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课程数据挖掘支撑的教师教学言语行为探析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eenhigh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互联网+”行动计划在教育领域中的推进和深入,在线课程正成为变革教育思维和模式的重要途径。打造线上“金课”被认为是提升中国高等教育质量,特别是人才培养质量“变轨超车”的关键一招。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的关键主体,其教学行为对在线学习者起到十分重要的支持作用。相比非言语行为,言语行为更是探索在线课程教学规律,改进在线课程教学方式,提高在线学习体验与学习效率的重要抓手。本文以在线课程为研究对象,聚焦教师教学言语行为,以大数据思维为研究指导,基于教育数据挖掘、自然语言处理和教育智能技术等方法,探索以在线课程为背景,以学习者为视角的在线课程教师教学言语行为挖掘与分析研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①分析基于在线课程基础数据挖掘的教师教学背景特征;②提炼基于在线课程评价文本观点与话题挖掘的教师教学言语特征;③构建基于学习者评价要素的在线课程教师教学言语行为分析框架;④探索在线课程教师教学言语行为计算方法;⑤检验在线课程中教师教学言语行为分析效果。本文取得以下主要认识:从结构化的在线课程基础数据中分析不同背景教师群体的课程差异,宏观上全面分析中国大学MOOC平台在线课程情况。以中国大学MOOC平台中所有课程为研究对象,借助网络数据爬虫技术,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比不同类别教师的课程开设情况、受学习者欢迎程度、课程的评分分布,得出结论:除学科类别外,教师性别、教师职称和学校类别三类背景特征的课程评分都不具有显著性差异,分析在线课程教师教学言语行为不需要重点考虑教师教学背景差异,但验证在线教师教学言语行为需要考虑学科类别因素,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基础性的数据支撑与方向指引。挖掘在线学习者评价在线课程教师教学的标准,为探索在线课程教师教学言语行为分析指标提供了大量依据。以中国大学MOOC平台课程评价文本为研究样本,采用教育数据爬虫技术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进行在线课程评价文本数据挖掘与分析。通过对评价文本进行情感分析,筛选出教师教学积极评价组与教师教学消极评价组,并对两组评价文本的高频词汇分析发现,“正向情绪”为在线课程评价文本中的主流情感倾向,表明学习者对在线课程的评价趋好,更多是褒奖与鼓励的态度;而在“负向情绪”中,在线学习者更加直接的表达出对课程与教师教学方面改进的期望,并且更多的是直击在线课程教学的缺点与不足。进一步采用非监督学习方法LDA模型分别挖掘其中隐含的积极话题与消极话题。积极话题包括五类,分别聚焦于教学策略、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实用性、教学语言组织方式和语速特征;消极话题包括三类,分别聚焦于语言清晰度特征、教学讲解方式和语言表达特征。构建在线课程教师教学言语行为分析框架。首先通过对典型的课堂教学言语行为分析方法和相关应用进行综述,指出现有分析方法存在研究方法传统化、研究场景实体化等不适应在线课程特定环境的特点,从这个角度证明了基于在线学习者的视角挖掘课程评价文本信息,指导在线教学改进研究思路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基于此,参考典型的教学言语行为分析方法中的各项指标,以学习者课程评价的核心话题为主要参考依据,构建适用于在线课程的二维四指标教师教学言语行为分析框架,分别为基础性特征与策略性特征两个维度,教学言语速度、教学言语清晰度、教学言语平均句长和教学言语相似度四个指标。根据在线课程教学言语行为观察与分析的需要,进一步明确界定了教学言语行为的四类观测指标的定义与分析方法,讨论分析框架的合理性与可行性,为后续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参考。探索在线课程教师教学言语行为各项指标的计算方法。以在线课程视频资源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挖掘与分析,实现非结构化数据向结构化数据的转换,为评价课程教学质量、改进课程教学方法提供一个新的思路。鉴于相关研究较为缺乏,研究方法不适用等问题,本文聚焦在线课程教学视频中的教师教学有声言语行为指标的分析,尝试采用语音识别、文字识别等教育智能技术和方法,结合中文分词、文本相似度计算等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实现将视频类非结构化视频类数据向半结构化文本类数据的转换,半结构化文本类数据向结构化数值的转换,为进一步刨析在线课程中教师教学言语行为的规律提供研究途径。检验教师教学言语行为各项指标与在线课程教学质量之间的关系。以在线课程教师教学言语分析框架为基础,总结相关研究中在线课程教师教学言语行为影响因素的观点,提出了四项指标对在线课程教学质量是否存在显著性影响的多项假设。综合运用统计分析方法中的方差分析、相关分析、一元回归分析和逐步多元回归分析进行验证,揭示了在线课程教师教学言语行为框架中策略性维度指标对课程评价更具影响,其中,教学言语内容相似度是对在线课程教学质量最具影响力的教师教学言语行为指标,这为在线课程教师提供了重要提示,开展在线课程教学应该更加关注如何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的理解与解读,组织用学习者更容易理解的语言开展在线教学。
