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低合金渗碳钢的组织、性能与晶体学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guoliaa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研究汽车齿轮和渗碳件在再制造修复处理时受热对其使用性能和寿命的影响,对低温回火的20MnCr5渗碳齿轮和20CrMnTi渗碳件试样分别在350℃保温20min一次、三次和五次进行热处理,以及分别在500℃保温20min一次、三次和五次处理。使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显微硬度计对各试样组织和性能进行表征与分析。使用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EBSD)研究了20MnCr5和20CrMnTi两种低碳低合金钢马氏体以及它们经过保温处理后的晶体学特征。得到了如下结果:(1)20MnCr5齿轮和20CrMnTi低温(180℃)回火渗碳件表层组织为残余奥氏体+片状马氏体。随着与表面距离的增加,残余奥氏体含量逐渐减少,马氏体过渡为片状和板条状的混合形态。在芯部,组织主要为板条状的马氏体。齿轮表层0.3~0.4mm处有硬度最大值(850HV),有效硬化层厚度约为1.4mm。20CrMnTi渗碳件表层0.2-0.3mm处有硬度最大值(720HV)。有效硬化层厚度约为1.2mm。(2)经过350℃/20min和500℃/20min的保温处理后:表层残余奥氏体发生了分解,马氏体中过饱和碳的脱溶,碳化物析出;表层和芯部的硬度都有明显的下降,并且表层下降的程度要大于芯部。(3)透射电镜对20MnCr5齿轮中碳化物的分析表明,原始齿轮中有χ-Fe5C2碳化物离散分布。350℃/20min处理三次后,有针状的碳化物形成。500℃/20min保温三次后,析出了θ-Fe3C,碳化物有着球化的趋势。(4)建立了拟合马氏体{011}α极图的方法,通过对原始(低温回火)试样{011}α极图进行拟合发现,20MnCr5和20CrMnTi钢中马氏体与母相奥氏体之间的取向关系为K-S和N-W关系共存,主要为N-W关系。实际取向差分布特征与理论情况的差异也证明了这一点,使用应变补偿机理解释了这一差异。TEM对20MnCr5钢中马氏体分析表明,板条间有只形成与相邻的K-S关系板条和N-W关系板条(011)/54.7°板条界存在,这也证明了K-S和N-W关系的共存。(5)20MnCr5齿轮试样经过350℃/20min和500℃/20min的保温处理后,使用EBSD分析表明:质量衬度图灰度逐渐降低,因此缺陷密度和畸变程度逐渐下降;相等面积区域中不同取向差的晶界长度逐渐减小,因此晶粒在保温后发生了长大。对20MnCr5和20CrMnTi各试样选定区域中回火马氏体与母相奥氏体的取向关系仍服从K-S关系和N-W关系的共存的特征,但是变体数有所减少。更高温度的保温处理使得回火马氏体的晶粒发生偏转,导致许多区域整体的取向关系难以满足K-S关系和N-W关系。
其他文献
以神华乌海能源公司老石旦煤矿031214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该工作面进行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充水因素分析,提出该工作面水害防治的技术路线、探放措施,在此基础上进行03121
固相微萃取(SPME)技术是一种在无溶剂条件下,一步完成取样、萃取和浓缩的样品前处理技术。吸附萃取搅拌棒技术(SBSE)作为SPME技术发展的一种类型,由于萃取过程中自身完成搅拌,加
称谓是民族文化的一种体现,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宋书》中的称谓语作为研究对象,对该书中的称谓语进行了穷尽性的考察。一百二十多万字的《宋书》共有称谓
为了顺应当今的发展情势,培养合格的学生,应该尽快建立高职钢琴分层次教学体系,即把集体课、小组课、个别课教学三者联结起来,使其优势互补,取长补短。笔者针对如何建立高职
载体对负载型催化剂特别重要。载体可以作为活性组分的骨架,分散活性组分,提供合适的孔结构,提高催化剂的机械性能和热稳定性。另外,在某些场合载体可以提供活性中心,提高催
海报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在其长达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历史中,经历了不断的发展演变, 海报的设计到20世纪上半期,基本是沿着19世纪海报设计的路径发展。这个发展同时受到各种 社会
<正>正在召开的地方两会,各省大多对2015年预期增长目标进行了下调。目前,除西藏GDP目标与去年持平外,北京等26省份均明确下调GDP增长目标。上海取消了GDP目标,只提出了"经济
<正> 在中外文学的人物长廊中,英雄形象不胜枚举。人类自诩为万物之灵,而人类的英雄可谓灵中之灵。在文学作品中,英雄形象往往是人类智慧、力量的象征,表现出人类的伟大力量
<正>一、现状与机遇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立有力地促进了中国与东盟的货物贸易和经济合作,农产品贸易与农业合作也有了较快发展。"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为中国与东盟农业合作
公路交通工程建设中,保障高填方边坡的安全稳定性及合理的治理措施是行业中的重要课题,减少因边坡失稳对生命和经济造成的灾害是目前应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次研究根据工程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