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术前负荷量氯吡格雷及早期应用替罗非班对于ACS患者行择期PCI术围手术期不同时间点血小板聚集率、心脏标记物的变化规律以及患者急性期、近期的心室重构与其近期预后的影响,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平行对照临床研究方法,对选取2010年1月-2013年6月焦作市人民医院心内科符合ACS标准的ACS患者160例,随机分为4组,所有患者入院后即予以阿司匹林肠溶片300mg嚼服,后连续100mg/日口服;氯吡格雷片300mg口服,后连续75mg/日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连续20mg/晚口服及低分子肝素6000IU每12h皮下注射1次。A组(对照组),未用特别药物,只行PCI术;B组(术前氯毗格雷强化组),术前6小时氯吡格雷300mg口服;C组(术前氯吡格雷强化及术前应用替罗非班组),术前6小时氯吡格雷300mg口服,PCI术前2小时应用替罗非班,起始推注负荷剂量为10μg/kg,3分钟内推注完毕,后以0.15μg/kg/min速率予以静脉泵入,维持量时间为36小时;D组(术前氯吡格雷强化及术后应用替罗非班组),术前6小时氯吡格雷300mg口服,PCI术后立即应用替罗非班,起始推注负荷剂量为10μg/kg,在3分钟内推注完毕,后以0.15μg/kg/min的速率静脉泵入,维持量时间为36小时。比较两组的一般临床资料,所有患者PCI术前、术后6h、24h、8h、7d血小板聚集率比较;所有患者PCI术前、术后24h血常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T(cTnT)比较;所有患者PCI术前、术后1月、6月NT-proBNP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PCI术前、术后即刻TIMI血流情况;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及并发症(主要是出血)的发生情况;随访半年再入院率、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1、PCI术后C、D组6h、24h、48h显示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低于术前及对照组(P<0.01);对照组术后6h血小板聚集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1);术后7d,四组之间及与术前比较,血小板聚集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PCI术前A、B、D组TIMI血流分级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前C组与A、B、D组TIMI血流分级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即刻TIMI血流分级A、B、C、D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四组患者术前cTnT和CK-MB分别进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B组cTnT和CK-MB术后增高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C组cTnT和CK-MB术后增高均低于A组及B组;术后D组cTnT和CK-MB术后增高均低于A组及B组;术后C组、D组的cTnT和CK-MB术后对比术前均增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四组患者介入治疗后住院期间C组与D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D组出血事件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为小出血事件,未见大出血。5、四组患者随访半年再入院率、主要不良心脏事件C组、D组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比较、C组与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A、B、C、D各组患者PCI术后1月、6月NT-proBNP均较该组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A、B、C、D各组患者PCI术前NT-proBNP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PCI术后无论是1月或6月C组、D组NT-proBNP水平均较A组、B组NT-proBNP水平明星降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术前负荷量氯吡格雷联合静脉应用替罗非班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治疗术后有显著影响,减少术后临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2、术前单用氯吡格雷负荷未能显著减少患者临床心血管病事件发生率;3、早期使用氯吡格雷及替罗非班能够明显改善患者PCI术前靶血管前向TIMI血流,可以提早使缺血心肌得到灌注,改善近期心室功能,延缓心室重构进程,从而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