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产业政策实施对企业环保投资的影响研究 ——基于重污染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来源 :东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xczl9004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统计,2006-2015年我国工业废水与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缓慢下降,但工业废气排放量仍持续上升,表明当前我国生态环境状况虽有所改善,但仍不容乐观。考虑到生态环境具有公共物品性质,环境污染的边际私人成本低于边际社会成本,而环境保护的边际私人收益小于边际社会收益,难以激发企业环保投资的积极性,导致环保市场失灵,亟需政府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环境治理方案。理论上,工业企业作为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应成为环境保护的主要供给者;但逐利企业的经营目标为实现价值最大化,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往往以投资项目净现值大于零为前提。换言之,政府将企业环保投资涉及的成本与收益纳入环境治理政策制定框架可能更为有效。事实上,自 2006年起,中央政府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十一五”规划)、《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十二五”规划)中加入系列与环境治理相关的规定,旨在基于资源激励与压力约束措施,加大环境治理的私人收益与环境污染的私人成本,引导工业企业从事环保投资,构成环保产业政策的重要内容。所谓环保产业政策,是指政府制定的以绿色经济发展为导向,以政府补贴、信贷支持、税收优惠、法律法规等为辅助工具,通过升级改造传统工业,大力发展环保技术、环保设备、环保产品与环保服务等新兴产业,优化资源配置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生态环境改善的政策,主要体现在国家制定的“五年规划”中。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产业政策侧重于经济发展,环保产业政策旨在通过政府补贴、银行信贷、税收优惠等资金支持,以及地方政府规制、市场竞争与公众环境监督压力的形式促使企业参与环境治理,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重红利。现有关于环保产业政策实施效果的少量文献,零星地分析了环保产业政策对企业出口投资行为、企业生产效率或污染减排的影响,仅有一篇文献考察“五年规划”实施与企业环保投资的关系,但侧重对地方政府政治成本与收益的权衡分析,尚未考察对企业这一微观主体投资决策的影响,更缺乏对环保产业政策实施作用于企业环保投资机制的分析。此外,环保产业政策的实施效果与政策最终落实者——企业(高管)的环保投资决策动机密切相关,然而将企业环保投资动机纳入环保产业政策实施效果评估框架的更为少见。更重要的是,已有关于环保产业政策实施效果的文献鲜见同时将企业环保投资、企业经济效益与环境污染考虑在内。本文以2006-2015年沪深A股重污染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环保产业政策实施对企业环保投资行为、动机与作用机制的影响,以及环保产业政策支持企业环保投资可能对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产生的影响。本文共分为九章: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介绍研究背景和意义、相关概念界定、研究目标与思路、研究内容与方法,以及创新之处。第二章为制度背景与理论基础。首先,结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污染排放数据统计,分析当前我国生态环境状况与主要污染物来源;其次,梳理与归纳样本期间环保产业政策及其政策工具的主要内容与变化,厘清中央政府制定的环境治理政策导向与制度背景,为分析环保产业政策实施效果奠定基础;最后,梳理与本文研究相关的理论,涉及庇古理论、科斯定理、波特假说、委托代理理论、融资约束理论、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实物期权理论等基础理论。第三章为文献综述部分,梳理国内外关于产业政策影响后果研究、企业环保投资影响因素与后果研究、企业价值影响因素研究以及污染减排影响因素研究等与本文主题密切相关的文献,并进行相关述评。第四章主要基于环境规制成本与收益的政企博弈分析框架,考察环保产业政策实施对企业环保投资行为的影响。第五章归纳分析环保产业政策实施背景下企业环保投资决策的动机,并予以实证检验,从公司高管视角探寻影响环保产业政策实施效果的深层次原因。第六章分析环保产业政策实施对企业环保投资的作用机理,并进行实证检验,打开二者关系的黑箱。第七章与第八章分别考察环保产业政策支持企业的环保投资对企业价值与污染物减排的影响,旨在从微观企业环境治理视角分析环保产业政策实施能否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重红利。第九章是在前述章节内容的基础上阐述研究结论,结合中国制度背景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并从研究期间、样本与数据选择、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结论等方面指出研究不足与未来展望。