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市边缘区乡村旅游地系统演化过程、机制及乡村振兴效应研究 ——以武汉市为例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rylove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乡村旅游历经长足发展从小旅游迈入到大旅游时代,乡村旅游市场规模快速扩大,尤以大城市边缘区典型。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大城市城市边缘区逐渐成为城市居民户外游憩的主阵地。随着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战略等的实施,乡村旅游产业地位日渐提升,在解决“三农”问题、推动乡村社区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成为新时代乡村振兴发展的新要素和新动能。在社会经济变迁和国家战略的推动下,城乡之间人力、资本、信息、技术等要素流动加快,乡村旅游市场需求、业态类型、发展模式、结构功能、空间格局等多方面发生了重大转变,乡村旅游地系统的演化呈现出更强的复杂性和适应性。第三代系统论——复杂适应系统理论(CAS)认为宏观系统复杂性的涌现来源于微观主体的适应性行为变动,为乡村旅游地系统演化过程和机制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综合地理学、管理学和经济学科研究方法,基于CAS理论基础构建大城市边缘区乡村旅游地复杂适应系统的“环境状态—主体行为—系统演化”循环交互作用理论框架,选取武汉市作为案例地进行实证分析,探讨武汉市乡村旅游地系统演化阶段、特征和机制。探析武汉市乡村旅游推动乡村振兴的区域发展实践,定量评价乡村旅游对乡村振兴的效应。在此基础上,提出武汉乡村旅游地系统进一步优化的适应性管理对策。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构建大城市边缘区乡村旅游地系统的要素特征、演化过程和演化机制理论分析框架基于CAS理论的主体适应行为推动系统复杂演化的基本思想,分析了大城市边缘区乡村旅游地系统的要素构成和属性特征、系统演化过程和空间格局,以及系统演化机制。大城市边缘区乡村旅游地系统要素构成包括多元主体系统、旅游吸引物系统、旅游基础与服务设施系统、外部环境系统和乡村旅游社区系统。对应于复杂适应系统(CAS)的7大基本属性,乡村旅游地系统符合CAS理论的基本思想。大城市边缘区乡村旅游地系统演化历经系统萌芽期、系统形成期、系统快速发展期和系统巩固转型期,不同时期乡村旅游系统要素呈现出不同的特征。伴随着乡村旅游系统的演化,乡村旅游空间分布的尺度、格局和形态也在持续变化,空间格局沿着随机分布、极核形成、点—轴扩散、多核心网络化的路径演化。“环境状态—主体适应—系统演化”的多元主体适应行为及回声反馈模型是推动乡村旅游地系统演化的核心机制,外部环境的扰动促使主体调整适应行为和空间集聚方式以实现与其他主体的动态耦合协调,交互过程中通过正负反馈强化和抑制自己的适应行为,推动体五大系统要素相互关联,通过物质、能量和信息流的交换,致使旅游地域系统内部结构要素的非线性变化,推动乡村旅游地系统发展水平的有序跃升和空间集聚格局的动态变化。(2)武汉市乡村旅游地系统发展水平有序跃升、功能结构丰富多样、空间格局动态变化武汉市乡村旅游地系统历经了萌芽期(20世纪80年代—2000年)、形成期(2001—2007年)、快速发展期(2008—2015年)和巩固转型期(2016年以来)四阶段。外部环境、多元主体和系统演化相互作用,系统要素在不同时期呈现出差异化的特征。在发展水平特征上,整体上不断提升伴以短期内的涨落,趋向旅游地生命周期“巩固”阶段。在功能结构特征上,旅游产品朝向多元化方向发展,观光、休闲、娱乐、度假、研学、康养等综合功能健全,农家乐服务设施组织化、规范化程度得到提升,文化、休闲和观赏功能逐渐完善。在空间格局特征上,各时期乡村旅游地的呈集聚型分布,且集聚程度增强。主要密集分布在30-40km范围内,随着距离的增加密度快速衰减,在70-80km范围内形成次密集分布带,随时间变化密集分布带呈先内推后外扩的趋势。乡村旅游集聚空间尺度扩大、集聚强度降低、且趋于稳定,呈多中心集聚态势,随时间呈现多核心、层级状的点-轴扩散模式演化,全域化趋势显现,形成黄陂区木兰文化生态旅游板块、新洲区西北部旅游板块、东西湖区都市农业生态园板块、蔡甸嵩阳大道旅游板块、江夏区五里界—梁子湖旅游板块等集聚区。(3)外部环境的他组织和多元主体的自适应共同推动了武汉市乡村旅游地系统的演化与城市有别的武汉市乡村生态环境、乡风民俗等资源禀赋所表现出来的自然人文环境奠定乡村旅游资源基底;武汉市城乡交通网络、城市经济水平等社会经济条件影响需求主体规模和企业主体产品供给;国家层面旅游产业政策环境支持强化了乡村旅游产业地位,乡村旅游的产业角色与地位从局部发展提升转变到战略统筹。在多元主体的自适应方面,武汉市政府主体的自适应行为包括制定系列政策和区域旅游发展规划、推动乡村资源保护和利用、发布旅游营销和促销活动、改善乡村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企业主体的自适应行为包括旅游景区和住宿设施数量增加、旅游景区产品创新和转型、旅游企业发展集团化和规模化、旅游景区品牌化发展;村民主体的自适应行为包括村民旅游感知与态度、村民生计适应模式与变迁、回乡能人的带来外部资本;游客主体的自适应行为包括游客需求增长扩大乡村旅游产业规模、消费升级带动旅游业态转型、出游方式转变促进旅游设施升级等。(4)乡村旅游对乡村振兴推动具有长期的持续性的推动作用构建了乡村振兴和乡村旅游综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和VAR模型分析了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的长时期动态关系,结果显示两者互为格兰杰因果,相互促进并在长时期内保持均衡。乡村旅游对乡村振兴推动具有长期持续性促进作用,推动的程度和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升。乡村旅游发展水平每增长一个单位,乡村振兴同方向变动0.1871%。脉冲响应显示,乡村振兴在应对乡村旅游的冲击时,响应水平呈缓慢增长趋势,于第4期达到峰值并保持稳定。方差分解显示,乡村旅游冲击对乡村振兴波动的贡献缓慢上升,该波动的贡献长期位于10%左右。
