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效短程反硝化的厌氧氨氧化工艺研究

来源 :苏州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h13722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短程反硝化厌氧氨氧化工艺是当前污水生物脱氮研究热点课题之一,极具工程应用前景。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是首先获取适宜的实现短程反硝化快速启动和低温下稳定运行泥源;之后研究了羟胺(NH2OH)提升短程反硝化活性和亚硝酸盐积累性能的可行性;最后通过投加NH2OH实现单级短程反硝化厌氧氨氧化系统的快速启动。单级短程反硝化厌氧氨氧化技术实现了高效和稳定同步去除氨氮和硝态氮的效果,为其有效处理城市污水和工业硝酸盐废水的应用提供了新思路。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3个完全相同的SBR反应器(S1、S2和S3)中分别接种:实验室城市污水反硝化除磷系统排泥、城市污水厂剩余污泥和河涌底泥,对比其短程反硝化启动的快慢和NO2--N积累特性,分析系统短程反硝化活性和NO3--N→NO2--N转化性能,并从微生物学角度阐明反应器内功能菌群特征。结果表明,在乙酸钠为唯一碳源、高p H(9.0±0.1)和COD/NO3--N比(3.0~3.5)进水条件下,3个SBR反应器在6~9 d内成功启动,系统平均NO3--N→NO2--N转化率为S1>S2>S3(75.92%>73.36%>69.90%)。同时发现持续低温(14.8℃)条件下S1和S2呈现不同程度的短程反硝化性能恶化趋势,但S3能够维持稳定且良好的NO2--N积累性能。微生物高通量测序表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主导短程反硝化系统群落,3个短程反硝化反应器NO2--N积累关键功能菌属Thauera属丰度差异明显:S3>S1>S2(25.09%>4.71%>3.60%),表明S3具备稳定高效的NO2--N积累性能,同时高丰度Thauera属可能是维持低温短程反硝化活性的重要原因。(2)以第一部分研究获得的S3反应器短程反硝化污泥为研究对象,此污泥存放于4℃冰箱长达6个月,恢复运行后发现生物活性和亚硝酸盐积累性能均较低。为此,研究了NH2OH投加对短程反硝化污泥性能恢复的影响。NH2OH作为重要的厌氧氨氧化中间代谢产物,能显著提高厌氧氨氧化的反应速率和生物活性。然而,短程反硝化污泥在NH2OH投加影响下NO2--N累积性能的响应还缺乏全面的研究,这对短程反硝化和厌氧氨氧化耦合系统的高效运行至关重要。本试验首次阐明了短程反硝化污泥在初始0~50 mg/L NH2OH条件下NO2--N累积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投加NH2OH是提高短程反硝化微生物NO2--N积累的可行策略,NO3--N→NO2--N转化率由38.24±0.68%增加到80.47±2.82%,比对照组高出2.56倍NO2--N浓度。而高浓度NH2OH(35~50 mg/L)对NO3--N还原过程具有短暂抑制作用。通过酶活性测定进一步证实,在低剂量的NH2OH(0~20 mg/L)作用下,NO3--N还原酶活性显著提高,而NO2--N还原酶活性受到部分抑制;当NH2OH含量较高(>35mg/L)时两者均降低。此外,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膜结合硝酸盐还原酶(membrane-bound nitrate reductase,nar G)功能基因显著上调,nar G基因主要与NO3--N→NO2--N部分脱硝还原过程有关。此外,NH2OH的加入有助于胞外多聚物(EPS)含量和EPS中蛋白质/多糖比值的增加,表明添加NH2OH能够维持PD聚集体的稳定性。(3)反硝化氨氧化(DEAMOX)工艺将短程反硝化与厌氧氨氧化集成在单一反应器中,作为一种很有前途的废水生物处理方法受到广泛关注。然而,DEAMOX系统的主要潜在问题是启动时间过长和在负载冲击和环境温度下运行不稳定。因此参考第二部分研究获得的提升短程反硝化性能最优的NH2OH溶液浓度(10 mg/L),在两个主流的DEAMOX序批式反应器(SBR,R1和R2)考察了羟胺(NH2OH)添加(HA)和生物强化(BA)策略对系统室温启动和稳定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超过340天的运行中,DEAMOX-R2以10 mg/L HA和1:25(anammox/PD,v/v)BA的比例,可在145天内达到97.22%的理想脱氮效率。与R1相比,在高BA比(1:12.5)但无HA的情况下,184天后总氮去除率略低(90.86%)。厌氧氨氧化对两个SBR的脱氮效果都有很大的贡献。在R2中,当C/NO3--N比为2.6时,NTR达到98.64%,而DEAMOX-R1则在较高C/NO3--N比(3.0)获得较低NTR(94.2%)。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氮负荷率大于0.15 kg N/m~3/d,温度降低至14.6℃,R1脱氮性能很快恢复,出水总氮为4.21 mg/L,这主要归因于NH2OH的加入激活厌氧氨氧化菌群活性。定量微生物分析表明,丰富的NO3--N还原酶(nar G)基因表明系统较高的NO3--N还原率,而较高丰度的功能基因hzs A和hdh体现了anammox的高活性。异养反硝化细菌Thauera、Denitratisoma和unclassified f Comamonadaceae主导了NO2--N的积累。Candidatus Brocadia是厌氧氨氧化菌的优势菌属,其相对丰度在DEAMOX长期运行中保持稳定。
