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花泡桐丛枝病发生与转录组和代谢组关系研究

来源 :河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mn10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泡桐丛枝病(Paulownia Witches Broom,Pa WB)是一类原核生物—植原体(Paulownia Witches Phytoplasma)感染引起的传染性病害,其发病率可高达85%,是泡桐生产中最严重的病害之一。该病害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并严重阻碍泡桐的产业化生产。因此,研究泡桐丛枝病的发生机理是泡桐生产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本研究主要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研究植原体侵染对白花泡桐代谢物及转录本的表达变化。现将具体研究结果归纳如下:(1)本研究采用SMRT测序技术对白花泡桐进行转录组测序,共获得1,132,801个polymerase reads,去掉接头后得到18,344,143个subreads;根据full passes≥0且序列准确性大于0.75,共获得1,304,487条ROI序列;经聚类及去冗余分析得到422,332条一致性转录本,其中高质量一致性转录本263,662条。(2)将这些鉴定得到的一致性序列比对到泡桐参考基因组,对其进行可变剪接及SSR分析,本研究在PF、PFI、PF-60和PFI-60中分别鉴定到10,901个、16,176个、16,749个、16,193个可变剪接事件。进一步分析发现,在四个样品中PF-60发生的可变剪接事件最多,PF最少,且4个样品中可变剪接事件发生最多的均为Intron retention。SSR分析结果表明PF中有13978个SSR、PFI中有18236个SSR、PF-60中有18180个SSR、PFI-60中有18726个SSR。对四个样品的SSR分析结果表明,四个样品中PFI-60样品的SSR最多,PF最少,且均为单核苷酸SSR所占数量最多,五核苷酸SSR所占数量最少。(3)本研究通过CPC分析、CNCI分析、pfam蛋白结构域分析、CPAT分析四种方法对鉴定到的转录本进行编码潜能预测。同时,利用EMBOSS对四种方法预测得到的候选lnc RNA进行ORF预测,将ORF长度小于100氨基酸的序列作为最终的lnc RNA序列,共获得lnc RNAs序列1019个。通过比较分析找出与丛枝病发生相关的lnc RNA有494个。(4)对白花泡桐进行illumina测序,经过滤去冗余,获得clean reads 637,382,580条,将这些reads比对到参考基因组计算FPKM,在PFI/PF中差异表达转录本3848个,PFI-60/PF中非差异表达转录本18715个,PFI-60/PFI中差异表达转录本3240个;在PF-60/PF中差异表达转录本2528个。(5)经过比对分析找到与丛枝病发生的全长转录本1423个,对这些转录本进行功能分析发现,参与植物病原相互作用(Plant-pathogen interaction)、苯丙烷生物合成(Phenylpropanoid biosynthesis)及植物激素信号转导(Plant hormone signal transduction)等代谢通路的转录本差异显著。从这些转录本中,我们随机挑出9个进行q PCR验证,结果显示q PCR的结果与转录组分析结果一致。(6)本研究利用UPLC-MS/MS对甲基磺酸甲酯处理前后的泡桐健康苗和患丛枝病苗中的代谢物进行提取和分析,共检测到了645种代谢物。通过多元统计分析对鉴定到的代谢物进行差异分析,在PFI/PF中找到109个响应植原体感染的差异代谢物,PFI-60/PF中,有297个非差异的代谢物;在PFI-60/PFI中,有94个响应植原体感染的差异代谢物;在PF-60/PF中,共102个差异代谢物。对这些代谢物进行分析发现有99种代谢物可能与丛枝病的发生密切相关,这些代谢物主要涉及类黄酮,IAA、酚类物质等。在此基础上,通过结合转录组测序中相关转录本的表达情况,对植原体侵染泡桐后的代谢调控途径进行分析,该结果为进一步了解泡桐丛枝病的发病机理及植原体-泡桐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油茶(Camellia oleifera)是我国重要的木本实用油料树种之一,栽培历史悠久、适生范围广、经济价值高、生态功能强,是山茶属中最具有生产价值的树种。低温限制了油茶在亚热带以北寒冷地区的栽植利用。本试验研究了8个品种油茶在郑州地区的自然生长状况,初步比较了其耐寒性差异,选取其中3个品种油茶进行低温胁迫处理,并在低温发生前、后分别喷施CaCl2、水杨酸溶液进行处理,测定不同处理条件下的相关生
学位
为了解日本晚樱芽的生长发育以及芽萌发与生根之间的关系,进而通过调控温度条件来控制芽的萌发、调控芽萌发与生根之间的平衡,利用发芽与生根之间的关系来进行加龄苗木繁育,实现其盆景化,满足人们对日本晚樱观赏价值的需求。以15年生母树上采取的枝条,作为试验材料,水培于15℃、20℃、25℃人工培养箱中,探讨芽的生长、发育及其芽萌发与生根之间的关系;同时对生根发芽率进行调控,实现日本晚樱的加龄苗木繁育,达到快
学位
期刊
学位
白花泡桐(Paulownia fortunei)是一种原产于我国属于玄参科(Scorphulariaceae)的乔木,对人类和环境有重要的经济与社会价值。但是,由植原体(phytoplasma)引起的泡桐丛枝病(Paulownia witches’broom,Pa WB)对泡桐具有极大危害,例如引起腋芽丛生,节间变短,叶片变小发黄,扰乱其生长发育并引发死亡,给农林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阻碍了
学位
学位
本研究以一年生盆栽栓皮栎幼苗为试材,利用Mini-PAM叶绿素荧光仪测定栓皮栎幼苗叶片高温干旱胁迫下叶绿素荧光参数最大光量子产量(Fv/Fm)、实际量子产量(Y(Ⅱ))、相对电子传递速率(ETR)、光化学荧光淬灭系数(q P)、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和NPQ)、非调节性能量耗散(Y(NO))和调节性能量耗散(Y(NPQ))的变化,研究一年生栓皮栎幼苗对不同程度的高温叠加干旱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
学位
日本雪椿(Camellia japonica var.decumbe)属于山茶花的一个变种,耐寒性强,是我国引进的重要花卉观赏树种。为了快速繁育日本雪椿,加强日本雪椿苗木管理,提高其抗寒性,本文在日本雪椿冬芽萌发特性以及低温胁迫对冬芽和叶片生理生化物质的影响的基础上进行了日本雪椿组培快繁技术研究,得出如下结果。(1)在三个不同时间段中,20℃是最适合雪椿顶芽的膨大,20℃的雪椿顶芽最先萌发,萌发率
学位
为了选育早花流苏良种和完善其繁殖技术的研究,本文以2年生的流苏嫁接苗为研究对象,建立对比试验林;采用常规调查法,观测了流苏的物候期,调查了高、基径、着叶数、落叶数、一级侧枝数等年生长情况,分析了早花流苏与普通流苏之间的生长差异;并对普通流苏实生苗繁殖和早花流苏嫁接,嫩枝扦插做了初步的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3月15日至5月3日是早花流苏芽萌发期,经历了顶芽萌动期、芽膨大期、芽鳞开裂期和展叶期四个
学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