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以来青年婚恋观的嬗变研究——以《中国妇女报》为文献基础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nfengzh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婚恋观是人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体现,而且与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三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是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应关注和研究的重要问题。作为人类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文明的婚恋观不仅是个人拥有幸福婚姻的保证,而且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保证。尤其是新世纪以来,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不断变化,人们的婚恋观也随之发生变化。青年正处于心理和生理发展的特殊阶段,对爱情和婚姻的问题极其敏感。因此,研究新世纪以来青年婚恋观的嬗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以新世纪以来二十年的社会发展状况为研究背景,以青年群体为研究对象,以青年的婚恋观为研究内容,借鉴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中国妇女报》为文献基础,展开对新世纪以来青年婚恋观的嬗变研究。本文主要分为四大部分,其中引言部分主要是提出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梳理分析国内外的相关研究现状,同时阐述选取《中国妇女报》为文献基础的原因。文章第一部分是对相关概念作出界定,并且对婚恋观主要内容进行解读,同时指出婚恋观的主要作用;第二部分主要是针对《中国妇女报》中典型事例的报道进行梳理分析并与其他文献相结合,总结出青年婚恋观嬗变的主要表现为恋爱观、择偶观、婚姻家庭观、离婚观、性观念五大方面的变化,在此基础上提炼出青年婚恋观嬗变的轨迹;第三部分主要是对青年婚恋观嬗变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主要表现在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三大方面;第四部分主要是对前文阐述的内容进行总结、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即主要通过加强青年婚恋观正面教育和引导青年处理好婚恋中的两对关系,同时构建青年婚恋观全方位教育系统,从而帮助青年树立健康的、正确的婚恋观,促进其健康发展,进而构建文明和谐的社会。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全球性生态危机的加剧,学界从思维方式入手对生态问题展开研究,并取得了喜人的成果。当前,在生态文明思想和实践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对生态思维进行研究有利于审视传统思维方式,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有利于反映时代问题,助力生态建设的有效推进;有助于化解生态危机,迎接生态文明时代的到来。  本文以新时代为研究起点,共分为六章:第一章,主要对研究背景、研究意义以及国内外研究状况做了整体性分析。第二
有史以来,人类从来没有停止过对美的追求,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真善美逐渐成为我们的最高追求。进入新时代以来,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加强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的大背景下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美育作为高校教育中的一部分,对大学生在人格的塑造、价值观的形成、创造力的实现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青年大学生肩负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其思想状况的好坏必然会影响国家
学位
研究生“三助一辅”是指研究生在学期间,在学有余力的前提下,担任助研、助教、助管和学生辅导员工作,在工作中提高自身能力和素养。“三助一辅”工作兼具资助和育人功能,是我国为提高研究生综合素质、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而进行的有益探索和实践。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不少高校还存在仅将“三助一辅”作为对高校科研、教学、管理工作人力资源的手段、将“三助一辅”作为助学助困渠道的倾向,忽视了“三助一辅”的德育功能。该研究
学位
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逐利已经成为经商的普遍追求目标,然而市场上各种经营乱象却是层出不穷,虽然有法律的约束,但是监管灰色地带的产生使得这些不当行为屡禁不止,作为在商业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明清儒商,历经多年屹立不倒,究其原因除了市场环境、社会状况这些客观条件外,明清儒商的义利观更值得我们深入研究。明清儒商义利观以儒家传统义利观为思想来源,同时又与其自身的商业实践相结合,事实证明,在当时的社会大
学位
民为邦本,法为根基。从思想政治教育角度来看,弘扬和培育大学生的法治观念,既是增强当代大学生主流价值认同、促进其全面发展的应有之义,也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实现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手段。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崛起,人们的现实生活又添加了一层全新的虚拟化网络世界,带有交互性、开放性等特点的虚拟网络社会生活影响着大学生的知识学习、思想领悟与价值取向,给当代大学生法治观念培育带来前所
学位
生态环境问题是当下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了突出地位。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从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高度出发,明确我国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大力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当前社会和谐发展的迫切需求。生态价值观建设是中国特色社
学位
青年代表着国家的发展前景和发展希望。青年教育是决定国家发展前途的重要因素与力量。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中,对于青年的教育和引导是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关注的重点工作。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深刻把握国际国内新形势,立足于青年成长成才的基本特点,传承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思想的精髓,形成了思想内涵丰富的的青年教育观。当今世界,意识形态较量远未结束,人才竞争又呈现出“白热化”的态势,加之国与国之
学位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并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核心问题作出工作部署,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培育党和国家需要的人才提供了重要遵循。培养什么样的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们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完成好这一根本任务,立德树人便成为了历史必然,也是时代发展应有之义。马克思和恩格斯围绕
学位
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工作一直是我国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先后颁布了一系列关于爱国主义教育的文件、通知、公文、意见等,成为指导我国爱国主义教育的根本方针和行动指南。高校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最重要的阵地之一,新时代背景下,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开展情况如何,爱国主义教育政策是否对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有指导和规范作用,是当前爱国主义教育研究中亟需了解和解决的问题。  本文以新时代爱国主义教
学位
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两岸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祖国统一问题不仅需要雄厚经济基础保障,强大军事实力威慑,更需要文化软实力统合。面对台湾岛内日趋复杂的统独分化,欲贯彻好“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就要深入了解台湾民众的所思所愿,争取台湾民众在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上对祖国的认同,这样才能从内在灵魂上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为此,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仅要面向大陆民众,同时也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