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磁/半金属隧道结中的自旋极化输运

来源 :扬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3599907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纳米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自旋电子学成为飞速发展的前沿学科领域之一,它是以研究介观和微观尺度范围内自旋极化电子的输运特性(包括自旋极化、自旋相关的散射与自旋弛豫等)以及基于它的这些独特性质而设计、开发与应用的一门新的交叉学科。其中,自旋极化电子的输运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凝聚态领域中的热门课题之一。本文就铁磁/半金属隧道结中的自旋极化输运和隧道磁电阻效应的一些问题作了理论研究。 本论文首先简要介绍了磁电阻效应的一些背景知识;研究隧道磁电阻中常用的模型和相对应的计算方法:Julliere模型和隧道哈密顿方法,Slonczewski模型和量子力学的隧穿方法,并对两种理论方法作出了比较。 然后,我们研究了一个二维铁磁层/半金属层/铁磁层隧道结,即FM/HM/FM中的自旋极化输运问题,在这个隧道结中添加一个半金属层是为了提高传输电子的自旋极化率。可以发现电子的遂穿系数都表现出共振隧穿特性。随着半金属层中的势垒高度,厚度和自旋劈裂能差值的增加,TP↓↓和TAP振荡逐渐加快,但TP↑↑没有变化。此外,当半金属层的的势垒高度和自旋劈裂能差值的取值增加时,TMR的值有明显的增大。可见,在半金属层中,除了交换劈裂能对隧道结的透射系数和隧穿磁电阻有很大的影响之外,半金属层的晶体结构、键的性质等对能隙的影响(文中用半金属层势垒高度来模拟)也不可忽视,半金属材料对提高隧道结的磁电阻是十分有利的。 最后我们考虑了一个双隧道结结构,在FM/I/I/FM结中插入了一个半金属层,将自旋极化度很高的电子注入基本的隧道结中,得到了铁磁/半金属双隧道结。并采用散射方法,即量子力学的隧穿方法讨论这个隧道结中的隧穿共振和TMR等问题。结果表明铁磁半金属双隧道结与简单的铁磁/半金属隧道结的遂穿系数有着类似的特性,例如共振遂穿等。但添加了绝缘层之后的隧道结电子透射系数的共振峰波宽变窄。并且绝缘层对隧穿磁电阻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随着绝缘层势垒高度v的增加,TMR所能达到的极值的绝对值也在变大。说明在绝缘层和半金属层的共同作用下,隧道结的自旋过滤作用更为明显;当绝缘层势垒v,半金属层的厚度α,势垒高度u和自旋劈裂能△m↑-△m↓的取值合适时,可以得到我们所需要的TMR值。我们希望自己所做的研究工作可能为磁电阻元件的研制提供一些有价值的理论参考资料,并有助于进一步研究电子隧穿效应这一量子力学的基本问题。
其他文献
本文使用正电子湮没技术,对WOx气敏材料和ZnO/Metal/ZnO金属介质多层膜做了系统地研究,分析了样品的实验数据,并得到一些有意义的物理结论。在完成实验分析的同时,作者还对ZnO/Metal/ZnO金属介质多层膜做了理论设计,以获得400至700纳米可见光波段内的高透过率的膜系。1. WOx气敏材料的正电子研究利用热丝化学气相沉积法(HFCVD),通过逐步改变热钨丝的温度,制备了一系列WOx
在激光物理中,光束列阵作为大功率激光束的获得途径,一直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另外,由于光束与光束之间的相干性,光束列阵不仅仅可以用于得到功率较高的激光光束,也可以
党的十六大指出,建设现代化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这是立足我国国情和农村实际作出的一个重大判断。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奋斗目
钙钛矿结构掺杂锰氧化物的研究始于1950年,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其超大磁电阻效应被发现后,此类材料成了科研工作者关注的焦点之一,这是由于它已有的和潜在的应用价值。同时作为一
自激光诞生以来,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就引起了人们的浓厚兴趣。飞秒激光的出现,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进入了强场领域,微扰理论已不再适用。随着激光技术的发展不断发展,各种理论和实
挫折,意味着失败、失利,人们对它无不厌恶,然而,人生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每个人都必须经历种种的失败或失利,就像晴朗的天空会出现乌云,美丽的草原会跑来狼群,平静的海面会掀起
阅读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认知心理过程。阅读理论专家研究创立了许多阅读理论,其中图式理论对阅读教学颇有影响。本文介绍了图式理论的基本观点,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其对英语阅读教
生物多肽分子在生物体中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在室温下,分子往往以其稳定构象的形式存在。所以探究生物多肽分子的稳定构象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本文应用ABEEMσπ/MM方法,以
介观输运是研究小尺寸器件的载流子在传输过程中保持它的相位相干情况下的输运。研究介观输运性质对工业,特别是芯片制造业有着很大的影响。最近几年随着微纳米技术的快速发
教师要正确认识物理实验的重要作用,通过优化实验教学,开展课外实验与小制作等措施加强实验,培养学生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探索和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