其他文献
过量的氨氮进入水体后会引起藻类异常繁殖,导致水质下降和影响环境卫生。吸附法具有低能耗、高效等特点,是去除水中氨氮的有效方法之一。净水污泥含有丰富的土壤颗粒、铁铝氧化物等物质,其表面粗糙、多微孔,还含有大量的Fe、Al、Si的活性位点,因此对水中污染物有较好的吸附效果。本实验以净水污泥为原料,在不同的焙烧和改性条件下,通过研磨-改性-造粒-焙烧等工艺制备改性颗粒吸附剂,以氨氮吸附量为衡量指标,筛选得
纺织印染工业中产生的印染废水色度高、毒性强,难以通过传统生物法进行处理。高级氧化技术(AOPs)被认为能够有效去除该类有机物,因其具有降解速率快、氧化性强的特点。其中,基于硫酸根自由基(SO4·-)的高级氧化技术,因其具有p H值适应范围广和氧化还原电位强的特点而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对用于过硫酸盐高级氧化的非均相催化剂尖晶石型铁酸铜(Cu Fe2O4)进行改性研究,通过引入石墨烯(GO)和过渡金属C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标志着中国正式确立了碳中和、碳达峰战略(简称“双碳战略”),这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既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选择。当前,中国正迈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第二个百年新征程。“双碳战略”目标
期刊
随着我国工业化深入发展,河道污染问题愈发严重,并因此囤积了大量疏浚底泥,这些疏浚底泥一旦处理不当,极易引发二次污染。相关研究表明,将疏浚底泥烧制成陶粒,能够同时兼顾资源化利用与避免二次污染。近年来,全氟己酸(PFHx A)逐渐在环境介质中被检测出来,其对人类身体健康是一种潜在威胁。PFHx A性质稳定,很难通过传统的生化方法去除,而吸附法可以将其从水体中高效去除,并且成本相对较低,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电梯群控技术在大型公共建筑中被广泛采用以优化电梯调度,在缩短用户等待时间、降低电梯运行能耗和机械损耗等方面成效显著。然而,在一般的住宅建筑中,往往单元内设置电梯少,空间约束和成本约束决定其需要简易、高性价比技术和方案等原因,多年形成的住宅建筑规范和惯例,一般不为电梯设计群控系统。近年来,城市高层住宅大量涌现,大量通过消防连廊共用多部电梯的住宅中,节能降耗、提升业主用梯体验等现实需求亟需相应的电梯群
微塑料作为一种新兴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严重影响了水生态健康及供水安全。目前,混凝作为水处理工艺中的基础环节,对后续工艺如过滤、消毒、膜过滤等环节有着重要的影响,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出水水质。微塑料易被水环境中的有机物、无机物和微生物附着,从而影响其表面性质以及在水体中的分布状态,且自然水环境中微塑料成分复杂、形态各异,不易被去除。聚乙烯微塑料随着水中停留时间的增加,在表面形成一层生物膜,影响其在水中的分
淡水资源匮乏是一个迫在眉睫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此同时,地球表面大量的海水资源因含盐量过高而无法直接用于人类的生产和使用,海水淡化无疑是提高淡水资源实现可持续供给的最佳手段之一。膜蒸馏技术具有分离效率高、占地面积小、无需提供额外的压力、所需温度相对温和,同时可以结合一些低品位的绿色能源提供所需热源等优点,在海水淡化方面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是在长期运行过程中,膜蒸馏技术的核心组件—蒸馏膜—仍存在疏水
随着我国城镇建设的推进,城镇污水处理规模不断增加,处理厂尾水成为太湖流域营养盐新的主要输入途径之一。磷作为水体关键营养盐,是导致封闭或半封闭水体富营养化的限制组分之一,有必要通过污水处理厂尾水的深度处理,以进一步削减尾水中磷负荷。人工湿地是具有景观价值的绿色污水处理技术,通过模拟自然湿地结构达到污水中营养盐的去除,但传统人工湿地对磷的去除率有限,而湿地基质类型与磷的去除效果紧密相关。本论文利用湿地
汽车保有量的激增带来了处理废旧轮胎的压力,导致形成“黑色污染”。如何解决废轮胎的资源化再利用,对于绿色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废轮胎制备改性沥青是一个有前途的资源化利用途径之一。低温等离子体技术近年被应用于对材料的改性,具有增加材料活性而不改变其本体性能的优势。本文认为将该技术应用于废轮胎改性,再添加复配改性剂弥补废轮胎改性沥青的低温性能,可以为废轮胎在制备改性沥青的资源化利用方面提供一条可
不锈钢材料因为良好的力学性能,在核电产业中使用广泛。但是核反应堆的环境比较特殊,中子辐照对材料的辐照损伤和材料性能方面的影响是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开始研究的热点问题。国内外学者对核电材料的辐照效应做了大量研究,但是对焊缝的辐照效应研究得相对较少。本文对304奥氏体不锈钢、430铁素体不锈钢和T91马氏体不锈钢分别进行手工TIG焊接,对焊缝进行He+辐照。通过SRIM软件模拟三种不锈钢焊缝的辐照损伤;并