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磁/非磁薄膜界面诱导的磁各向异性和阻尼因子各向异性的研究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snxj1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磁各向异性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磁随机存储器、磁逻辑器件和磁传感器等自旋电子器件中,而阻尼因子是决定这些自旋电子器件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阻尼因子不仅决定着自旋电子器件的磁矩翻转速度,还影响着这些器件的功耗。因此,研究磁各向异性、阻尼因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联有助于设计功耗更低、处理速度更快、集成度更高的自旋电子器件。大量的自旋电子器件利用铁磁/非磁薄膜作为其核心组成部分。本论文研究几种铁磁/非磁薄膜中由界面耦合作用诱导产生的面内磁各向异性和阻尼因子各向异性,并试图探究其内在的关联,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Ga As/Co Fe B薄膜中磁各向异性和阻尼因子各向异性的研究目前,越来越多的理论预言和实验结果表明铁磁薄膜的阻尼因子是各向异性的,这有助于人们在同一个器件中通过改变角度很方便地调控阻尼因子。近年来的一些实验结果表明阻尼因子的各向异性主要表现在单晶或高织构的多晶薄膜中,且阻尼因子各向异性与这些体系的磁晶各向异性具有密切的关联,然而基本不具有磁晶各向异性的非晶薄膜的阻尼因子是否存在各向异性尚不得而知。我们利用磁控溅射技术在Ga As(001)单晶衬底上制备了不同厚度的非晶Co Fe B薄膜,发现其存在显著的面内单轴磁各向异性,其易轴沿Ga As[110]方向、难轴沿Ga As[1-10]方向,且Ga As/Co Fe B薄膜的单轴各向异性的强度随Co Fe B厚度的增加而减弱,表现出一种典型的界面诱导的磁各向异性。Ga As/Co Fe B薄膜的铁磁共振测量结果表明其共振场、线宽和阻尼因子均具有面内单轴各向异性。我们对共振场的面内角度依赖结果进行拟合,发现Ga As/Co Fe B薄膜只具有纯单轴磁各向异性,不存在与磁晶各向异性相关的四度对称性,这与Co Fe B的非晶结构吻合。与单轴磁各向异性类似,阻尼因子的各向异性也随着Co Fe B薄膜厚度的增加而减小,体现出界面效应。此外,我们还在Ga As(001)单晶衬底上制备了固定B含量而改变Co、Fe相对含量的非晶Co Fe B薄膜,在Co和Fe含量完全相等(Co40Fe40B20)的薄膜中发现了最大的单轴磁各向异性和最强的阻尼因子各向异性,这与Néel-Taniguchi理论模型预言的结果一致。通过对Ga As/Co Fe B薄膜的微结构表征结果进行分析,我们发现薄膜的界面沿易轴方向相对平坦、沿难轴方向相对粗糙,由此认为这种特殊的界面形貌不仅诱导产生了面内单轴磁各向异性,还产生了双磁子散射的各向异性,并最终导致阻尼因子的面内单轴各向异性。2.Ni Fe2O4/Bi Fe O3双层膜中交换偏置的研究除了单轴各向异性,单向各向异性也是一种常见的由界面耦合作用诱导产生的磁各向异性,它往往伴随着交换偏置效应的出现。利用反铁磁和铁电相变温度都远高于室温的多铁性材料Bi Fe O3,人们可以设计低功耗的磁电随机存储器,其核心部分就是具有交换偏置或单向各向异性的Bi Fe O3/铁磁(FM)双层膜。通常人们利用金属充当铁磁层,但它受界面扩散、化学反应等因素的影响而易被破坏,因此改用Bi Fe O3/FM全氧化物双层膜应该是比较明智的选择,但是目前人们尚未在室温下发现这种体系具有明显的交换偏置效应。