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茶对肠道微生物的调节机理研究

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eshouko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茶是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因具有多种保健功效而深受世界人民喜爱。抑制肥胖是饮茶的多种保健功能之一,且肥胖与肠道微生物之间存在密切关联,因此关于饮茶调节肠道微生物控制肥胖的研究成为热点。但是目前关于绿茶不同剂量对肠道菌群调节作用的差异尚不清楚,绿茶的三种主要功能成分茶多酚、咖啡碱和L-茶氛酸对肠道菌群调节的机制及贡献也不十分明确,被茶树主要病原菌—茶树炭疽菌污染的茶汁是否影响绿茶汁原有的调节肠道菌群的作用,目前也不明确。本研究通过研究不同浓度绿茶、绿茶中三种功能成分以及炭疽菌污染茶汁对高脂饮食小鼠的糖脂代谢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明确绿茶对改善高脂饮食造成的肠道菌群紊乱的剂量效应,阐明三种功能成分对调节肠道菌群的作用机理,并评估炭疽菌污染对茶汁产品的食品安全性影响。本研究对进一步明确绿茶保健功效作用机理具有重要意义,主要内容如下:1.以高脂饮食饲喂C57BL/6J小鼠,同时以1%、2%和4%三种浓度绿茶处理8周后,检测小鼠体重、生理生化指标、组织形态及肠道菌群构成。结果显示,三种浓度的绿茶均可以调节高脂饮食诱导肥胖小鼠的脂质代谢并改善肠绒毛形态,预防小鼠肥胖发生,但只有2%和4%绿茶饮用组的肠道菌群聚类与高脂组完全分离,并抑制了高脂饮食诱导肥胖小鼠的肠道微生物多样性降低,且4%绿茶饮用恢复了肠道中厚壁菌门与拟杆菌门的比例(Firmicutes/Bacteroidetes)。同时,与高脂饮食组相比,Allobaculum等14个属在饮茶组显著降低,Intestinimonas等18个属在饮茶组显著升高。总之,在1%~4%浓度范围内,2%以上浓度饮茶对于改善高脂饮食导致的肠道菌群紊乱发挥作用显著。2.以高脂饮食饲喂C57BL/6J小鼠,将三种组分按照绿茶中的比例饲喂高脂饮食小鼠,处理8周后检测小鼠体重、生理生化指标、组织形态及肠道菌群构成。结果发现,三种成分都可以起到预防肥胖的作用,其中茶多酚和茶氨酸处理对于控制体重具有显著的效果,茶多酚对于改善肥胖小鼠小肠绒毛形态效果最明显,茶氨酸对于提高肥胖小鼠糖耐量效果最显著。肠道菌群调节方面,饮用茶多酚显著降低了肠道微生物的丰度、多样性以及厚壁菌门(Firmicutes)的相对含量、肠道菌群聚类与高脂组完全分离,而茶氨酸和咖啡碱组与高脂饮食组相比未完全分离。茶多酚、茶氨酸与咖啡碱分别显著改变的肠道菌属是嗜黏蛋白阿克曼氏菌(Akkermansia)、Saccharofermentans和Allobaculum。在体内环境中茶多酚摄入促进Akkermansia菌生长,同时茶多酚摄入量与肠道杯状细胞数量呈显著正相关,而杯状细胞数量与Akkermansia菌量呈显著正相关;但在体外厌氧培养条件下,茶多酚并未促进Akkermansia生长。由此,茶多酚不会直接促进Akkermansia菌的生长,但会通过促进肠道中杯状细胞的形成,增加黏蛋白分泌—Akkermansia的食物来源,进而促进Akkermansia生长。总之,茶多酚对预防肥胖及改善肥胖引起的肠道微生态失衡作用最显著,而茶氨酸和咖啡碱起到辅助的功能。3.在体外厌氧培养条件下,进一步验证及分析绿茶提取物和茶多酚对肠道微生物的影响及在此过程中儿茶素组分的变化。结果表明,绿茶提取物和茶多酚中的儿茶素组分会被肠道细菌发生不同程度地降解,同时,绿茶提取物或茶多酚也会显著改变肠道微生物区系。绿茶提取物和茶多酚的添加都会使厚壁菌门与拟杆菌门的比例(Firmicutes/Bacteroidetes)显著降低,但梭菌门(Fusobacteria)显著增加。