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重性抑郁障碍(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是一类发病机制复杂且具有遗传易感性的临床常见疾病。既往研究表明,抑郁障碍的发病及临床症状与生物节律显著相关。而CLOCK基因是调节生物节律的关键性基因。目前国内外关于CLOCK基因多态性与抑郁障碍的关联研究多集中于病因学方面。并且尚未在中国人群中发现CLOCK基因多态性与抗抑郁疗效显著相关的文章报道。因此本研究旨在分析时钟基因(CLOCK基因)多态性与选择性血清素再摄取抑制剂(SSRIs)抗抑郁疗效、抑郁症状及副作用的关系。方法:以符合DSM-Ⅳ中重性抑郁障碍诊断为标准纳入600名患者,在基线时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人口学数据和外周血样本。在后续治疗的过程中使用单一选择性血清素再摄取抑制剂(SSRIs),总计有331名患者最终完成6周的治疗随访。采用17条目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17)对患者的临床症状及抗抑郁效果进行评价。治疗6周结束时HAMD17的总分减分率在50%以上,被认为是有效的,否则为无效。治疗6周结束时,HAMD17总分不超过7分的,被认为已达到缓解,否则为无缓解。以基线期HAMD17的7项症状群因子得分反映患者的临床症状特点。以副反应评价量表(TESS/UKU)评估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副反应。采用PCR及基因测序法对CLOCK基因的4个多态性位点进行分型。本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9.0数据包进行统计分析:不同组间计数资料(如基因型频数等)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不同组间的计量资料(如量表得分等)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结果:1.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HWE)检验本研究中CLOCK基因的4个SNP即rs11932595,rs12504300,rs3805148及rs534654,经拟合优度检验分析均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P>0.05),说明本研究样本人群具有群体代表性。2.一般人口学资料分析对所有患者的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家族史、HAMD17基线分及HAMD17 6周末得分在有效组与无效组,缓解组与未缓解组间之间的差异进行了分析。其中,婚姻状况分布在有效组与无效组间存在差异(P=0.000)。HAMD17 6周末得分在有效与无效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0),在缓解组与未缓解组间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0)。其余一般资料在两组间均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3.SNPs与抗抑郁疗效的关联分析3.1有效组与无效组SNPs基因型分布比较研究发现rs11932595基因型分布在有效组与无效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5),即无G等位基因的个体有效率(AA基因型)高于有G等位基因的个体有效率(GG+GA基因型)(χ2=4.445,OR=2.31),但上述结果未能通过FDR(False Discovery Rate)校正(P=0.070)。3.2缓解组与未缓解组SNPs基因型分布比较各SNPs基因型分布在缓解组与未缓解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SNPs与抑郁症状的关联分析我们发现rs534654 GG基因型在体重因子方面的得分显著低于AG基因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0)。5.SNPs与副反应的关联分析我们发现rs12504300在恶心呕吐副反应中基因型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即不携带C等位基因(GG)者比携带C等位基因者(CC+GC)更易发生恶心呕吐(χ2=6.339,OR=5.56)。rs3805148在便秘及恶心呕吐副反应中基因型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6;P=0.021),即不携带C等位基因(AA)者比携带C等位基因者(CC+CA)更易发生便秘及恶心呕吐(χ2=5.784,OR=4.26;χ2=5.304,OR=4.93)结论:1.CLOCK基因多态性位点rs11932595可能与中国汉族重性抑郁障碍患者SSRIs抗抑郁疗效有关。2.CLOCK基因多态性位点rs534654可能与抑郁障碍患者体重减轻有关。3.CLOCK基因多态性位点rs12504300及rs3805148可能与SSRIs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副反应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