我们利用脉冲激光沉积技术制备了Ni Fe2O4/Bi Fe O3双层膜。X射线衍射(XRD)和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的表征结果表明Ni Fe2O4薄膜和Bi Fe O3薄膜都具有良好的结晶性,TEM的元素映射和X光电子能谱(XPS)的厚度剖析结果表明Ni Fe2O4/Bi Fe O3双层膜具有良好的层状结构。Ni Fe2O4/Bi Fe O3双层膜经室温场冷后在低温下产生了显著的交换偏置效应,这主要是由于Bi Fe O3薄膜在低温下产生了自旋玻璃相,从而对Ni Fe2O4层产生了钉扎作用。Ni Fe2O4/Bi Fe O3双层膜经高温场冷后在室温下也产生了明显的交换偏置。在场冷温度为600 K、场冷场为0.5 T的场冷条件下,室温下交换偏置场(HE)和偏置场/矫顽力(HE/HC)的数值分别可达48 Oe和0.6。我们认为这种室温交换偏置来源于Ni Fe2O4-Bi Fe O3界面附近钉扎的未补偿自旋。3.Fe Ni/Ir Mn交换偏置体系的阻尼因子各向异性的研究除单轴各向异性之外,由铁磁/反铁磁薄膜体系界面耦合作用诱导产生的单向各向异性(交换偏置)应该也能产生阻尼因子的各向异性,因此我们选用具有显著交换偏置效应的Fe Ni/Ir Mn双层膜体系来研究阻尼因子的各向异性。我们利用磁控溅射技术在300 Oe诱导磁场下制备了Fe Ni/Ir Mn和Ir Mn/Fe Ni两种生长次序相反的双层膜体系。磁滞回线的测量结果表明这两种薄膜的交换偏置场都与铁磁层厚度成反比,并且交换偏置场均表现出明显的面内单向各向异性;铁磁共振的结果表明它们的共振场、线宽和阻尼因子都表现出面内单向各向异性,其中阻尼因子、交换偏置场的面内角度依赖结果均可用三角函数进行拟合。此外,Fe Ni/Ir Mn薄膜和Ir Mn/Fe Ni薄膜的阻尼因子的变化量(难轴与易轴阻尼因子的差值)都与交换偏置场的大小成线性关系。我们对Fe Ni/Ir Mn薄膜的磁滞回线进行了连续测量,发现该体系的HE和HC随着测量次数n的增加而减小,表现出明显的交换偏置磁锻炼效应。同时,易轴方向和难轴方向的阻尼因子也随着n的增加而减小。尤其是在难轴方向,n=2时的阻尼因子相比n=1的阻尼因子显著减小。此外,交换偏置磁锻炼效应越强的薄膜其阻尼因子随n的增加而减小的效应也越明显。因此,阻尼因子也具有显著的磁锻炼效应。
其他文献
随着深海地区天然气的逐渐挖掘,天然气受越来越多的重视,但是天然气中水蒸气的存在使得由深海地区输送到内陆过程中管道与设备产生腐蚀,还造成水合物形成和冻结,因此天然气在输送必须进行脱水过程。天然气除水方法众多,其中膜分离技术对比其他分离技术具有稳定性高、成本低、制备简单、效率高和易操作等优点得到广泛关注,关键要素是膜材料。膜分离技术中混合基质膜由于其结合无机膜与有机膜的特点,同时突破选择性-渗透性权衡
物探与测井是勘探和评价水合物沉积物物性的重要手段,水合物沉积物的声学信息以及水合物饱和度的关系可以作为物探与测井的解释资料,沉积物中水合物生长过程的声学特性变化为水合物生长机理提供了解释依据。由此本论文展开了对天然气水合物沉积物声学特性的实验研究。本文利用自研发的天然气水合物沉积物声学测试装置,通过对海洋含气水合物生长条件包括温度、地层压力、孔隙压力进行模拟,完成了纵波速度和水合物饱和度的定量关系
晚古生代-中生代华南板块东部和北部的大陆边缘经历了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华南-华北碰撞事件,塑造了现今中国大陆东部构造的基本面貌。通过对造山带周缘盆地沉积地层开展物源分析,反演造山带的早期演化历史,对于华南板块区域古地理重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围绕“古太平洋板块向华南俯冲起始时间和构造背景”以及“大别造山带变质岩何时开始为周缘盆地提供碎屑物质?”两个科学问题,对华南板块东北部古生代-早中生代宁芜盆地和东
