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工业再生水灌溉对绿化树种耗水、生长和土壤盐分的影响

来源 :内蒙古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ngineer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研究发酵工业再生水(发酵工业废水经处理后的再生水)在城市绿地灌溉中的可行性,以清水灌溉为对照,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发酵工业再生水灌溉对植于2种土壤质地(砂壤土和粉砂壤土)的5种绿化树种(云杉、樟子松、侧柏、小叶女贞和白榆)耗水、生长状况以及种植5种绿化树种土壤可溶性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再生水灌溉和不同土壤类型基本不会改变5种绿化树种的耗水量变化趋势,各处理下绿化树种的耗水趋势基本呈单峰型。再生水和混合水灌溉下2种土壤种植的5种绿化树种累积耗水量均较清水下降,再生水灌溉显著降低砂壤土下云杉(34.33%)、侧柏(37.04%)、小叶女贞(40.05%)和白榆(28.66%)的蒸散量;(2)再生水灌溉和不同土壤类型基本不会改变5种绿化树种的Kc值变化趋势,各处理下绿化树种的Kc值变化趋势基本呈单峰性。再生水灌溉下,5种绿化树种的Kc值均较清水下降,植于砂壤土下云杉(34.55%)、侧柏(37.43%)、小叶女贞(39.55%)和白榆(27.89%)的Kc值显著降低;混合水灌溉下,除砂壤土种植的樟子松以及第一生长季植于2种土壤下的小叶女贞外,其余处理下绿化树种的Kc值也较清水下降;(3)再生水和混合水灌溉下各树种的株高、冠幅日生长量基本呈单峰型,生长高峰期有所不同。以株高的累积生长量来看,云杉、樟子松和白榆适宜于清水灌溉下的砂壤土,侧柏和小叶女贞适宜混合水灌溉下的粉砂壤土。以冠幅累积生长量来看,云杉、小叶女贞和白榆适宜种植于(清水灌溉),樟子松和侧柏适宜种植于砂壤土(清水灌溉);(4)以生物量作为评判指标,除不利于根冠比和根重比提高外,云杉适宜种植于砂壤土(清水灌溉)。樟子松以生物量为评判标准,适宜植于粉砂壤土(清水灌溉),以枝叶含水率、根冠比为标准,适宜植于砂壤土(清水灌溉),以根重比为标准,适宜植于砂壤土(混合水灌溉)。侧柏以地下生物量、总生物量、根冠比和根重比为指标,适宜植于砂壤土(清水灌溉),以地上生物量为指标,适宜植于粉砂壤土(清水灌溉),以枝叶含水率为指标适宜植于粉砂壤土(再生水灌溉)。小叶女贞以生物量、根冠比和根重比为指标,适宜植于砂壤土(清水灌溉),以枝叶含水率为指标,适宜植于粉砂壤土(再生水灌溉)。白榆以生物量、根冠比和根重比为指标,适宜植于砂壤土(清水灌溉),以枝叶含水率为指标,适宜植于粉砂壤土(清水灌溉);(5)再生水和混合水灌溉下各树种的叶绿素含量、氮平衡指数变化趋势基本呈单峰型,高峰期有所不同。樟子松的叶绿素含量在砂壤土、清水灌溉处理下最高;云杉的氮平衡指数在砂壤土、清水灌溉,樟子松在粉砂壤土、清水灌溉处理下最高;白榆的叶面积指数在粉砂壤土、混合水灌溉处理下最高;(6)破毁取样后,清水灌溉下种植云杉砂壤土的HCO3-、Cl-、K+、Na+和SO42-量最低,粉砂壤土的Ca2+量最低,再生水灌溉下的砂壤土Mg2+量最低。再生水灌溉下种植樟子松的砂壤土Cl-、Ca2+、Mg2+量最低,混合水灌溉后HCO3-量最低,清水灌溉SO42-量最低。清水灌溉下种植侧柏的砂壤土Cl-、Ca2+、K+、Na+和SO42-量最低,再生水灌溉HCO3-量最低,混合水灌溉后Mg2+量最低。清水灌溉下种植小叶女贞的砂壤土Cl-、K+、Na+和SO42-量最低,混合水灌溉后HCO3-量最低,再生水灌溉Mg2+量最低,清水灌溉下粉砂壤土Ca2+量最低。清水灌溉下种植白榆的砂壤土HCO3-、Cl-、K+、Na+和SO42-量最低,混合水灌溉Mg2+量最低,清水灌溉后粉砂壤土Ca2+量最低。从土壤全盐量来看,5种绿化树种均适宜植于砂壤土(清水灌溉)。
其他文献
交通是我国重要的民生事业之一,因此值得我们所有人都引起足够的重视。在道路施工之中,路基路面的平整度是事关道路工程最终质量的关键所在,因此在施工之中必须首要保证路基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优化农业资源配置、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破解三农发展难题的必然选择。陕西要在三农发展、农业现代化方面寻求实质性突破,才能真
介绍了串口通信的传输格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FPGA控制串口和调制解调电路之间实现通信的一种设计方案。解调器通过FPGA向串口发送数据时首先对解调数据进行9倍过采
上汽大众党委积极探索合资企业的党建工作,从最初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到后来的制度化、体系化建设,再到现在的科学化、品牌化建设,党建工作与其它各项工作深度融合,组织制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现象都可以通过概率来解释.
本文应用弹性流体动力润滑理论与滚子动力学对滚动轴承在空载跑合时发生擦伤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