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公司金融方向和资产定价方向一直是传统金融学研究中主要关注的两个方向。其中,公司金融研究主要关注企业如何使用相关金融工具或手段以实现所有者权益最大化,而资产定价研究则主要关注如何对资本市场中的各种金融工具进行定价。而在近些年,国际金融市场发展迅速,金融市场不断深化,金融产品不断创新。与此同时,家庭部门的收入水平不断增加,财富水平不断积累,其所能选择的投资标的或持有的金融资产种类变得越来越丰富。在这种情况下,家庭的金融资产选择行为也正经历着较大的变革。而正是由于以上原因,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开始将注意力逐步转向家庭投资决策行为研究,随之而来的则是独立于公司金融与资产定价之外的一个全新研究方向的出现—家庭金融研究方向。
从中国情况来看,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十分迅猛,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3645亿元上升到了2013年的568845亿元,与此同时,中国居民可支配收入也飞速上升,截至2013年,中国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经分别达到26955元和8896元。可支配收入的迅速增加极大扩充了中国居民的选择空间,使其如今不再只能单一地选择消费与储蓄这两种方式。而随着中国金融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与深化,目前中国市场上可供家庭选择的投资产品种类更加多样化,如今可供中国居民选择投资的金融资产已有股票、期货、债券、基金、保险产品、黄金、非人民币资产等。因此,在当今的市场格局之下,对中国家庭金融行为进行研究也就显得越来越重要,而这也正是本文的研究基础。
至今为止,国内外学者已经从很多角度对居民家庭资产选择行为进行了研究,也得到了较为丰富的结论。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一个新的角度对居民家庭资产选择行为进行了研究。本文运用2011年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在全国范围内采集的数据进行研究,引入了金融知识这个变量,以研究金融知识对中国居民家庭金融资产多样化投资的影响。
本文首先从理论视角出发,介绍了货币成本理论、资产组合相关理论、生命周期理论以及行为资产组合理论。在此基础之上,本文对国内外对家庭金融资产参与与选择行为的相关实证研究结果进行了梳理与总结,分析了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居民家庭金融市场参与与资产配置研究现状,并提出了目前文献的存在的不足之处,而由此引出了本文研究的关注变量—金融知识。
接下来,本文对有关家庭金融的相关概念进行了梳理。就家庭金融的定义而言,虽然目前学术界对其还没有达成统一意见,但无可否认的是,随着家庭收入与财富的不断增加,家庭所拥有的金融资产越来越多,对家庭金融行为与活动进行研究也势必变得越来越重要。另一方面,本文将家庭金融资产定义为家庭持有的建立在信用关系之上的债权和权益类资产,是家庭在完成基本消费与固定资产投资后所剩余的可支配收入余额。目前在中国市场上可供选择的家庭金融资产主要有活期存款、定期存款、股票、债券、基金、商业保险、金融理财产品、金融衍生品、非人民币资产、黄金、借出款等,种类较为丰富。
然后,本文运用2011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取得的数据,对中国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现状进行了分析。根据2011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中国家庭持有的资产被划分为两大类:金融资产与非金融资产。在其中,本文所关注的主要为中国居民家庭持有的金融资产,其被划分为了活期存款、定期存款、股票、债券、基金、商业保险、金融理财产品、金融衍生品、非人民币资产、黄金和借出款这十一个大类。2011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居民家庭平均拥有总资产607106元,其中金融资产相较于非金融资产占比明显偏低,占比仅为8.91%。而从金融资产的构成来看,无风险资产占比相对较高,达到67.56%,风险资产占比为32.44%。在其中,股票、借出款、基金与金融理财产品为中国居民家庭持有比重最大的风险资产种类。从各类金融资产投资参与情况来看,中国居民家庭参与率最高的为活期存款,达到56.25%,其次为定期存款,达到17.59%。除此之外,参与率相对较高的还有借出款市场、商业保险市场与股票市场,参与率依次为11.91%、11.00%与7.05%。而从中国居民家庭持有金融资产种类情况来看,中国居民家庭最多持有6种金融资产,最少持有0种金融资产。其中,持有1种金融资产的居民家庭数量最多,达到36.93%,其次为持有0种金融资产的居民家庭,占比为34.63%;而持有2种、3种、4种、5种、6种金融资产的居民家庭占比分别为18.90%、6.85%、2.19%、0.44%与0.06%。而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发现中国城镇居民家庭与农村居民家庭持有金融资产总量与结构方面均存在一定差异。