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度米星铵对斑马鱼的毒性作用及机制研究

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to07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度米星铵是聚醚类离子载体抗生素中的一种,其被畜禽养殖业广泛应用于防治鸡球虫病。但是马度米星铵的安全使用剂量范围较窄,中毒剂量与推荐使用剂量相近,且毒性较大,在使用时若药物拌料不均匀很容易导致鸡只的中毒,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也确实发生了多起由马度米星铵引起的动物中毒事件。另一方面,马度米星铵在进入鸡体内后并不会被完全代谢,部分会通过排泄物以中间代谢物的方式进入环境。当残留有马度米星铵的畜禽粪肥被用作农田土壤的肥料时,马度米星铵可能会被引入土壤及水体环境中,对水生生物例如鱼类、藻类等造成潜在威胁。为研究及评价马度米星铵的环境毒性,本研究以斑马鱼作为试验对象,探究马度米星铵对斑马鱼造成的毒性威胁,研究其在斑马鱼上的毒性作用及作用机制,具体包括以下部分:1 马度米星铵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研究基于预试验结果,利用改良寇氏法(Kaber)设计急性毒性正式试验,将斑马鱼随机暴露于10.00、11.89、14.14、16.81、20.00 mg·L-1马度米星铵溶液中,同时设置空白对照组和溶剂对照组。试验采用半静态染毒法,持续处理96h并监测受试鱼的中毒及死亡情况,得到该药物的半数致死剂量(96 hLC50)及95%置信区间。收集各组水样,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样品中马度米星铵的浓度。结果显示:马度米星铵组的斑马鱼在处理后的3~6 h内出现急性中毒症状,包括不规则游动、鱼体翻转等,部分死亡斑马鱼的腹部朝上,鱼鳃边缘处有白色絮状物质;马度米星铵引起斑马鱼死亡的96 h LC50为13.33 mg·L-1,95%可信限为12.64~14.05 mg·L-1;采集的不同组水样样品中马度米星铵的实测浓度值与其相应的理论浓度值之间的偏差均小于20%。结果表明:马度米星铵先溶于有机溶剂再分散于水中的染毒方式是合理可靠的;马度米星铵短时间处理斑马鱼后可引起明显的急性中毒症状及致死效应;根据《水和废水监测分析》中对于鱼类急性毒性大小的分级标准划分,判断马度米星铵对斑马鱼具有中等毒性。2马度米星铵对斑马鱼的遗传毒性研究分别用0.1、0.5和2.5 mg·L-1马度米星铵处理斑马鱼14天,从各组中分别取6条斑马鱼,解剖取肝脏,制备肝细胞悬液,利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法检测肝细胞DNA的受损伤程度。各组另取4条鱼,断尾取血,制作血涂片,检测微核率。结果发现:对照组中斑马鱼肝细胞DNA的彗星图像呈圆形,马度米星铵组中斑马鱼肝细胞DNA的彗星图像出现“彗星尾巴”,随着剂量的升高,彗星尾部DNA所占比例逐渐增加;马度米星铵组中斑马鱼外周血细胞中出现微核,微核细胞数目及所占比例极显著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马度米星铵可对斑马鱼肝细胞DNA造成明显损伤,同时可导致斑马鱼外周血细胞出现染色体畸变;马度米星铵对斑马鱼具有强烈的遗传毒性作用。3马度米星铵对斑马鱼器官组织学结构和抗氧化系统的作用研究分别用0.1、0.5和2.5 mg·L-1马度米星铵持续处理斑马鱼14天,14天后,从各组取出4条斑马鱼,取鳃、肝、肠作石蜡切片,HE染色后在光镜下观察组织结构变化。另外,在处理后的第3、6、9和14天分别从各组取出6条斑马鱼,取肝脏及鳃,测定抗氧化酶活性及MDA含量,借助荧光定量PCR法测定两种组织中氧化应激相关基因(sod1、cat、gpx1a、gstr、nrf2、keap1)的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显示:2.5 mg·L-1马度米星铵处理斑马鱼14天后,可造成斑马鱼的多个器官出现组织结构损伤,包括鳃的鳃小片层状融合、肝脏细胞的空泡化以及肠绒毛断裂等;相比对照组,0.1 mg·L-1马度米星铵组中斑马鱼肝脏在第3天时的SOD、CAT、GPX、GST等酶的活性出现显著升高,2.5 mg·L-1马度米星铵组中斑马鱼肝脏中各抗氧化酶的活性表现为显著降低;经马度米星铵处理14天后的斑马鱼肝脏中MDA含量相比对照组表现显著升高,而斑马鱼鳃中MDA含量在接受马度米星铵处理仅3天后即出现显著升高;在马度米星铵处理下,其肝脏中氧化应激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相比对照组先显示显著上调后表现为显著下调,而斑马鱼鳃中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在整个14天内多呈现显著下调趋势。结果表明:2.5 mg·L-1马度米星铵可对斑马鱼的肝、鳃、肠等重要器官造成严重的组织损伤,亚致死剂量的马度米星铵可诱导斑马鱼肝脏和鳃中产生氧化应激反应,可能对斑马鱼造成氧化损伤。4马度米星铵对斑马鱼肝脏中免疫反应和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影响研究分别用0.1、0.5和2.5 mg·L-1马度米星铵持续处理斑马鱼14天,在处理后的第3、6、9和14天分别从各组取出6条斑马鱼,解剖取肝脏,借助荧光定量PCR测定肝脏中与免疫反应有关的基因(il-1β、il-8、il-10、lyz、c3)及与细胞凋亡有关的基因(p53、caspase-3、caspase-8、caspase-9、bax、bcl-2、apaf-1)的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发现:分别处理3、6天后,马度米星铵组的斑马鱼肝中il-1β、il-10、il-8和lyz的mRNA相对表达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经马度米星铵处理3、6天后,0.5及2.5 mg·L-1马度米星铵组的斑马鱼肝中p53、caspase-3、caspase-8、bax等基因的表达量相比对照组出现极显著上调;结果表明:2.5 mg·L-1马度米星铵在暴露初期可明显上调斑马鱼肝脏中炎症免疫反应及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马度米星铵可能通过诱导斑马鱼肝脏中的炎症免疫反应及细胞凋亡对肝脏造成损伤。
