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苷酸多态性的亚洲栽培稻起源进化研究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2242242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亚洲栽培稻是世界上广泛种植的重要粮食作物,同时也是生物学研究的模式生物之一,科学家以亚洲栽培稻作为对象在生长发育、遗传基础及应用技术上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经过生物学家和考古学家的努力,已经知道亚洲栽培稻大约是在一万年前由分布在南亚或中国的野生近缘种驯化而来,但其起源进化的分子基础研究滞后,关于其起源进化理论中的一些重要问题仍然存在争议。这些争议主要有:亚洲栽培稻的祖先种是多年生的普通野生稻还是一年生的尼瓦拉野生稻;亚洲栽培稻是起源于南亚还是中国;亚洲栽培稻的两个亚种(籼稻和粳稻)是一次起源还是多次起源。亚洲栽培稻起源进化研究涉及到考古学、历史学、语言学、人类学、生物学、气候学等多个社会和自然学科,基于不同的学科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得出的结论不尽相同。随着生物学的发展,对亚洲栽培稻起源进化的研究手段从形态学观察和遗传学分析逐步发展到生物化学水平的同工酶分析,再到AFLP、RAPD、RFLP、SSR、ISSR、SINE等分子水平的标记检测分析。但是,利用不同标记对不同材料所做的研究,对亚洲栽培稻起源进化问题的解答同样也存在差异。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使直接比较亚洲栽培稻与其野生近缘种的基因序列的差异,从基因水平上分析亚洲栽培稻的起源进化成为可能。本研究通过选择来源广泛、表型丰富、多样性高、代表性强的亚洲栽培稻及其野生近缘种材料,对相应材料的多个基因片段进行测序并比较其核苷酸多态性,分析亚洲栽培稻的起源进化,取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测定了来源于中国的亚洲栽培稻和普通野生稻的微核心种质材料的10个细胞质DNA片段(包括6个叶绿体片段和4个线粒体片段)的序列,对这些序列的核苷酸多态性的差异进行分析表明:亚洲栽培稻的细胞质DNA基因多样性远小于普通野生稻;普通野生稻的基因多样性与其地理分布密切相关;华南地区的普通野生稻的细胞质DNA基因多样性最高,是中国普通野生稻的遗传多样性中心;普通野生稻的籼、粳分化大约发生在10万年前,远早于亚洲栽培稻开始驯化的时间。此外,遗传分化和系统发育分析表明籼稻和粳稻起源于不同的普通野生稻群体,同时籼稻可能驯化自热带地区的普通野生稻,粳稻则驯化自纬度更高的普通野生稻。亚洲栽培稻在中国的起源中心可能为华南地区。2.对来自中国的100份亚洲栽培稻和111份普通野生稻的部分叶绿体、线粒体和核基因或基因片段进行测序,通过比较亚洲栽培稻和普通野生稻在不同基因位点的核苷酸多态性差异探索亚洲栽培稻在中国的起源进化。结果表明不论是细胞质DNA还是核DNA,亚洲栽培稻基因多样性都远低于普通野生稻,说明亚洲栽培稻在驯化过程中产生了遗传瓶颈。系统发育和群体结构分析表明亚洲栽培稻的驯化过程较为复杂,可能是多次独立驯化伴随着一次大规模的粳稻基因组到籼稻基因组的基因转移。地理分析表明亚洲栽培稻在中国是由分布在北回归线附近珠江流域的普通野生稻驯化而来。3.通过对来自亚洲13个国家的225份栽培稻、来自亚洲13个国家的216份普通野生稻和来自亚洲9个国家的65份尼瓦拉野生稻材料的8个基因或基因片段进行测序并比较这些材料基因序列的差异,全面分析亚洲栽培稻的起源进化。多样性分析表明:尼瓦拉野生稻在不同基因位点上的核苷酸多态性差异较大,但在大部分位点上的基因多样性高于亚洲栽培稻;来自不同地区的普通野生稻和尼瓦拉野生稻的核苷酸多样性差异较大。系统发育分析和单倍型分析表明:尼瓦拉野生稻和普通野生稻都是亚洲栽培稻的祖先种;亚洲栽培稻起源方式为多次起源;粳稻和籼稻分别在中国和南亚被驯化;粳稻在中国进一步被驯化被温带粳稻,传播到东南亚后与当地普通野生稻杂交产生热带粳稻,传播到南亚后与当地尼瓦拉野生稻杂交产生芳香稻;籼稻与南亚的尼瓦拉野生稻杂交产生aus稻。4.测定了亚洲栽培稻和普通野生稻的微核心种质材料的光周期调控的关键基因Hdl的全基因序列,结合已发表的60个国外亚洲栽培稻Hdl的序列,对亚洲栽培稻Hdl基因核苷酸多态性的分析表明:Hdl基因核苷酸多态性较高,基因不同区域的核苷酸多态性差异较大,其中第一外显子的核苷酸多态性最高。24对SSR引物对栽培稻材料进行群体结构检测表明中国的亚洲栽培稻可分为3个类群,进一步结合Hdl序列和抽穗期数据进行的关联分析发现Hdl编码区的插入缺失是造成亚洲栽培稻抽穗期变化的主要原因。进化分析表明亚洲栽培稻Hdl基因至少有3种不同的来源,其中功能丧失或部分丧失的Hdl可能与籼稻和粳稻的起源方式不同。
其他文献
我国茶叶出口总量大,但出口茶类结构较为单一、出口市场相对集中在亚、非等国家和地区,我国茶叶出口竞争力不断下降,茶叶企业在国际营销中面临的问题越来越严峻。在"一带一路
一般认为同一物种的不同个体具有非常相似的基因组。然而,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一种以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 CNV)形式存在的结构变异可以导致个体间基因组的较大差异
氮是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最重要的大量元素之一。氮的多少能够影响多种光合作用相关酶的产生和活性,从而影响光合能力。植物缺氮时,体内的许多生理生化功能都会受到影响,但是
用硬脂酸钠作为表面改性剂对硫酸钙晶须表面改性,通过双螺杆挤出机与注塑机造粒制样条,得到CSW/PP复合材料。研究了改性用高混机搅拌转速与硫酸钙晶须添加量对CSW/PP复合材料
通过野外踏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ia)的种群地理分布、个体生长规律以及有性和无性生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文冠果分布较为广泛,其中
生物菌肥是一种具有高效分解土壤磷、钾和抗病、促生三重效果的复合生物肥料。通过生物菌肥在大豆上的应用试验研究,证明了大豆从浸种和鼓粒期喷施二次菌肥叶面素,在鼓粒期表
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ark septate endophyte,DSE)和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均可促进植物生长,但关于二者对黄芪促生研究报道甚少。本研究以河北省安国市中药材种植基地为样地,采集百部(Stemona japonica)、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板蓝根(Isatis tinctoria)等药用植物根际土样和根样,分离鉴定DSE,收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会议
高粱是重要的食用、酿酒、饲用和工业用原料,病菌侵染会导致粮食品质变劣、产量降低。同时,病原菌会产生真菌毒素,危害人类和动物健康。由生离蠕孢属病菌侵染所致高粱靶斑病(Bipo
【目的】密度控制图是一个集设计、展示、评价不同经营措施的有效工具,为同龄林经营提供决策依据。本研究首先是构建热林中心马尾松人工林密度控制图,并在此基础上对马尾松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