另外,对于具备金融知识的居民家庭与不具备金融知识的居民家庭,其金融资产配置与选择行为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本文的核心内容为实证研究部分,本文将要研究的被解释变量分别为中国居民家庭投资的金融资产种类、主要细分金融市场参与以及在主要金融市场中参与家庭持有的证券数量,这三个被解释变量全部为离散型变量,因此无法使用传统的线性模型来进行回归分析。结合其具体情况,本文在研究金融知识对中国居民家庭持有的金融资产种类的影响问题和金融知识对主要金融市场中参与家庭持有的证券数量的影响时将采用mlogit模型,其适用于被解释变量为多元(大于二元)离散变量的情形;而在研究金融知识对各细分金融市场参与的影响时,本文选择使用probit模型,其适用于被解释变量为二元选择的情形。在实证研究中,本文的关注变量为金融知识。而结合相关理论以及之前的研究结果,本文选择以家庭总收入、家庭净资产、户主年龄、风险态度、户主受教育程度、户主性别、户主是否单身、户主是否为个体工商户以及家庭是否为农村家庭作为控制变量。
在此基础之上,本文通过实证研究主要得出了以下结论:一,关注变量金融知识能够显著提高居民家庭相较于不参与金融资产投资而选择进行金融资产投资的概率,并且能够使得居民家庭相较于投资一种类别金融资产,有更大概率进行多样化投资而选择多种类别金融资产进行投资。换句话将,金融知识能够使得居民家庭更有可能参与金融资产投资和在投资中“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二,就各细分市场来看,关注变量金融知识对活期存款、股票、基金、保险市场的参与率均在1%水平下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却对定期存款和借出款市场参与的影响均不显著;三,对于参与股票市场投资与基金市场投资的居民家庭而言,关注变量金融知识并不会对其投资股票或基金的多样化程度产生显著性影响。除此之外,本文除得到有关金融知识的结论外,还有其它一些发现。例如,家庭收入与家庭净资产的增加会使得居民家庭更有可能参与金融资产投资,也更有可能进行多样化金融资产投资;家庭收入与家庭净资产的增加也会增大居民家庭参与活期存款、定期存款、股票、基金、保险与借出款市场的参与率,且从影响程度来讲,均是家庭净资产增加的影响更大等。
最后,本文实证研究得出结果的基础上,给出了一些政策建议。对于政策制定而言,本文建议更加重视对金融知识的宣传并增加对金融知识进行普及的力度,更加重视中国居民家庭收入与财富水平的逐步提升,继续不断完善对金融市场的建设,以及继续强化中国居民的投资意识。对于金融机构而言,本文建议其在给客户推荐相关资产或金融产品时,可以结合不同类型客户群体特点的不同,为其推荐或提供符合该类客户特点的资产或金融产品。而对于中国居民而言,本文则建议其应该对自身的情况条件进行更充分的评估,这既包括根据家庭的收入和资产水平判定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也包括根据家庭所处阶段的不同,设立相应的符合所处阶段特点的投资目标。
从中国情况来看,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十分迅猛,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3645亿元上升到了2013年的568845亿元,与此同时,中国居民可支配收入也飞速上升,截至2013年,中国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经分别达到26955元和8896元。可支配收入的迅速增加极大扩充了中国居民的选择空间,使其如今不再只能单一地选择消费与储蓄这两种方式。而随着中国金融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与深化,目前中国市场上可供家庭选择的投资产品种类更加多样化,如今可供中国居民选择投资的金融资产已有股票、期货、债券、基金、保险产品、黄金、非人民币资产等。因此,在当今的市场格局之下,对中国家庭金融行为进行研究也就显得越来越重要,而这也正是本文的研究基础。
至今为止,国内外学者已经从很多角度对居民家庭资产选择行为进行了研究,也得到了较为丰富的结论。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一个新的角度对居民家庭资产选择行为进行了研究。本文运用2011年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在全国范围内采集的数据进行研究,引入了金融知识这个变量,以研究金融知识对中国居民家庭金融资产多样化投资的影响。
本文首先从理论视角出发,介绍了货币成本理论、资产组合相关理论、生命周期理论以及行为资产组合理论。在此基础之上,本文对国内外对家庭金融资产参与与选择行为的相关实证研究结果进行了梳理与总结,分析了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居民家庭金融市场参与与资产配置研究现状,并提出了目前文献的存在的不足之处,而由此引出了本文研究的关注变量—金融知识。
