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吸附对石墨烯物理化学性能影响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ndla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了表面吸附IVA族原子、贵金属以及Li团簇对石墨烯物理化学性能的影响。主要结论有:  1.对于IVA族原子而言,它们吸附在石墨烯上最稳定的位置均为Bridge位置(即原子吸附于两个碳原子中间位置),随着原子半径的增加,吸附能(绝对值)逐渐降低。对于金属原子(Sn,Pb),它们和石墨烯之间的作用主要是范德瓦尔斯相互作用,而对于非金属原子(C,Si),它们和石墨烯中的碳原子形成了强的共价键,而Ge与石墨烯之间的成键较弱。因此,IVA族原子中的c,Si原子可以比较明显地改变石墨烯的电子结构,而Sn,Ge和Pb对石墨烯的电子结构影响很小。另外,石墨吸附IVA族原子体系表现出净的磁矩,而磁矩主要来源于吸附原子中的p轨道,更确切地说是来源于吸附原子中的平面p轨道(如px或py)。  2.贵金属原子在石墨烯上最稳定的位置分别为:Hollow位置:Ru,Os,Rh原子;Bridge位置:Pd,Pt,Ir原子。由于Ag,Au原子与石墨烯之间属于物理吸附,所以它们可以位于石墨烯上的任何位置。除了Au,Ag原子外,其他的贵金属原子都与石墨烯中的碳原子形成了共价键。吸附贵金属原子后,石墨烯仍然表现出金属特性。吸附Ru,Os,Rh,Pd,Pt,Ir原子后,石墨烯的电子结构有所变化,但吸附Ag,Au原子后,石墨烯的电子结构基本保持不变,这主要是因为Ag,Au原子与石墨烯之间的作用属于物理吸附。  吸附贵金属原子Ru,Os,Rh,Ir,Ag和Au原子可以使石墨烯中产生磁矩,而磁矩主要来源于贵金属原子中的d轨道。  3.Li原子在石墨烯上的Hollow位置是最稳定的,而且在该位置Li原子与石墨烯中的碳原子形成了很强的离子键,因此要使Li原子从Hollow位置脱离下来是比较困难的。但对于小的Li团簇而言,它们与石墨烯是仍然是通过化学吸附来结合的,但团簇吸附石墨烯的平均吸附能比较小,因此要使它们从石墨烯上脱离下来所需的能量就比较小。除此之外,我们发现石墨烯上吸附Li团簇可以改变石墨烯的电子结构。和吸附单个Li原子不同的是,Li团簇可以使石墨烯中产生磁矩,分析表明这些磁矩主要来源于Li团簇。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4G技术的普及,传媒技术飞速发展,出现了诸如微信、微博、视频直播平台等新媒体,使得人们的媒体接触和社交习惯也随之改变。本文通过分析研究微信公众平台以及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特点和存在问题,探索微信公众号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模式,提出有效的运用策略。  关键词:微信;公众平台;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策略  微信公众平台是腾讯公司在微信的基础上新增的功能模块,通过这一平台,个人和组织等都可以
国产第二代镍基单晶高温合金DD6,具有高温综合力学性能好、抗腐蚀抗氧化能力强、组织稳定等优点,是制造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用先进材料。过渡液相扩散焊(TLP)融合了熔化焊的冶金
水性聚氨酯(WPU)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令人瞩目的安全实用型材料,已经成为工业民用等行业的领头军,其研制与生产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而对水性聚氨酯(WPU)的合成及其改性更具有理论
陶瓷涂层作为一种具有极高硬度的材料,在不改变基体外形和尺寸的前提下,通过一定方法沉积在基体表面,能够有效改善基体的耐磨性能、力学性能和使用寿命等。随着表面工程技术
摘 要:TPP教学模式是一种融合理论与实践,以项目为导学的教学方式,重工程能力的培养。本文将TPP教学模式应用到JAVAWEB程序设计课程中,以工程能力的培养为目标,进行课程改革,以三个阶段来完成教学目标,分三个阶段来分别设计考核方式。  关键词:TPP教学模式;JAVAWEB;程序设计  一、什么是TPP教学模式  TPP教学模式即理论(Theory)支撑—实践(Practice)指导—项目(P
本文对大型混凝土搅拌站的建设体系进行探析,包括内部主要的五大系统设施建设,对主要系统设备的选型及维护方面展开探讨,旨在为相关专业人士提供理论支持.
钛合金粉末固结过程中存在温度高、压力大、时间长等问题,氢作为钛合金的临时合金化元素,有很好的吸附能力和扩散迁移能力,对相变和组织结构有着强烈的影响,可明显改善钛合金粉末
本文主要针对商用凹印铜金粉的印金光泽度和抗氧化性能进行了研究,以进一步改善其应用性能。探讨了原始铜金粉的溶洗方法,以及单一表面改性剂和复配表面改性剂对溶洗铜金粉水面
蓄水坑灌法是解决北方干旱和水土流失两种主要问题的一种新型立体灌溉方式。最大的特点是改变了土壤入渗界面,使表层土壤含水率低,中深层含水率高,符合果林等多年木本植物的
教学的有效性是在实现基本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追求更大的教学效率与教学效益。这种追求是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