在石油化工行业,循环水系统是重要的公用工程系统,同时也是能耗较高的公用工程系统,炼厂中循环水厂的能耗、水耗非常大,拥有很大的节能潜力。因此提高循环水系统的利用效率,对于提升石化炼厂的经济效益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石化企业的工艺过程存在大量的热量需要冷却,循环水冷却又是石化企业最重要的冷却方式,同时循环水系统也是石化炼厂能耗最大的辅助系统。千万吨级的大型炼油企业,全厂的循环水循环量可达50000t/h,
蒸汽作为石化企业中必不可少的热源,在石油的炼制和生产过程中,经过换热会产生一定凝结水。但企业常常出现汽水同排、凝结水未经回收便直接排放等问题,既浪费了能源,又造成了环境的污染。因此企业应当对此给予一定的重视。本文的研究思路为:某炼厂常减压装置区的蒸汽凝结水系统存在着疏水器设备老旧损坏,存在汽水同排、凝结水回收不完全的问题。通过对其分析设计后,决定更换原有传统疏水器为高效节能疏水器、加装一台凝结水自
为了研究新疆油田原油活性组分与石油磺酸盐的相互作用,提高油田原油采收率,本文主要以新疆油田三个不同区块七东1区T71712井、八530区8814和百21区1256井为研究对象,以界面张力和原油乳化性能为表征手段,提取分离与表征原油中石油酸组分,配制不同组分的模拟油,实验在碱驱条件下,石油酸各组分与碱的相互作用,同时研究复合驱中的石油酸皂化体系与表面活性剂(KPS)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在界面张力的研究
枣32断块位于枣园油田自来屯开发区,该断块地处大港油田北部地区,自投产以来,经历了自然能量开采、井网建立、低速低效以及扩边调整四个阶段。截止到目前该断块在注水开发过程中储层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损害,储层伤害的主要表现为渗透率降低、注水阻力的增加,造成油田产量下降,进而影响了该区域的采收率。如何降低对注水井储层的损害,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是油田注水开发的主要研究方向。本文结合枣32断块的油田地质特征、储层
伽玛射线暴(伽玛暴)余辉是喷流与外部介质相互作用产生,多波段观测数据反映了辐射区的粒子加速、辐射机制和介质环境信息。宽波段的能谱,尤其是甚高能能区的观测对揭示这些关键信息非常重要。首例准TeV(sub-TeV)伽玛暴高能余辉事例GRB 190114C的观测,证实其宽波段的余辉辐射谱是由喷流中的相对论性电子同步辐射和逆康普顿散射过程共同主导。本博士论文首先简要综述伽玛暴及其余辉的观测进展,并对高能余
本文针对新疆油田七东1区常用堵剂由于自身存在一定局限性,对于裂缝型油藏无法满足实际生产中的深部封窜需求。通过利用并联岩心驱替装置、三维平板模型和低场核磁共振设备模拟研究分析储层的聚窜规律,结合大量室内离在线物模驱替试验。设计开发筛选出了一种主要成分为丙烯酰胺、交联剂和助剂为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过硫酸铵及淀粉的调剖剂。该封窜剂具有良好的韧性及材料强度,成胶时间对矿化度、温度及pH值不敏感,成胶
针对我国煤层气水平井单井产量普遍偏低的技术难题,提出了煤层气水平井筛管完井分段水力激动增产方法,即采用筛管裸眼封隔器对煤岩水平段进行分段,通过循环冲击波与循环水力激动相互干预作用形成多维体积裂缝,从而达到提高煤层气单井产量的目标。本文采用室内实验、理论分析及数值模拟等研究方法,研究了水力激动技术原理、循环冲击波破岩规律、循环水力激动压力下裂缝扩展规律、循环冲击波干预水力激动破岩及煤岩裂缝扩展规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