接下来,本文对有关家庭金融的相关概念进行了梳理。就家庭金融的定义而言,虽然目前学术界对其还没有达成统一意见,但无可否认的是,随着家庭收入与财富的不断增加,家庭所拥有的金融资产越来越多,对家庭金融行为与活动进行研究也势必变得越来越重要。另一方面,本文将家庭金融资产定义为家庭持有的建立在信用关系之上的债权和权益类资产,是家庭在完成基本消费与固定资产投资后所剩余的可支配收入余额。目前在中国市场上可供选择的家庭金融资产主要有活期存款、定期存款、股票、债券、基金、商业保险、金融理财产品、金融衍生品、非人民币资产、黄金、借出款等,种类较为丰富。
然后,本文运用2011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取得的数据,对中国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现状进行了分析。根据2011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中国家庭持有的资产被划分为两大类:金融资产与非金融资产。在其中,本文所关注的主要为中国居民家庭持有的金融资产,其被划分为了活期存款、定期存款、股票、债券、基金、商业保险、金融理财产品、金融衍生品、非人民币资产、黄金和借出款这十一个大类。2011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居民家庭平均拥有总资产607106元,其中金融资产相较于非金融资产占比明显偏低,占比仅为8.91%。而从金融资产的构成来看,无风险资产占比相对较高,达到67.56%,风险资产占比为32.44%。在其中,股票、借出款、基金与金融理财产品为中国居民家庭持有比重最大的风险资产种类。从各类金融资产投资参与情况来看,中国居民家庭参与率最高的为活期存款,达到56.25%,其次为定期存款,达到17.59%。除此之外,参与率相对较高的还有借出款市场、商业保险市场与股票市场,参与率依次为11.91%、11.00%与7.05%。而从中国居民家庭持有金融资产种类情况来看,中国居民家庭最多持有6种金融资产,最少持有0种金融资产。其中,持有1种金融资产的居民家庭数量最多,达到36.93%,其次为持有0种金融资产的居民家庭,占比为34.63%;而持有2种、3种、4种、5种、6种金融资产的居民家庭占比分别为18.90%、6.85%、2.19%、0.44%与0.06%。而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发现中国城镇居民家庭与农村居民家庭持有金融资产总量与结构方面均存在一定差异。另外,对于具备金融知识的居民家庭与不具备金融知识的居民家庭,其金融资产配置与选择行为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本文的核心内容为实证研究部分,本文将要研究的被解释变量分别为中国居民家庭投资的金融资产种类、主要细分金融市场参与以及在主要金融市场中参与家庭持有的证券数量,这三个被解释变量全部为离散型变量,因此无法使用传统的线性模型来进行回归分析。结合其具体情况,本文在研究金融知识对中国居民家庭持有的金融资产种类的影响问题和金融知识对主要金融市场中参与家庭持有的证券数量的影响时将采用mlogit模型,其适用于被解释变量为多元(大于二元)离散变量的情形;而在研究金融知识对各细分金融市场参与的影响时,本文选择使用probit模型,其适用于被解释变量为二元选择的情形。在实证研究中,本文的关注变量为金融知识。而结合相关理论以及之前的研究结果,本文选择以家庭总收入、家庭净资产、户主年龄、风险态度、户主受教育程度、户主性别、户主是否单身、户主是否为个体工商户以及家庭是否为农村家庭作为控制变量。
在此基础之上,本文通过实证研究主要得出了以下结论:一,关注变量金融知识能够显著提高居民家庭相较于不参与金融资产投资而选择进行金融资产投资的概率,并且能够使得居民家庭相较于投资一种类别金融资产,有更大概率进行多样化投资而选择多种类别金融资产进行投资。换句话将,金融知识能够使得居民家庭更有可能参与金融资产投资和在投资中“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二,就各细分市场来看,关注变量金融知识对活期存款、股票、基金、保险市场的参与率均在1%水平下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却对定期存款和借出款市场参与的影响均不显著;三,对于参与股票市场投资与基金市场投资的居民家庭而言,关注变量金融知识并不会对其投资股票或基金的多样化程度产生显著性影响。除此之外,本文除得到有关金融知识的结论外,还有其它一些发现。例如,家庭收入与家庭净资产的增加会使得居民家庭更有可能参与金融资产投资,也更有可能进行多样化金融资产投资;家庭收入与家庭净资产的增加也会增大居民家庭参与活期存款、定期存款、股票、基金、保险与借出款市场的参与率,且从影响程度来讲,均是家庭净资产增加的影响更大等。
最后,本文实证研究得出结果的基础上,给出了一些政策建议。对于政策制定而言,本文建议更加重视对金融知识的宣传并增加对金融知识进行普及的力度,更加重视中国居民家庭收入与财富水平的逐步提升,继续不断完善对金融市场的建设,以及继续强化中国居民的投资意识。对于金融机构而言,本文建议其在给客户推荐相关资产或金融产品时,可以结合不同类型客户群体特点的不同,为其推荐或提供符合该类客户特点的资产或金融产品。而对于中国居民而言,本文则建议其应该对自身的情况条件进行更充分的评估,这既包括根据家庭的收入和资产水平判定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也包括根据家庭所处阶段的不同,设立相应的符合所处阶段特点的投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