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变堆内高热流部件强化换热实验与数值模拟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s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聚变能由于清洁、蕴能巨大而受到全球重视,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是一个为验证受控核聚变技术可行性而建立的超导托卡马克实验反应堆。堆内直接面向等离子体的高热流部件,如包层和偏滤器第一壁等,需要承受高温等离子体辐射的高热流和高能中子沉积的高功率密度核热,当热流密度超过允许值时,结构应力将超过许用应力,造成部件失效进而形成安全事故,因此需要采取强化换热手段,提高换热效率、降低结构材料的最高温度和温度梯度。论文围绕聚变堆内高热流部件的强化换热重难点问题,主要针对水冷超汽化第一壁强化换热技术和氦冷包层第一壁强化换热技术开展了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  通过研制的水冷超汽化实验回路对第一壁不同的超汽化实验样件、流动参数、输入热流等进行了超汽化换热机理实验,发展了平面激光诱导荧光(PLIF)、高速微距摄影(HSP)和粒子图像测速(PIV)相结合的测量技术,用于观察超汽化现象中气泡的成核、生长、汇聚和破裂,并测量了超汽化流场中的温度分布及涡旋运动,为超汽化强化换热实验研究发展了一种可行的实时非接触式测量技术。建立了基于流体动力学软件的超汽化过冷沸腾强化换热数值模拟模型和方法,相变过程通过用户自定义程序(UDF)接口加载到流体体积函数模型(VOF)控制方程中,利用实验结果验证了数值模拟方法的合理性和数值模拟结果的正确性。  创新性提出“充-放”式方法建设氦气实验系统,实验压力在3~8MPa范围内可调,流量最大0.21Kg/s。利用研制的高压氦气实验系统,加工了实验段对第一壁高压氦气强化换热技术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在第一壁流道面向等离子体侧内壁设置肋片,可以有效降低结构的最高温度和温度梯度,提高结构临界热流密度。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不同湍流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强化换热实验测量值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光滑壁流道时采用Realizble Kε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实验测量值误差最小;当面向等离子体侧内壁设置肋片的复杂流动工况下,采用分离涡模型(DES)计算结果与实验测量值误差最小。在此基础上,对中国氦冷球床包层(HCCB)第一壁流道中设置横肋和V型肋等强化换热方案进行了数值模拟优化,获得了HCCB氦冷第一壁肋片强化换热的最优方案。  为提高氦冷第一壁冷却能力和效率,降低驱动功率和成本,提出采用He/CO2二元混合气体作为工质冷却HCCB第一壁的新方法,运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比分析了与纯氦冷相比时的冷却性能和循环功率,并讨论了新方法的可行性和强化换热机理,为第一壁的高效冷却提供了一种潜在可行的新方案。
其他文献
当前,新的动力推进方式(国外大多称之为反重力Anti-Gravity)已初现霓光:低频交变电磁推进系统为代表的瑟尔机、Hendo飞行滑板,高频电磁动力推进系统为代表的Emdrive,由非对称型
随着能源危机的日益严峻,寻找新的可再生替代能源已经成为人类迫在眉睫的需求。生物质能是唯一一种具有化石燃料属性的可再生能源,近年来各国政府都加大了对生物质能的开发和扶
石墨烯因其具有很高的断裂强度而成为复合材料的理想增强材料,而石墨烯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相关研究工作尚需要大量研究数据支持;此外,目前激光3D打印用金属粉体材料的研究工
纤维素材料是一种天然可再生的高分子材料,是理想的环境友好材料.但纤维素本身难溶难熔,使其应用受到限制.对纤维素材料进行接枝改性日益受到重视.该课题主要研究了聚己内酯
该文在熔体快淬Cu-Co合金的基础上,采用光学金相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能谱分析仪、四点探针测量电阻技术和振动样品磁强计等微观分析技术和磁性能测量技术,并通过理论计
期刊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该文运用有限元数值计算方法对纤维增强脆性基体复合材料的界面脱粘和摩擦滑动的基本问题进行了分析计算,以此为基础研究了界面的力学边界条件和裂纹尖端附近的力学连续性、
在我国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过程中,中学历史面临着挑战与机遇. 分析当前中学历史教学的现状及解决问题的对策,笔者以为中学历史教师应求专求精、求广求
为探求熔体振动注塑成型技术机理,我们利用现有的挤出机作为物料塑化设备,自行研制出振动注射成型机.该设备利用液压换向回路实现熔体压力振动;注射、锁模和开/合模动作都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