其他文献
近年来,设施蔬菜生产中过量施用钾肥导致土壤养分严重失衡,设施蔬菜频繁出现钙、镁等营养失调问题。为探明园艺作物养分失调的原因,本研究设置3组试验分别研究土壤中钾、钙、镁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迁移特性、不同钾镁肥配比和叶面喷施钙肥后番茄对其利用效率。水平迁移试验设置钾肥用量(450(K1中度钾)、900(K2高钾)、1350(K3超高钾))kg·hm-2和不同空气湿度(温室半封闭湿度约50%(H1)、7
学位
干旱限制了宁夏草牧业的发展,选育抗旱节水的饲用燕麦品种是提高牧草品质和产量的一项经济有效的措施,然而专用饲草型燕麦品种单一。针对此,本文以26份燕麦种质材料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渗透溶液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比较分析不同燕麦品种种子的萌发特性及其抗旱性。通过室内盆栽控水试验,比较研究不同燕麦品种苗期在干旱胁迫条件下的水分利用、光合作用、渗透调节等生理生化响应及其品种间差异,探究燕麦对水分环境变
学位
中国大豆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其市场价格波动时有发生,不仅使豆农面临较大的市场风险,也使得相关企业面临风险,最终使得消费者面临较大的消费困扰。这关乎豆农收入和社会经济状况,是重要的社会经济问题。同时中国大豆面临着错综复杂的国际市场环境,有必要正视大豆可能给我国粮食安全所造成的重大冲击,并提前做好预案,积极应对潜在的国际大豆危机,确保国内大豆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为此深入研究大豆价格波动特征,探寻其影响因
学位
议论文写作能力是大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写作文体相比,议论文对学生的写作能力要求更高。在教学实践中,许多老师对作文采用整体概括性评价的方式,学生对于自己作文中的薄弱环节不甚清楚,以至于无法在原有的水平上得以有效提高。为改善这一现状,本文将动态评价(Dynamic Assessment,简称DA)引入英语专业大学生议论文写作教学与评价中,探索该理论指导下英语议论文写作教学与评价的机制。本
学位
古诗词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它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从实际的教学现状来看,古诗词的教学效果一直不尽人意,基于此,探索新的古诗词教学方法成为了语文学界的当务之急。通过对比不同的古诗词教学方法,笔者倾向于群文阅读这种教学方式,因为群文阅读提倡教会学生一类文本的阅读,让学生比同求异中掌握一类文章的阅读方法。因此本研究以高中古诗词教学面临的困境为起点,旨在通过探讨群文阅读在高中古诗词教
学位
报纸
时间序列是指研究对象在相同标准下,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所测定得出的数列,反映了研究对象关于时间的规律性。现实生活中,时间序列数据随处可见,其研究应用也不断发展逐步成为了一门学科。在时间序列的众多研究方向中异常检测近年来非常火热。由于多种不可控因素,时间序列数据的观测值可能会存在各种不同类型不同性质的异常,异常的出现不仅会对数据分析造成影响,甚至会对生产活动、生命财产造成重大危害,因此,如何高效准确的检
学位
地球有着储量丰富的中低温热能,若将这些低于200℃的中低温热能加以利用,则可减少化石燃料的消耗,缓和能源危机。但由于中低温热能温度较低,常规的动力循环无法对其有效利用。有机闪蒸循环(organic flash cycle,OFC)是适用于中低温热能的发电技术,然而传统OFC系统会产生巨大的?损。因此,本文研究了双级有机闪蒸循环(double flash OFC,双级OFC)系统。构建了双级OFC系
学位
古代散文蕴含着中华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和人文精神,是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古代散文阅读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互动是教师与学生交流的桥梁,是教师判断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然而,高中语文古代散文教学却存在着比其他文学体裁更明显的课堂沉默现象。积极的沉默固然有利于学生思考与理解,但消极的沉默却有不利影响。这种消极的学习行为不利于学生身心发展,也制约着古代散文教学的发展。本文以高中古代散文课
学位
作为中华文化的缩影,《红楼梦》在中国小说史具有重要地位,其先后被翻译为多种语言。杨译本和霍译本堪称经典,很多研究者从不同的维度对两个译本进行比较。虽然国内相关对比研究很多,但现有研究多局限于探讨译文语言本身而忽略了语言对读者接受的影响。为此,本文聚焦于经典附加疑问句,尝试对比两个译本中经典附加疑问句的频率、结构及功能对读者接受的影响。文章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两个译本中的经典附加疑问句及其对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