离不开对空间的长期需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残障人士的社会地位和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提高,然而受身体限制,残障人士仍然处于社会边缘化的状态,尤其是在生活空间上,空间移动能力被严重压缩,“残障人士难出门”问题仍然很普遍,对残障人士更好地融入社会造成一
学位
学位
二氧化碳浓度持续增加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是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与碳排放第一大国,我国政府主动提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而以城市快速扩张为特征的土地利用变化会导致大量的碳排放,因而从土地利用视角开展碳排放研究,有助于指导区域低碳发展,对于加快碳达峰及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长三角城市群作为研究区,基于2001-2020年夜间
学位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城市规模持续扩张,多中心空间战略逐渐成为地方政府推崇的发展理念。城市多中心结构、影响因素及其绩效已成为城市地理学研究的热点领域。长三角地区是中国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之一,地方政府积极投入到新城建设和新区开发的浪潮之中,促进了城市空间结构多中心化。研究长三角城市多中心空间结构演变、影响因素和创新绩效,有助于优化长三角城市空间结构,提升城市空间绩效,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研
学位
获取无缝的PM2.5浓度数据是研究污染物时空分布连续变化的基本前提,也是大气环境监测与生命健康问题的重要基础。遥感反演PM2.5作为大范围高时空分辨率PM2.5浓度获取的重要途经,因其反演中采用数据多数是以极轨卫星获取得到,数据时空上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造成反演后的结果不完整。为了弥补数据缺失及减少因时相合成时数据缺失导致的系统偏差,对遥感反演PM2.5缺失数据重构成为了重要的热点研究问题之一。本
学位
土壤有机碳(SOC)是生态系统碳储量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其变化,全球气候变化将产生深远的影响。而区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正是导致生态系统碳储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因此,探究土地利用变化与碳储量之间的关系,对区域陆地生态系统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助于深入了解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机理,以探索科学合理的土地配置方案。本文以上海市为研究区域,基于2010、2015、2020年三期LUCC(土
学位
全球城市化呈现迅猛增长趋势,城市人口规模、交通拥堵等城市问题日益突出,我国也面临相同挑战。评估城市的生态宜居性是城市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其中,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作为区域规划和城市化发展的典范,具有重要的发展意义,因此评估中国示范区的生态宜居性对于推动中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本研究选择示范区作为研究区域,指标计算的土地利用分类基础数据由目视解译而来,空间分辨率为10m,结合GI
学位
气候变化已成为当今社会最重要的环境问题,随着全球气候的不断变暖,海洋温度也随之升高;东海与毗邻的西北太平洋对我国气候的影响较大,也是近年来国际上关注的热点海域。本文利用SODA(Simple Ocean Data Assimilation)海洋再分析数据集,主要研究了东海及毗邻的西北太平洋在1871~2010极端低温年和极端高温年温盐分布特征及温度和盐度的月际变化特征。本研究希望为深入了解东海及毗
学位
随着生态旅游的快速发展,自然保护区成为新兴热门旅游目的地。自然保护区在具有高度旅游价值的同时具备自身独特的生态敏感性,应以保护为重点事项。在此背景下对自然保护区内的旅游开发与生态保护进行矛盾协调显得尤为重要。目前,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在网络上分享自己的旅游经历,使得互联网上汇集大量自发的、真实的游客信息,这种游客自发上传的地理信息为研究旅游带来的生态风险空间差异提供了新的可能性。本文以珠穆朗玛峰国家
学位
共享单车作为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交通工具,在城市轨道交通的接驳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妥善解决人们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难题,提升人们的出行满意度。但是日益增多的共享单车也引发了不少新的问题,其中共享单车的时空分布不均衡问题尤为突出。当人们利用共享单车接驳地铁时,经常出现无车可用或者车辆积压过量等情况。因此基于出行者的真实需求对共享单车与轨道交通的接驳进行优化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上述背景情况,本文以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