其他文献
<正>2020年下半年,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主办十余场系列学术讲座,邀请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南开大学和故宫博物院等高校和单位的专家、学者,为我院师生讲述学术动态和治学经验,推动了学术交流与合作,营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引发师生的热烈反响。10月22日,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赵世瑜为我校师生作题为"民间口头叙事不止是文学——从猛将宝卷、
期刊
根据《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服务规定》,县级及以上人才服务机构作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接收、保管、服务主体,应当加强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参照干部人事档案数字化相关技术标准,确保数字档案真实性、完整性、可用性与安全性。随着信息技术发展,人才市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加速,信息化管理风险逐渐显现,要求人才市场加强流动人员档案信息化管理风险识别和控制,确保人事档案管理系统安全、高效、可靠。文章深入分析了人
过去七佛图像最早的实物遗存见于十六国时期,本文针对炳灵寺石窟第169窟过去七佛图像展开讨论,探究其艺术风格、造像原因,并对图像题材进行溯源。通过对该窟过去七佛图像的考察,以及对十六国时期佛教传播与发展的分析,第169窟过去七佛图像应是作为禅观对象出现,其题材内容是更为直接的受到了东晋及后秦长安佛教的影响。
<正>"涉案企业合规改革试点是检察机关正在做的难且正确的一件大事,充分体现了检察机关的政治担当、法治担当和检察担当。"7月15日,在北京举行的2021企业合规国际论坛期间,最高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主任高景峰专门向出席论坛的全国人大代表就涉刑事案件企业合规改革相关议案落实情况进行专题汇报后,冯帆、才华、李宗胜、黄美媚等4名全国人大代表充分肯定了检察机关涉案企业合规改革试点工作,并纷纷表示,在今后
期刊
<正>经脉(腧穴)-脏腑调节规律及应用科研创新团队,由陈少宗教授担任首席专家。团队成员有岐黄学者1人,全国名中医1人,山东省名中医2人,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研修项目培养对象1名,博士研究生导师4人,硕士研究生导师8人,山东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1人。团队重视培养青年人才,现已分化出“中医外治新材料研究”“腧穴-脏腑相关研究”两个青年科研创新团队,保证了团队研究的延续性和创新性。团队成员积极服务于社会
期刊
研究目的:儿童基本运动技能(fundamental motor skills,FMS)水平低下、身体活动(physical activity,PA)不足,对身体健康会造成负面影响。本研究旨在探讨6-10岁儿童FMS性别、年龄特征,及PA参与度和参与类型对FMS的影响,为儿童FMS和PA干预、课外活动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研究方法:本研究以6-10岁儿童FMS发展、PA参与情况为研究对象,选取石家庄
<正>【教学意图】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结合三年级学生阅读的实际情况,教学中我主要以朗读为主,让学生从读中体会鹿对自己角和腿前后不同的态度,让学生抓住重点字词进行品读,乐于学,勤于思,有所收获。【教学目标】1.会认本课“狮”“称”等8个字,其中包括3个多音字“称”“禁”“撒”,会写“狮”“鹿”等13个字,理解相应的词语。2.通过朗读,理解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态度。
期刊
肿瘤浸润性T淋巴细胞是肿瘤微环境中的一类异质性淋巴细胞群,其在肿瘤微环境中的细胞类型影响肺癌细胞的增殖生长和转移、患者的临床预后和对免疫治疗的反应,将其作为肺癌的免疫治疗及临床预后的生物标志物具有巨大潜力,也为肺癌辅助治疗提供了新视角。
眼底疾病是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借助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可实现早期眼底疾病的发现和及时治疗,是预防失明的有效手段。为缓解医生的阅片压力,计算机辅助诊断技术逐渐受到关注。然而,受限于眼底OCT数据的隐私性,计算机辅助技术的研究者无法获取数据来开展工作。针对该现状,本文检索梳理了八个免费的公开的眼底OCT数据库,就其涉及的典型眼底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