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 RA模型大鼠,在针刺、艾灸不同方式干预下,模型大鼠右后足跖肿胀程度的变化,血清白细胞介素-21(IL-21)、白细胞介素-37(IL-37)含量的变化,滑膜组织 HE染色的变化,研究针灸治疗 RA模型大鼠关节炎症的作用机理,并提供一定的实验研究数据。 方法:清洁级 SD大鼠,40只,雄性,体重200±20g。饲养一周,称重、编号;按照随机数字表法抽取10只,作为空白组,其余30只,右后足趾部,注射0.15ml弗氏完全佐剂(CFA),制作模型;模型制作成功后,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模型组、针刺组、艾灸组,10只每组。治疗时,空白组、模型组不针刺、不艾灸,陪同固定;针刺组、艾灸组,背部腧穴选取:“大椎”、“命门”,上肢部腧穴选取:“合谷”、“曲池”;下肢部腧穴选取:“三阴交”、“足三里”、“阳陵泉”;实验大鼠治疗期间,固定专人,每日定时,针刺施灸,前后共治疗2个疗程,1个疗程7d,疗程之间,相隔1 d。疗程结束后第1d,大鼠腹腔注射10%的水合氯醛,按0.35ml/100g的标准,麻醉大鼠;大鼠麻醉成功后,通过大鼠腹主动脉,采集血液,离心血液,取上层血清,将血清放于-80℃低温冰箱中保存,备检;滑膜组织取好后,将其放于10%甲醛溶液中,固定、保存, HE染色。实验数据分析,通过 SPSS20.0统计软件,统计分析。 结果:1.造模之前,空白组、模型组、针刺组、艾灸组大鼠相比,右后足踝肿胀程度,无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21 d,与空白组比,其余3组大鼠,右后足踝,显著肿胀,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模型大鼠比较,右后足踝,肿胀相当,无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后,与空白组比,其余3组大鼠,右后足踝,不同程度肿胀,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针刺、艾灸2组大鼠,右后足踝肿胀,明显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针刺组比,艾灸组大鼠右后足踝,肿胀相当,无统计学意义(P>0.05)。 2.疗程结束后,与空白组比,其余3组大鼠,血清 IL-21,不同程度增加,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针刺、艾灸组大鼠,血清 IL-21不同程度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艾灸组比,针刺组大鼠,血清IL-21,表达更少,有统计学意义(P<0.05); 3.疗程结束后,与空白组比,其余3组大鼠,血清 IL-37,不同程度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针刺、艾灸组大鼠,血清 IL-37降低幅度大,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针刺组比,艾灸组大鼠,血清 IL-37,降低幅度更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 4.H E染色4组大鼠滑膜组织,结果回示:空白组:滑膜组织,没有异常,炎症细胞,没有浸润,血管,规整分布,结缔组织,没有增生;模型组:滑膜组织内局部可见较多淋巴细胞、浆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浸润,结缔组织及毛细血管增生明显,病变符合滑膜炎;针刺组显示:滑膜组织内仅见少量淋巴细胞浸润,未见浆细胞、中性粒细胞,血管与结缔组织轻度增生;艾灸组:滑膜组织可见,少许淋巴细胞浸润,浆细胞未见,中性粒细胞未见,血管、毛细血管,未见增生。 结论:1.针刺和艾灸能够有效地抑制R A关节滑膜炎症反应,改善R A模型大鼠关节肿胀度,在改善关节肿胀度方面,针刺和艾灸作用相当。 2.IL-21,体内重要的促炎性细胞因子,针刺和艾灸,通过降低RA模型大鼠血清IL-21的含量,减轻RA关节炎症,并抑制 RA外周血、关节滑液中的 T细胞活化,阻止其分泌高水平的促炎性细胞因子,进而抑制 RA的发展。 3.IL-37,体内重要的抑炎性细胞因子,能够通过其负反馈调节机制抑制RA关节滑膜炎症,IL-37与RA病情活动度呈正相关性;针刺和艾灸,通过改善 RA关节炎症,降低模型大鼠血清 IL-37的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