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对β-淀粉样蛋白神经毒性及聚集状态影响的体外实验研究

来源 :首都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pp27810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神经退行性疾患,是老年性痴呆最常见的形式之一。AD的患病风险随着年龄增长而急剧上升,目前尚未找到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大量证据表明,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eptide,Aβ)在AD患者脑内的大量产生、聚集以及沉积而形成老年斑(Senile plaque,SP),在AD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了关键性作用。Aβ是β-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的酶解产物,通常由39~42个氨基酸组成,以Aβ<,1-40>和Aβ<,1-42>最为常见。 老年斑中存在异常高浓度的Cu<2+>,提示Cu<2+>可能参与了AD的发病过程。Cu2<2+>与Aβ结合后可能引发两种异常后果: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H<,2>O<,2>引起神经元的大量凋亡及促进Aβ沉积的形成。研究表明氧化应激在AD的发病过程中有重要作用,AD脑组织内发生大面积的脂质过氧化损伤、脑内积聚大量DNA、蛋白质的氧化产物。本文在细胞培养中将抗氧化剂VC、VE与Aβ或Aβ/Cu<2+>络合物共同作用于神经元,结果表明VC、VE均能显著减轻AB的细胞毒性,但不能完全清除,提示Aβ引发的损伤可能存在除氧化应激外的其它机制。 目前关于Cu<2+>与Aβ存在相关性的证据很多,但精确的共价结合几何学及参与Cu<2+>结合的氨基酸位点仍然存在争议。本文实验结果提示His6、.His13、His14位点是Aβ上的Cu<2+>结合位点,Tyr10的酚羟基是否为Aβ与Cu<2+>结合提供O原子仍不清楚。细胞学实验提示Met35是Aβ神经毒作用的关键位点,但Ap与Cu<2+>的结合过程不涉及Met35。 本文通过圆二色光谱、荧光光谱及光密度实验分析加入Cu<2+>后对Aβ的结构与聚集状态的影响,结果提示无论是否加入Cu<2+>,野生型Aβ结构中β-沉积含量均较低,可溶性Aβ寡聚物可能进一步聚合形成无定形沉积。综上,Aβ纤维状沉积与Aβ引发的氧化损伤及神经毒性呈负相关性,可溶性Aβ寡聚物可能是造成AD脑组织中大量神经细胞凋亡的源头。
其他文献
会议
期刊
会议
会议
学位
学位
学位
期刊
期刊
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