其他文献
教育领导力在社会转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效的领导是实现变革的关键。学生学习成绩不佳是最近在加纳基础学校中出现的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在加纳,每年这些学校都会面临着学业成绩下降的问题。学校的学业成绩与有许多因素相关,校长的领导效能便是其中之一。领导力被定义为影响并激励一群人实现共同目标的过程。研究表明,人们在领导风格上是独一无二的,其中男性和女性在领导风格和行为方面尤其存在差异。本研究旨在考察加纳
学位
几十年来,马里公立中小学教师以消极怠工、罢工与示威游行来争取更好的生活与工作条件。这些无休止的运动造成了教与学时间的极大损失,同时也是导致学生学业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那么,影响马里公立中小学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因素有哪些?工作满意度与工作绩效之间是否具有相关性?研究以巴马科市和基塔县为例展开实证调查,使用解释性顺序混合方法进行设计,探讨影响马里公立中小学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因素。量化研究阶段由五百二十名(
学位
报纸
三维堆叠闪存(3D NAND Flash)因具有高密度、低延迟和低功耗等特点被广泛用于嵌入式系统、数据中心和移动设备。然而,擦写操作会磨损闪存单元的氧化层,导致电荷无法锁存,使数据面临丢失风险。为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制造厂商会为闪存提供一个寿命标称值,当闪存块的使用寿命达到该标称值时,会被标记为坏块。但在闪存的制作过程中,制程工艺差异引起氧化层厚度不均衡,导致各闪存块(页)的原始比特错误率存在较大差
学位
十多年来,科特迪瓦共和国经历了严重的军事和政治冲突,2011年加剧了这些冲突。这些危机在大多数情况下根源于治理不善和缺乏政治意愿,它们有一个共同点:严重的物质损失和生命损失。在恐怖等级中犯下了严重罪行(战争罪、危害人类罪)。鉴于这些罪行的严重性远远超出了人类的良知,科特迪瓦通过司法和非司法措施启动了一个过渡时期司法进程,以解决其痛苦的过去,并使分裂的人民和社区和解。如何将司法纳入过渡进程的更全面战
学位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生产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资源浪费、温室气体排放、栖息地破坏等环境问题也日益严峻。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及社会可持续发展,我国政府先后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以及“碳达峰”与“碳中和”的战略目标。由此,实现绿色转型是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李克强总理在2022
学位
班级和班主任制度是中国中小学独特的教育体制。中国中小学学生在校的大部分时间都在班级中生活和学习,班级可谓是中国中小学生的“第二个家”。“第二个家”中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对中小学生的学业和社会性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探讨影响班级人际关系的因素、进而探讨干预班级人际关系的手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鉴于中国学校中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是在班级这个环境中发展,班主任又在班级人际关系形成发展、学生社会
学位
抚州作为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两个试点城市之一,近年来,在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工作中积极作为,探索出一批好的经验做法。生态产品权益类交易作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重要途径,抚州在推进此项工作过程中依然存在“基础不牢固”“规模不理想”和“保障不充分”等三方面问题。因此,从这三方面问题着手,有针对性地提出生态产品权益类交易视角下抚州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对策建议。
期刊
随着世界和阿尔及利亚对有才能和有能力的学习者的需求不断增加,许多专家将英语作为一门外语(EFL)课程在发展中国家的实施视为实现进步的教育效果的主要方式之一。希望2016年阿尔及利亚中学外语新课程的实施过程能够呈现出良好的形象,从而产生积极的效果。为了提供连贯的教学,并鼓励学习者的兴趣和参与,外语课程是基于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开发的。因此,建议教师采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方法。然而,新的外语课程实施似乎
学位
全球化影响着世界各地的英语教育,尤其是像印度尼西亚这样的非英语母语国家。人们对于英语学习教材中的隐性信息(隐性课程)提出了批判。本研究通过对印尼高中阶段三个年级的英语语言教学教材《Bahasa Inggris》中文化内容隐性课程的分析。本研究主要采用文本分析法和问卷调查法两种方式方法。采用文本分析法的系统技术法,旨在探寻教材中的文化维度、文化类型和跨文化能力。此外,日惹市地区109位英语教师参与了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