通过 Lefse分析发现,绿茶提取物会使梭菌属(Fusobacterium)、拟杆菌属(Bacteroides)和考拉杆菌属(Phascolarctobacterium)显著增加,Lachnoclostridium属、氨基酸球菌科(Acidaminococcaceae)和韦荣球菌可(Veillonellaceae)显著降低;茶多酚会显著促进拟杆菌属(Bacteroides)和梭菌属(Fusobacterium),但显著抑制Lachnoclostridium属、氨基酸球菌属(Acidaminococcus)和巨单胞菌属(Megamonas)的肠道微生物。4.在茶浸提汁中添加茶树炭疽菌进行液体发酵培养,放大模拟炭疽菌的潜伏侵染对茶汁产品的污染。培养48h后,发酵液中的茶多酚、咖啡碱和茶氨酸分别下降了31.0%、26.2%和8.3%,发酵液颜色发生褐变,并新产生少量邻苯二甲酸酯类的有毒物质。动物研究表明,炭疽菌污染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茶汁原有的降脂功能,同时对小鼠肾脏造成潜在的威胁。但炭疽菌污染茶的摄入使小鼠肠道微生物发现了显著的改变,增加了肠道细菌的丰度和部分有益微生物的相对含量,如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aceae)、乳酸菌(Lactobacillus)、Coriobacterineae 和 Faecalibacterium,还降低了厚壁菌门以及部分病原肠道细菌的相对含量,如颤杆菌克属(Oscillibacter)、Stomatobaculum、Anaerotruncus。该现象可能由于异源微生物入侵激发了宿主的肠道粘膜免疫。综上,本研究明确了绿茶饮用对调节肠道菌群的剂量效应,阐明了绿茶不同功能成分对调节肠道菌群的协同与互补作用,确定了茶多酚在绿茶中对预防肥胖和调节肠道菌群作用最显著,揭示了茶多酚对于促进Akkermansia生长的机理;评价了茶树炭疽菌污染对茶汁食品安全性的影响。总之,本研究探讨了绿茶对肠道微生物区系的调控机理,为更好地发挥绿茶保健功效提供理论指导,具有比较重要的意义。
其他文献
家庭教育支出与子代培养、家庭福利和人力资本积累息息相关,长期以来受到中国家庭的重视。与此同时,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当前中国社会所面临的重要难题。在家庭养老依旧作为中
从笔者搜集到的资料来看,《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诗的诗解有六种,分别给出了不同的送别对象。经过考证分析,笔者发现,《赋得古原草送别》与白居易写给湘灵的诗,在时间上有明
在线医疗健康服务作为线下医疗健康服务的补充对缓解医疗资源相对不足等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信任作为人际关系的基石对在线的医患关系有深刻影响,因此有必要研究在线医疗健
本项目研究基于DND气田地面集输系统现场生产数据,分析地面集输系统相关设备能耗和效率以及气田地面集输管网运行效率,确定气田地面集输系统适应性;随后进行气田地面集输管网
[目的]土地流转收益分配一直是城乡土地利用与管理的热点话题。文章根据上海农户微观实证调查,以农地征收作为国有建设用地的增值研究状态,以集体建设用地征收、复垦和私下交
<正>患者,女,57岁。入院专科见视力右LP(-),左0.4。双眼眼前节未见异常,双眼前房深浅正常,房水清,瞳孔圆,直径约3.0mm,对光反射正常。双眼晶体透明,玻璃体透明。右眼视网膜色
湘西女性在沈从文所构建的文学体系中所散发的独特人性光环,在讴歌湘西女性和人性之美的同时,字里行间浸润着沈从文对湘西少数民族苦难人生的深深悲悯和对湘西生活的无比依恋
从油气勘探、开发投资的特性出发,正确选择投资绩效评价指标,是保证评价科学性以及进行中外对比研究的前提条件。
近年来,农村经济长足发展,农村金融已成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农村消费者对金融产品的认知度和识别能力有限,预测风险的能力低,农村金融机构与金融消费者之间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