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木人工林土壤呼吸对干旱及氮沉降的响应研究

来源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huafu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壤呼吸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是土壤碳库的主要输出途径和大气cO2的重要来源,其微小的变化就会显著地减缓或加剧大气中CO2的增加,进而影响气候变化,森林土壤碳库是全球土壤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比例约为73%。因此对森林土壤呼吸的研究是研究碳失汇现象以及包括全球变化在内等一系列重大环境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以湖南会同杉木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试验基地的杉木人工林为对象,分别设立对照组、干旱组、低氮组和高氮组,共12块实验样地。每个样地内设去凋落物观测点、去根观测点、无处理观测点各3个,定期监测各观测点土壤总呼吸速率以及土壤呼吸组分(根呼吸和微生物呼吸速率),以探究杉木人工林土壤呼吸及各组分对干旱及氮沉降的响应机理,并对未来森林土壤呼吸情况,全球碳循环预测等其他相关研究提供科学研究数据,主要研究结果为:1.模拟氮沉降时,土壤总呼吸年平均速率为对照组1.53μmol/(m2·s)>高氮组1.46μmol/(m2·s)>低氮组1.24μmol/(m2·s)。从趋势来看模拟不同水平的氮沉降处理均会对杉木人工林土壤总呼吸产生抑制效果,在模拟低水平氮沉降时效果更明显,模拟不同水平的氮沉降处理均会对土壤呼吸组分的比例发生变化,使得微生物呼吸上升,植物根系呼吸下降,在低氮水平下,这种提升达到了 30.1%。2.隔离降雨总体上使得土壤总呼吸速率1.43μmol/(m2·s)比对照组l.53μmol/(m2·s)低,但差异不显著,但在隔离降雨10个月后,土壤总呼吸及各组分呼吸均表现出上升趋势。而去除凋落物对杉木人工林土壤呼吸的影响极为微小。3.土壤温度是影响实验地杉木人工林土壤呼吸的主要因素,温度可以解释实验地土壤总呼吸62.4-73.9%的变异,土壤微生物呼吸55.1-69.5%的变异,在模拟高水平氮沉降的条件下,土壤总呼吸的Q10值有所上升,而模拟低水平氮沉降和模拟干旱条件下,土壤总呼吸的Q10值有所下降。模拟氮沉降和干旱均使得土壤微生物呼吸的Q10值上升。土壤湿度对实验地杉木人工林土壤呼吸的影响较小,仅能解释土壤总呼吸的6.2%到22.9%的变异,土壤微生物呼吸11.1-24.7%的变异,模拟氮沉降和干旱处理后,土壤湿度与土壤微生物呼吸的关系进一步削弱。而低氮水平下土壤湿度与土壤总呼吸的关系有所加强。
其他文献
本文围绕闽台新闻媒体交流与合作进行理性反思,合理构建合作协商机制、合作管理机制、资源共享机制、驻点采访机制,以保障双方合作的常态化、制度化、正常化.通过分析闽台新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方法制备钠基膨润土。由皂土与氯化钠在半干法条件下制得。在综合分析各种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单因素实验,以阳离子交换容量为目标探索出制备钠基膨润土的最
本文通过对2008年以来台湾电视新闻中相关"陆客"报道的类型与比例进行内容分析,发现"陆客"报道在关注度、不同主题报道出现的频度、形象特征的语意向性方面都有着一定的特点.
抗除草剂转基因水稻大规模环境释放和商业化生产可能会带来一系列的生物安全问题。其中转基因水稻自生杂草化以及抗性基因通过花粉漂移到近缘杂草杂草稻中是抗除草剂转基因水稻田间释放最值得关注的生态问题。因此,在转基因水稻释放前对其自身杂草化和基因漂移的潜在风险做出评估十分重要。为了评价有商业化前景的抗除草剂转基因水稻品种Ⅱ优86B及其恢复系86B.125S/Bar68-1自身杂草化和抗性基因漂移的潜在风险,
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互为依存,文化教学贯穿在英语课程的始终.《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将文化意识作为课程目标维度之一.针对《课标》要求,译林版《英
期刊
Dear Big Mouth English readers,rnI am sure you have something new.rnWhat is it?rnDoes anything new have to be an object(物体)?rnRead the story,and find out what
期刊
有效的估算教学是一种数学意识的培养,它离不开有效估算情境的创设.教学中创设的估算情境要有利于学生产生估算的需要、有利于学生结合实际意义探究估算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判
期刊
球孢白僵菌是昆虫种群重要的自然控制因子之一,被开发为真菌杀虫剂广泛使用于害虫的生物防治。其寄主范围和地理分布极广,因此种群结构也十分复杂。为明确中国北方球孢白僵菌的
本文比较2007年与2013年台湾媒体上有关上海城市的新闻,发现,台湾媒体对上海的城市形象的报道发生重大变化:上海新闻议题由经济活动转向追求生活质量;上海城市观点由负面转向
我认真地拜读过高级记者、曾任河南日报驻安阳市记者站站长李根林老师的新闻专著,细细品味过他的回忆录,但近日当看到他即将出版的画传《一路走来》的电子稿时,我再次被深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