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果腺肋花楸花色苷提取分离纯化及微胶囊化的研究

来源 :吉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shirley09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黑果腺肋花楸在我国辽宁、吉林等省开始大面积推广种植。成熟的果实富含花色苷、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主要营养物质,其中花色苷含量达到酚类化合物25%左右。花色苷具有抗氧化、降血糖、降低心脑血管疾病、抗肿瘤等作用,在保健品中应用广泛。但花色苷对光、热等外界因素不稳定,采用微胶囊技术可以控制花色苷释放,延长花色苷贮存期,增强花色苷稳定性。本文以黑果腺肋花楸鲜果为原料,采用乙醇浸提法对黑果腺肋花楸中花色苷进行提取,对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进行响应面法优化,确定最佳提取工艺。通过静态吸附从X5、D101、AB-8、HP-20、XAD-7五种大孔树脂中选取最佳大孔树脂进行分离纯化,并对其上样液质量浓度、洗脱剂乙醇体积分数、吸附流速、解吸流速进行系统研究。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黑果腺肋花楸花色苷微胶囊,对芯壁质量比、入口温度、进料量进行正交试验优化,确定最佳微胶囊化工艺。在此基础上,对黑果腺肋花楸花色苷微胶囊进行稳定性的研究及表面结构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黑果腺肋花楸花色苷提取采用乙醇浸提提取黑果腺肋花楸花色苷,响应面优化法得到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60%(pH 2-3)、浸提温度46℃、料液比1:23.8(g/mL)、浸提时间4.2 h,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其花色苷的含量6.43(mg/g)。2.黑果腺肋花楸花色苷纯化(1)选用X5、D101、AB-8、HP-20、XAD-7五种大孔吸附树脂对黑果腺肋花楸花色苷进行分离纯化,通过静态吸附试验,得出XAD-7大孔树脂最好,其吸附量1.67 mg/g,解吸率87.96%。(2)静态吸附试验,上样液质量浓度为0.45 mg/mL最佳,30%乙醇酸性溶液洗脱最佳。(3)动态吸附试验,选择吸附流速为1.0 mL/min,解吸液流速为1.0 mL/min。3.黑果腺肋花楸花色苷微胶囊采用喷雾干燥法对其微胶囊化,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其包埋率。正交试验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阿拉伯胶/麦芽糊精2:3(w/w)为壁材、芯壁质量比2:8(v/w)、入口温度120℃、进料量15 mL/min,其包埋率为92.89%。4.黑果腺肋花楸花色苷微胶囊化的表征及稳定性研究(1)通过扫描电镜得到微胶囊的表征,其表面呈光滑的球形,部分呈褶皱或者凹陷的形状,表面无裂痕,微胶囊效果较好。(2)通过对比微胶囊化前后黑果腺肋花楸花色苷对光和热的稳定性,结果表明,花色苷微胶囊对光和热的稳定性增强,减缓花色苷释放,延长花色苷贮存时间,达到本实验研究目的。
其他文献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本文报道了1978年及1980年在浙江省海宁县两次肠癌普查中所获得的增生性息肉共126例。此种息肉体积小,绝大多数为0.2~0.3cm大小,无一例超过0.5cm者。多发生在年长者。临床上无
春季,野菜萌生,有些野菜不仅味鲜,而且具有食疗作用.很受人们喜爱。但是,吃野菜时应防中毒.以免发生危险,人们常吃的野菜是:
期刊
确定了用KMnO4 和K2Cr2O7 氧化还原滴定法测定硒和碲的方法.通过对硒化物和碲化物纳米粉分解方法的试验,确定了用王水溶解,浓硫酸除硝酸的实验条件.对实际试样中组分元素摩尔比的测定,误差小于
患难见真情。出台支持中小企业的八条措施、帮助企业复工复产的七条措施、优化审批服务的八条措施;五级书记齐抓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党员干部主动找上门,切
报纸
一套高质量的教材首先要体现教材的实用性;在语言材料的内容、文体的选择方面则要遵循多样性、趣味性、现代性等原则;在内容、练习的编排上要体现系统性和循序渐进的原则。1996
由工信部指导的中国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发展论坛成立大会暨首届开发者大会发布了《中国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发展白皮书》(下称《白皮书》)。这份由中国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发展论坛编
报纸
<正>在世界音乐的历史长河里,有一位伟大的音乐家,被誉为"俄罗斯音乐之魂",他就是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Peter Iiych Tchaikoovsky,1840-1893),——19世纪俄罗斯民族主义
油菜是世界是我国主要的油料、饲料和能源作物。随着劳动力结构的改变、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及农业结构的调整,油菜生产也出现了诸多问题,如劳动力不足、机械化作业程度低等,严重制约了我国油菜产业的发展。油菜花蕾簇生突变体具有无分枝或短小分枝、花蕾簇生、成熟期一致等优点,适于高密度种植和机械化收获从而增加油菜的总产量。本文以油菜花蕾簇生突变体为实验材料,主要从形态学、群体分离分析(Bulk Segregant
<正>本文根据“枣庄市人体损伤检验治疗中心”——伤检门诊自1999.6.12——2000年2月止,已接诊因多种纠纷及交通事故致伤初诊受伤者1000例检验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对有关部门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