本文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第一,环保产业政策实施可有效促使企业从事更多环保投资。将环境规制可能产生的成本与收益纳入政企博弈分析框架,考察环保产业政策实施对企业环保投资的影响。分析发现,环保产业政策实施可促使企业加大环保投资。进一步基于融资约束、产权性质等截面异质性研究表明,环保产业政策实施对企业环保投资的正向影响主要体现在高融资约束企业或国有企业,在低融资约束企业与非国有企业均不显著。此外,本文考察不同规划时期对环保产业政策实施与企业环保投资关系的异质性影响,发现无论是“十一五”规划时期还是“十二五”规划时期,环保产业政策实施对企业环保投资正向影响的结论未发生改变。第二,环保产业政策实施背景下,企业(高管)环保投资决策兼具企业价值创造动机与高管自利动机。基于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动机的逻辑,从拥有经营决策权的公司代理人——高管视角分析环保产业政策实施背景下企业环保投资决策的两大动机:企业价值创造动机与高管自利动机。实证分析发现,环保产业政策实施背景下企业(高管)环保投资决策兼具价值创造动机与高管自利动机。进一步分析发现,这一结论主要体现在非国有企业,国有企业环保投资决策主要基于高管自利动机,尚未发现基于价值创造动机从事环保投资的证据。在融资约束异质性层面,高融资约束企业环保投资决策主要基于价值创造动机,而低融资约束企业环保投资决策主要基于高管自利动机。规制时期异质性分析发现,在“十一五”规划时期,受环保产业政策支持企业环保投资决策主要基于高管自利动机,而在“十二五”规划时期主要为价值创造动机,未发现高管自利动机的证据。第三,环保产业政策实施主要通过压力机制促使企业从事更多环保投资,而政府通过经济资源激励企业参与环境治理的做法并未发挥有效作用。结合环保产业政策及其辅助工具的内容,厘清环保产业政策实施可能影响企业环保投资的两大机制:激励机制与压力机制。基于中介效应检验方法分析发现,环保产业政策实施主要通过压力机制促使企业加大环保投资,尚未发现通过激励机制正向影响企业环保投资的证据。具体而言,受到环保产业政策支持的企业可获得更多银行信贷与税收优惠等资金支持,但并未获得更多政府环保补助,且更多银行信贷与税收优惠等资金支持对企业环保投资的影响不显著;环保产业政策实施可通过加大政府环境规制压力、缓解企业市场竞争压力,以及增强公众环境监督压力等促使企业从事更多环保投资。进一步考察企业融资约束程度、产权性质以及所处不同规划时期的异质性影响,研究表明环保产业政策实施通过激励机制影响企业环保投资的结论主要体现在高融资约束企业、国有企业或“十一五”规划时期的样本,而在低融资约束企业、非国有企业或处于“十二五”规划时期的企业均未得到明显体现。分析上述异质特征对压力机制的影响结果发现:①在融资约束异质性层面,环保产业政策实施的压力效应在低融资约束企业是通过强化公众环境监督压力促使企业参与环境治理,在高融资约束组主要是通过加大政府环境规制压力迫使企业从事更多环保投资。②在产权异质性层面,环保产业政策实施可通过加大政府环境规制压力、缓解市场竞争压力以及强化公众环境监管压力促使企业从事环保投资的结论主要体现在国有企业,在非国有企业仅体现为通过强化公众环境监督压力促使企业加大环保投资。③在规制时期异质性上,在“十一五”规划时期表现为,环保产业政策实施可通过强化政府环境规制压力与公众环境监督压力促使企业加大环保投资;在“十二五”规划时期表现为,环保产业政策实施可通过缓解市场竞争压力与加大公众环境监督压力促使企业参与环境治理。最后,环保产业政策支持企业的环保投资不仅有利于提升企业价值,而且可实现污染减排。基于环保产业政策旨在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的目标,将微观企业环保投资行为、动机等纳入环保产业政策实施效果分析框架,考察环保产业政策实施对企业价值与污染减排的影响。研究表明,就价值创造而言,受到环保产业政策支持企业的环保投资长期有利于企业价值创造。进一步分析发现,受到环保产业政策支持企业的环保投资对企业价值正向影响的结论主要体现在融资便利企业、国有企业以及处于“十一五”规划期间的企业中,在高融资约束企业、非国有企业与“十二五”规划期间的企业中不明显。在污染减排层面,受环保产业政策支持企业的环保投资可抑制工业废水与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对工业废气减排无明显影响。进一步分析表明,环保产业政策实施的污染减排效果主要体现在“十一五”规划时期或东部地区的企业。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在于:第一,将环保产业政策、微观企业环境治理行为、动机、作用机制及其影响后果置于同一分析框架,系统与深入地考察环保产业政策的实施效果,不仅拓展了波特假说在中国情境下的应用,而且丰富了产业政策经济后果、企业环保投资影响因素与作用效果研究、企业价值驱动因素及污染减排影响因素研究的相关文献。第二,首次基于重污染企业这一微观样本数据,考察环保产业政策实施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方面发挥的作用,不仅丰富了环保产业政策实施效果评估的微观基础,还有利于分析实施效果的深层次原因。第三,基于企业环保投资行为、动机与作用机制视角打开了环保产业政策实施效果的“黑箱”。研究结论为政府从经济激励与压力约束政策工具层面、公司高管决策动机层面等优化环境治理政策提供经验证据支持与有益启示。最后,在对企业环保投资概念界定的基础上,主要通过手工查阅企业年度报告、社会责任报告以及公司官网的方法,搜集整理企业环保投资数据,并将政府环保补助、银行信贷、税收优惠以及“工业三废”排放数据进行整合,形成环境治理领域相关的数据库,有助于科学有效地从宏微观结合的层面展开环保产业政策实施效果的相关研究。
其他文献
学位
