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伦理失范问题分析与防范机制建构——基于近十年广告伦理失范案例的量化分析

来源 :山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5125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告伦理失范,是指伴随新媒介平台的出现,广告出现了新的表现形式,广告行业的快速变化带来了各种新的问题,旧规范滞后而新规范尚未完全形成,由此导致的广告行业活动的脱序状态。
  文章收集了2008-2018年国家工商局、食药监局、广电局、工商报通报批评的失范广告,相关广告伦理书籍和文献中的失范案例,微博、贴吧等社交媒体平台广受争议的广告案例以及笔者平时观察与记录的失范案例共计236条广告,以此为研究对象来分析十年间的广告伦理失范问题,从内容信息层面、价值情感层面、行业层面分别分析了主要的伦理失范表现为真实性缺失、观念误导、歧视、低俗恶搞、标榜消费、不正当竞争、侵犯自主性、侵犯隐私权等八大问题,这也将损害公司的公众形象,破坏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另外,广告传播的扭曲价值观也不利于社会环境和良好风尚的形成,从长远来看甚至会危及广告业的发展。
  因此,针对广告伦理失范问题,有必要建立广告活动应遵循的伦理原则以及防范机制。笔者对伦理学中的义务论、目的论和契约论三大伦理标准进行整合,提出广告活动中应共同遵守的价值准则:无伤原则、诚实守信原则、尊重原则、公平正义原则以及个人自由原则,以期引导广告行为主体做出正确的道德判断,正确发挥广告的商业功能与社会功能。最后,为更好地防止失范广告的发布,本文提出建立起全方位的广告伦理防范机制,通过明晰广告活动相关主体和客体的权利和责任,依据自律与他律相结合原则、法治与德治相结合原则和赏罚并举原则,落实各个主体的责任以及对机制内其他主体的审查与监督,发动相关主体的民主参与权力,建立起广告伦理的良性循环机制,最终促进广告行业的健康发展。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在此过程中,一些大型公共设施的建设迫在眉睫。然而,由于这些设施带有一定的负外部性,导致以反抗邻避设施为目标的邻避运动频发。与此同时,互联网行业迅猛发展,网络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谣言亦借助新的媒介技术,混杂于海量信息之中。在邻避运动发生过程中,往往伴随着网络谣言的产生和传播,网络时代谣言的传播速度更快、传播范围更广,动员能力更强,影响也更为复杂多样。 
学位
2016年,西方社会发生了两件大事,一是英国经过全民投票,通过“脱欧”表决;二是美国总统大选,特朗普战胜了希拉里。不论是通过脱欧还是特朗普当选,这两个结果都不在西方主流媒体的预测之内。一些媒体用“黑天鹅”来形容这种情况,但究其原因,实则是西方民主制度以及二战后美国领导的国际秩序出现的重大危机。  11月,《牛津词典》将“后真相”评为当年年度词汇,这个时代也因此被称为“后真相时代”。根据皮尤研究中心
学位
当今世界普遍重视对女性权利的尊重和保护,重视女性权益的保护与发展也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之一。尽管我国女性在经济推动方面有着领先世界的突出贡献,国家在女性权益保护与发展领域也取得了不俗成绩,但是基于对外传播视角,观察到我国国家宣传片未能充分展示我国女性全面发展的成就,宣传片中女性形象缺失、刻板化、娱乐化的现象较为普遍。国家宣传片一直以来被认为是一个国家整体形象对外输出的重要渠道和有利方式,也是一个
在中美关系发生变化的新形势下,中国正处于新时代的舆论环境之中。过去,西方长期在“中国威胁论”和“麦卡锡主义”的影响下,对中国存在偏见,再加上西方媒体长期对中国进行带有强烈偏见的报道,建构了中国国家负面形象的“刻板印象”。在新的国际环境和媒介环境下,中国以新的面貌出现在世界范围内,把握新媒体上的中国国家形象十分重要。本文研究英语世界最大的社会化问答网站Quora上的中国国家形象的建构,作为一个全球化
学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至2018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8.3亿,农村网民约2亿,即时通信用户达7.9亿。社交媒体在乡村的使用日益普及,逐渐改变着中国乡村人际交往方式,重构着乡村社会群体的组织结构和个人身份认同。在“乡村振兴计划”的政治语境下,探究这一现象愈显其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研究以鄂西地区白杨村为样本,运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法,以乡村社交媒体接触与使用的整体表现、个
学位
2006年《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中指出“农民工是中国在经济转型中出现的特殊概念,具体而言:指户籍身份仍是农民,有权利承包土地,但离开家乡到城市谋生,主要从事非农产业、以工资收入为主要来源的农籍户口。”近年来,农民工的数量与日俱增,占据了我国就业市场的半壁江山,在祖国建设中成为了不可忽视的群体。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背景下,农民工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满足,而大众传播媒体的蓬勃发展,拓宽了信息的传播渠
学位
中国"文化记忆"是塑造受众文化认同的强大力量,经由电视这一大众传播媒介编辑、加工和重构,并以集体记忆与文化认同进行代代传承.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引导及社会民众的需求下,《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经典咏流传》《国家宝藏》等为代表的语言文化类综艺节目的播出好评如潮,成为了中国当下最火热、最流行的电视节目类型之一.结束了文化类电视节目低迷不振的状态,使得又一轮收视狂潮在全国掀起,带来了新的关注与思考.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和后现代主义的兴起改变了大众在传播活动中的地位,受众的自主性意识提高,表达观点的意愿更强烈,对小众文化的包容度和接受度也有所提高。小众文化符号的大众认同现象频繁发生,意味着社交媒体上“沉默的螺旋”的局限性被放大,不再具有传统媒体时代的普适性。  本文首先以问卷调查和网络民族志为研究方法,以偶像养成类节目《创造101》选手杨超越为例,探究社交媒体时代小众文化符号的大众认同途径和特征;
成人儿童化指生理上达到成年人标准,却依然保留或重新激活儿童化的语言、行为、观念的文化现象。作为现代化的产物,这种现象自西方出现以来便随着社会结构变动渐次东移。  本文主要以青年亚文化研究的视角切入,采用深度访谈法和文本分析法,选取成年人对低龄向卡通形象小猪佩奇的消费与追捧这一从2017年年底逐渐出现并持续至今的现象作为成人儿童化的个案进行研究。  研究发现,非目标受众的成年人从对动画片《小猪佩奇》
在国家—乡村的二元结构中,村干部是村庄社会关系的维系者,是国家与村庄的纽带,是村庄中国家政策执行的终端主体。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我国中西部留守型村庄治理中村干部扮演着重要角色。笔者采用田野调查的方法对我国中西部留守型村庄政策执行中村干部的说服传播进行研究,以湖北省东南部的F村为调查对象,基于说服传播理论的分析框架,论述村干部政策执行中的说服传播的特点,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具体包括以下几个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