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是指消费者认识需求、信息搜集、选择评价方案、实施购买行为、购后处理和评价的决策过程。态度和行为的关系是一个古老的话题,能否通过消费者态度预测消费者决策过程中的行为一直是营销学界和业界亟待解决的学术和实践问题。早期研究认为态度对行为有良好的预测力,如对消费品的好评导致购买行为。但随着研究的不断拓展,态度对行为的预测失效,即便个体有相同的态度也可能产生不同的行为,如节食者对高热量食品
完善股权激励的相关法律规定,提升企业股权激励方案制定的灵活性,以促进资本所有者和劳动所有者形成利益共同体、提升企业绩效表现和创新活力,是党中央和国务院深化改革的重要工作部署。核心员工构成股权激励计划的主体,平均而言,核心员工获授的权益数量占股权激励权益总数的比重超过80%。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加之政策上的支持,似乎使我们理所当然地认为员工股权激励是一种有效激励手段。然而,关于员工股权激
中国经济正处于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的关键时期,然而,复杂的世界经济形势、中美贸易摩擦和新冠肺炎疫情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进程带来了阻碍。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国内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国内经济循环为主,并不意味着我国经济不再重视国际经济循环,经济开始内卷化。在提高我国国内自我经济循环量的同时,应继续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充分发挥出口贸易在我国经济
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互联网产业的迅速崛起,企业边界不断向外进行延展,通过多种方式深入产业各端布局并优化供应链,达到规模经济并发挥协同效应。诸多企业通过收购兼并或者自建等模式向其所在产业链的上下游介入实现纵向一体化。2020年受新冠疫情的影响,部分企业出现了供应端和需求端的双向挤压,供应链受阻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纵向一体化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供应链受阻对企业的负面影响,降低公司控制人和管理者
【目的】研究育肥猪的生长速度与粪便微生物之间的作用关系,寻找与猪生长速度相关的微生物菌群。【方法】选取50头出生重相近的仔猪,在相同饲养环境中进行饲养管理,生病猪及时转出试验组,125日龄时按体重由高到低排序,把体重最高和最低的4头猪分别分为体重高(51.30kg±2.57kg,HW)、低(36.90kg±2.50kg,LW)组,通过16SrRNA测序,对125日龄生长育肥猪的粪便微生物区系多样性
十九大报告提出,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我们要坚决打好三个攻坚战,即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其中,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被置于首要位置。另一方面,十九大报告以新的高度强调以人民为中心,并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等一系列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这些战略的顺利推进实施有赖于财政稳
上市公司股东在某一行业同时持有多家上市公司的股份,是否具有垄断风险,是否需要反垄断机构等相关部门密切关注,是否有必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对这一行为进行限定并规范,引起了学术界的激烈讨论。美国反垄断部门将“同时持有竞争性企业股份的投资者”界定为共有股东。换言之,在同一行业持有两家或两家以上企业股份的某一股东,称之为共有股东。股权结构如何影响企业目标、企业行为以及均衡产出是公司治理中的重要问题。当投资者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和国内金融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金融冲击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日益凸显。金融风险通过国际传导机制以及在金融市场中的放大和加速机制,使得金融体系正在显著地改变着宏观经济的运行规律,这为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研究和把握金融周期的波动特征不仅有助于理解金融系统的运行规律,而且可以揭示金融部门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机制。金融周期是指金融经济活动在内外部因素的冲击下,通过
被害人过错作为衡量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犯罪人的主观恶性和人身危险性的因素之一,属于酌定从轻情节。在实体层面,认定被害人过错需结合不法性(不道德性)、单方主动性、因果关联性、当场性等特征进行综合判断,尤其注意区分被害人过错与事出有因。在程序层面,被害人过错作为一项有利于被告人的量刑事实和情节,对其不宜机械适用严格证明的方式,在证据提出和调查方式上应依照刑事证据规则,采取优势证据的证明标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